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南模式”的演进及其对创新发展模式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科学发展需要创新发展模式。苏南地区率先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是以“苏南模式”的三方面创新为基础的:一是体制上的创新,在外资、民资和上市公司充满活力的基础上率先建立起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二是增长方式的创新,率先转向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三是地方政府作用的创新,率先建立起市场管经济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苏南模式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探索出了一条富有地方特征的发展道路,人们简称其为苏南模式。三十年来,这一特殊模式引领着苏南地区的经济规模由百亿级增长到千亿级,再由千亿级增长倒万亿级,苏南无疑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一颗耀眼的明星。从最初的乡镇企业、集体经济的代名词到现今建设和谐社会的典型,从最初的农村工业化到现今的协调城乡发展、协调公私经济、协凋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三十年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产生了一系列的变迁和创新,文章针对这些创新进行了比较,并且提出新苏南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5.
苏南模式的新发展——兼与温州模式比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改革开放以来,以苏南、温州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其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被概括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但是国内经济界对这两种模式的比较和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特别要注意的是,这种争论往往超出了这两种模式本身的范围,过去强调公有制为主体时,以苏南模式压温州模式,现在强调私有化时又以温州模式批苏南模式,我们认为,比较这两种模式不要夹入政治标准,不要简单地以公有还是私有作为证券标准,应该以生产力为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乡镇企业的转制被认为是苏南模式终结的标志。但是通过对苏南地区的实地调查发现,苏南模式仍然以新的形式继续存在,那就是现在的新苏南模式。本文是从苏南模式产生的背景、内涵以及特点方面剖析新苏南模式的内涵、特点和创新之处从而对新苏南模式进行深入解读,进一步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吸取更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之初.四川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经过“一五”时期的初步建没.“三线”建设时期的大规模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目前.四川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形成了以机械冶金、电子信息、饮料食品、医药化工、建筑材料为主,门类比较齐全的丁业体系,其中机械、电子、冶金、化工、建筑材料、食品、丝绸、医药、皮革等行业在中阁及西部地区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苏南主要包括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苏南地区创造出了富有特色的发展模式,即苏南模式。依靠这种模式,苏南地区的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城乡关系也日渐和谐。  相似文献   

9.
忻才良 《上海改革》1997,(12):45-45,43
报载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最近在省委扩大会议上,结合学习和贯彻竞的十五大精神,回顾了“苏南模式”的历史和经验,指出“苏南模式”的缺陷与不足,需自找差距,置于突破,加以改造,以利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的本质及其演化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引论:对我国经济地方化与市场化的一般性评注。本文主要考察我国的诸种经济发展模式,着重关注“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以这些模式为切入点,本文将从侧面(而非正面)证实两个判断。判断之一为:经济领域的“地方化”现象要被“市场化”所取代。  相似文献   

11.
一、发展模式转型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慈溪市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产业发展由以农业为主转而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形态由以农村为主体转向以城市城镇为主体,人民生活由贫穷、温饱上升为小康。相继实现了撤县设市,跻身全国百强,基本实现小康等阶段性目标,取得了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良好开局。特别是通过“十五”时期的大规模投入,积累了强劲的发展后劲,其效应正在逐步释放出来,市域经济的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成为经济大市和强市。2004年综合经济实力列全国第16位,基本竞争力列第8位。  相似文献   

12.
3月23日,江苏省省长李学勇在宿迁主持召开了江苏苏北发展协调小组第八次会议,就“十二五”区域发展战略进行了新的部署。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改革开效30年来苏南经济长期持续较快发展的实践为依据,回顾由乡镇企业大发展孕育形成的苏南模式在促进农村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变革以及密切城乡经济联结的历史功绩:着重分析苏南模式在改革创新、转型发展中的机制活力及其对突破城乡二元分割的积极效应。随后,跳出农村模式论转型,以区域发展的视野,对苏南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为依托.推进从城乡二元到城乡统筹的历史性变革以及启动苏南经济转型,分层进行客观描述和理性概括。文中对苏南模式历史功绩的论述,对其弊端缺陷的剖析,客观全面;从苏南模式的创新发展,到苏南经济的转型升级,分别交代,脉络可循;对苏南各级政府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进程中发展思路创新以及推进向服务型政府转型问题.作出简略评论。  相似文献   

14.
苏南模式与浙江模式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苏南模式与浙江模式的不同特征 苏南模式的特征 苏南模式的雏形产生在计划产品经济时代,从1953—1978年,苏南农村工业就有了一定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确立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地位,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从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比较看我国西部发展新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对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不同变化的比较分析,认为:西部地区能否进一步解放思想、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的关键在于把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迅速统一提高到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精神上来、加大、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力度、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把培育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所必需的市场主体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工作来抓。  相似文献   

16.
苏南模式是"苏南模式"成功实践典范,以园区为载体的产业集聚化和以外促内、内外互动的经济国际化新模式,注重发挥城乡联动优势积极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力。民营企业着力实施转型升级,政府加大扶植企业力度,加快民营经济集群化发展,推进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苏南模式是苏南地区实现经济现代化的正确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的30 年,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发展时期之一,苏南则是其中的一个突出亮点。作为经济区域的苏南包括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以占全国1.84% 的土地面积和1.07% 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4.63% 的地区生产总值。2007 年苏南人均GDP 7.93 万元。2008 年,苏南的江阴、昆山、张家港、常熟4 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组团”并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第一名。2008 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中,前10 位中苏南占了8 席,前三位均为苏南囊括。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于"中国模式"的不同看法,许多看法甚至针锋相对,我们不仅要以平常的心态看待这些争论,而且对于这些争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也要有清醒地认识。"中国模式"产生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任何借"中国模式"否定改革开放的想法做法都是错误的,我们只有以更大的努力和决心推进改革开放,才能使"中国模式"健康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奋进60年,前30年曲折奋进,后30年创新奋进,中国特色的大国模式崛起。在我国体制转轨、经济转型进程中,敢为人先、善于创新的苏南人领先开拓了一条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又有其自身区域特征、在全国显现领先优势的苏南之路。本文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依据,剖析苏南之路在中国模式崛起中的历史贡献;从苏南之路与中国模式的本质联系上,着重从经济学角度就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大国模式的规律性把握作探索;最后,作者以谋求加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战略视野,对我国直面国内国际大势,继续奋进,促使中国模式完善化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20.
回顾我国近20年的经济改革发展史,毫无疑问以苏南乡镇企业发展为主的“苏南模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谁也不能够否认它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示范效应。而当以集体经济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苏南模式”与以个私经济为主的“温州模式”在进行着热闹的较量时,无论是从舆论的观点,还是苏南各地方政府发“大力发展个私经济”,似乎“苏南模式”的势微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于是各界人士纷纷认为“乡镇企业已经从历史的舞台上消退,苏南模式已经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