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国企业家》2007,(23):92-93
为多元化经营树立旗帜,说明任何管理理论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柳传志2007年7月,复星国际在香港成功IPO,复星进入"平流层"。选择"透明"让复星成为一家相对令人放心的公司,也给郭广昌与复星带来了更大的影响力。在复星整体上市后不久,《中国企业家》发表《解疑复星》的封面故事之后,立即有家自称也在做多元化投资的民营企业打电话来编辑部,兴奋地说,能不能再当面向复  相似文献   

2.
月度资讯     
《长三角》2009,(Z1)
2009年1月30日,复星国际在港交所发布进一步购买分众传媒美国存托股份的公告。根据折算,复星国际未来将持有新浪10.5%的股权,成为新浪最大股东。辉瑞680亿美元收购惠氏 2009年1月26日,全球最大药品制造商辉瑞制药与竞争对手惠氏宣布,两家公司已确定达成并购协议,辉瑞将按惠氏当前50.19美元的股价对后者以现金加换股方式进行收购,总价值大约680亿美元。两家公司的董事会已经批准了这一并购。辉瑞公司表示,预计到2012年,任何一种药品的销售额占新公司总  相似文献   

3.
CE:您是复星国际海外拓展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您与复星之间的故事是怎样开始的?约翰·斯诺:存任美国财政部长和后来做商人时,我都经常来中国,熟悉很多中国公司,但复星是与我建立了正式关系的唯一一家中国公司。我与复星的合作渊源可追溯到7年前,那是2006年10月,我赴中国做一次巡回演讲,第一次听说这家公司,地点是在复旦大学。郭广昌、粱信军等四个创始人都是那个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家》第18期封面故事《大买手复星》当复星披露它的对标企业是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时,新成语"不明觉厉"不由浮上脑海。当然,这个"不明觉历"应另做新解:因为搞不明白,所以觉得自己很厉害。复星年化38%的投资回报是挺好。不过这30年来中国很多企业做得也不错。截至目前,很大程度上说,复星赶上了一个好市场、好形势。复星的商业模式看上去也  相似文献   

5.
多年宣讲巴菲特模式的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终于让外界看到了他的实践. 3月27日,复星国际(00656.HK)的业绩发布会上传出两个消息:一是公司保险业务的可投资资产,已达到120亿元(其中包括89亿元人民币及5亿美元),这是复星国际首次披露较完整的保险业财务指标;二是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兼CEO梁信军近日将和巴菲特吃饭. 对于近年来努力向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复星来说,从理念上学习巴菲特到如今实现"产业+投资+保险"的模式,是它发展20多年来的新里程.  相似文献   

6.
复星的下一步规划是打造全球性的投资平台。那么,复星现在有可以支撑的资源和人才储备吗?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家》2013,(23):95-95
2013年,郭广昌带着复星在全球市场跑马圈地。10月,复星以总价格7.25亿美元购买位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Liberty大街16-48号的物业大通曼哈顿广场一期(One Chase Manhattan Plaza)。这是复星首次在海外收购物业。复星买下的这座地标性建筑是JP摩根过去60年来的总部大楼。  相似文献   

8.
《东方企业家》2013,(11):20-21
虽然此前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已经提过复星“大地产、大金融、大消费、大健康、大文化”的蓝图,但当此次闪电出手成功后,还是让很多人感到了震惊。10月17日,复星国际宣布公司全资附属公司SummitGlorYHoldingsLimited与JPMorganChaseBank.NationalAssociation签订一份购买涛议,以7.25亿美元购买位于美国纽约市Liberty大街16-48号的OneChaseManhattanPlaza。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公司对纽约建筑物的最大一单收购。  相似文献   

9.
2007年7月16日,复星国际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上市首日开盘报价10.98港元,高出招股价19%。以其最终收报价10.34港元计算,持股29亿股的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当日身价已接近300亿港元,仅次于碧桂园的杨惠妍以及玖龙纸业的张茵之后,居内地富豪榜的“探花”之位。  相似文献   

10.
正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星医药)是一家大型专业医药健康产业集团,1998年于上交所A股上市。复星医药比较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将履行社会责任纳入到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之中。公司专门成立了社会责任领导小组,由总裁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公司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运行。公司从2008年起每年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迄今已发布了6期。2013年12月,复星医药获得"金  相似文献   

