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以及企业经营方式的不断变化,包括资产置换、股权交换在内的非货币性交易越来越多.所谓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资产进行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补价).可见,企业发生非货币性交易,并不意味着不涉及任何货币性资产.现就涉及非货币性资产(补价)与否,展开两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以及企业经营方式的不断变化,包括资产置换、股权交换在内的非货币性交易越来越多。所谓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资产进行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补价)。可见,企业发生非货币性交易,并不意味着不涉及任何货币性资产。现就涉及非货币性资产(补价)与否,展开两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心灵 《绿色财会》2000,(11):40-42
非货币性交易是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由于它不同于企业一般的交易行为,因此在会计核算上有其特殊性.非货币性交易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的交易,即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两种交易类型在核算范围及内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交易损益的确认与核算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作为涉及非货币性交易的企业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必须正确区分两种交易类型,分别进行不同的核算和处理.  相似文献   

4.
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目前,对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主 要有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及国际会计准则对此作出明确规定。本文仅对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5.
一、非货币性交易的概念 非货币性交易指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易,这种交易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非货币性交易的交易对象主要是非货币性资产。  相似文献   

6.
当前,村合作经济组织非货币性交易的管理比较混乱,存在的漏洞较多。由于财政部未对村合作经济组织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作出具体规定,因此只能参照《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规定进行处理。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如果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小于等于25%,则视为非货币性交易,应根据非货币性交易的核算原则进行处理。下面举例说明以存货换入存货、以存货换入固定资产、以固定资产…  相似文献   

7.
(财政部1999年6月28日发布)引言1本准则规范企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2非货币性交易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是换入、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计价,以及相关损益的确认;3本准则不涉及以下事项:(1)放弃非现金资产(不包括股权)取得股权;(2)企业合并中所涉及的非货币性交易。定义4本准则使用的下列术语,其定义为:(1)非货币性交易,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2)货币性资产,指持有的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  相似文献   

8.
所谓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到期的债券投资等)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按新制度规定,收到补价的企业,其收到的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小于或等于25%的,或支付补价的企业,其支付的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之和的比例小于或等于25%的,视为非货币性交易,应根据非货币性交易的核算原则进行会计处理。如果这一比例高于25%,则视为货币性交易,才可根据通常发生的货币性交易的核算原则进行会计处理。而非货币性交易…  相似文献   

9.
财政部 2001年 1月 22日印发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该准则的发布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不但填补了我国会计规范的一项空白,有助于规范企业对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而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由于非货币性交易与常见的货币性交易有很大区别,所以在现实中不少企业包括一些上市公司存在利用非货币性交易来操作利润现象,新准则的发布对这类现象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 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  相似文献   

10.
非货币性资产及负债是相对于货币性资产和负债而言的。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是指那些可用固定金额的购买力表示的资产和负债,如:现金、应收和应付款。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是指那些不能用固定金额的购买力表示的资产和负债,如:存货、土地及设备。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两个实体之间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的交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活动中非货币性交易将会逐渐增多,但现行会计制度对其处理方法没有专门规定。为此笔者根据拟出台的(具体会计准则第X号——非货币性交易)(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规定,对其会计处…  相似文献   

11.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二条的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在实务工作中,交易双方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方面可以满足各自生产经营的需要,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货币性资产的流出。  相似文献   

12.
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之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采用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两种确认计量原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资产交易,更能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非货币资产交易行为的经济实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资本的融通,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易行为不断增加,如以固定资产、存货置换投资,以存货置换固定资产,以不同的固定资产相互置换等非货币资产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13.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一种非经常性的特殊交易行为,是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实务工作中,交易双方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方面可以满足各自生产经营的需要,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货币性资产的流出。  相似文献   

14.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一种非经常性的特殊交易行为,是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非货币性资产是相对于货币性资产而言的.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般不涉及货币性资产或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依据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是否低于25%作为参考比例,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和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相似文献   

15.
非货币性交换资产中遇到存货等资产时,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必然会涉及增值税如何处理的问题,但当前企业会计准则对此并无明确规定。本文认为,增值税也系交换价值的一部分,应将增值税并入到存货等资产的公允价值之中,并针对非货币性交易时涉及增值税的几种情况应做如何处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非货币性交换资产中遇到存货等资产时,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必然会涉及增值税如何处理的问题,但当前企业会计准则对此并无明确规定。本文认为,增值税也系交换价值的一部分,应将增值税并入到存货等资产的公允价值之中,并针对非货币性交易时涉及增值税的几种情况应做如何处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是指交易双方通过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有时也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相似文献   

18.
2006年2月25日中国财政部正式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修订后的具体准则在内的38项具体会计准则,这将是我国会计改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旧准则)两者相比,在定义及判断非货币性交易事项的标准上是一致的,主要的不同在于旧准则对参加交易的资产均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而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成本计价基础,并且对非货币性交易损益的确认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9.
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之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采用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两种确认计量原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资产交易,更能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非货币资产交易行为的经济实质.  相似文献   

20.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一种非经常性的特殊交易行为,是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非货币性资产是相对于货币性资产而言的。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