11.
如果以七年为一个职业生涯的周期,康岚正站在第四个七年的起点。在今年3月份之前,她的身份是复星集团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首席人力资源官兼复星保险板块总裁,但从今年3月份开始,她不再负责人力资源工作,专注在保险领域。她最新的名片上写的Title是:复星国际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复星保险板块董事长,复星健康险与健康管理集团联席总裁。  相似文献   

12.
《上海企业》2014,(12):82-82
<正>近日,复星集团发布"1+1+1"大健康战略,称将打通旗下保险、地产、医药领域构筑深度健康产业平台。背靠复星国际以及复星医药的复星地产无疑在养老地产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同时在上海、宁波、大连三地启动其"健康蜂巢"产品。郭广昌表示,"打通健康养老各个环节只是我们走出了第一步,复星要做的是一个为未来提供良好健康服务背后的完整体系。通过多功能复杂的体系给客  相似文献   

13.
"我们是不怕的,我们已经做过法律设计并在沙盘上试演过了."2012年12月24日,复星国际有关人士(以下简称"复星")告诉《中国企业家》,早在2011年10月,潘石屹第一次来到上海复星总部的时候,在郭广昌的办公室说了上面的话."他暗示即便没有复星的同意,依然是有办法进入到外滩8-1项目之中," 复星告诉本刊,"但当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句话的意思."  相似文献   

14.
解疑复星     
李岷 《中国企业家》2007,(15):42-55
郭广昌为何敢于在中国大陆制造和黄、GE的翻版?郭广昌和他领导的复星团队有个坚定不移的信念:一个高速成长的新兴经济体,一定能托起一些多元化产业投资控股公司。这是复星为何敢逆"专业化潮流"而动、标榜要打造一家多产业控股型公司的基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今年2月,已在中国驻扎近10年之久的美国林肯金融集团再保险决定退出中国。6月,瑞士人寿保险和养老金公司(简称瑞士人寿)在北京和广州的两家代表处相继关门,宣告该公司在华5年的行程暂停。而另据有关方面统计,从2001年至今,已经有22家外资保险公司的30家代表处撤出中国。虽从业务上讲,进退是十分正常的,但对于囤积在中国保险市场城下的外资企业来讲,这些外资保险公司的撤退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  相似文献   

16.
郭广昌:中国巴菲特这几年 2011年注定是郭广昌和他的复星集团风光无限的一年。最近的几个月,关于这家公司的报道出现在各大财经媒体的要闻版面。9月15日,复星宣布已经获得中国保监会批准,将和美国保险业巨头保德信(Pramerica)在中国建立一家合资人寿保险公司。成立于1875年的保德信是美国最大的寿险公司之一,也是美国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保德信管理着超过8800亿美元的财富。并且,此前复星已经入股位西安的永安保险,至此复星成为中国唯一持有两张保险牌照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7.
复星集团CEO梁信军认为,融资模式决定了投资模式。复星过往主要的投资资金均来源于自己的资产,跟一般PE不一样复星不是PE,更像巴菲特首先声明,复星不是PE。原来大家说多元化不好的时候我们就一直强调我们是多产业公司,现在大家认为PE很好,我们也并不认为自己是PE。复星的模式和巴菲特相近。就全世界来看,投资控股集团有几种极端的类型,一种就是PE,一种是投资控股集团比如GE,管控极其严格。  相似文献   

18.
王瀛 《英才》2011,(11):52-54
进入保险行业的举动,让复星的发展模型离巴菲特模型越来越近。如果郭广昌在时尚圈,一定不会有与人撞衫的担忧。因为颠覆传统、不走寻常路的行事风格,不是他的作风。近日,复星集团和保德信共同宣布已获保监会批复在上海合资成立一家寿险公司,起始注册资金5亿元人民币,而这也是中国第  相似文献   

19.
2003年,郭广昌以约16亿元将南钢股份的控股股东由国有独资企业变成了非国有控股企业.南钢股份成为复星参股或控股的第七家上市公司。作为上海第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集团、创立于1992年11月的复星.从一家注册资本金10万元、自有资金3.8万元的小型科技咨询公司起步,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了国内外知名的、拥有80余家跨行业、跨地区下属企业的大型民营控股企业集团,速度之快,令人瞠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根据协议,在5年内,将对外国保险公司在我国的经营区域、组织形式和业务范围进一步放开限制;允许有条件的国内寿险公司与外国寿险公司合资经营,其中,外国保险公司的股权不超过50%;在目前允许外国财险公司在我国设立分公司的基础上,准许设立独资子公司;开放城市也将从现在的上海、广州扩大到其他城市,对于符合一定准入条件的外国保险公司进入我国市场没有数量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