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生产实践证明,小麦施用磷肥增产显著。但要做到低成本、高效益地施肥,还应掌握好以下四点: 一、配方施肥。所谓配方施肥,就是根据土壤养分的丰欠程度,土壤供养份能力的大小,作物计划产量的高低,肥料品种及利用率等,科学合理地搭配三要素和微量肥料,消除或降低养分的损失,充分发挥磷肥的增产效果。据测定,每生产100千克小麦粒粒,植株吸收氮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滨海新区主要种植玉米、小麦、水稻、高粱、棉花及蔬菜、果树等作物,其中,小麦常年种植面积为666万hm~2左右。为提高本地区小麦生产水平,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肥料投入成本,减少因过量施肥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大港土壤肥料工作站选择不同肥力地块,布置小麦"3414"肥料田间试验8个,旨在摸清本地区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农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建立不同施肥分区主要作物的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确定作物合理施肥品种和数量,基肥、追肥分配比例,最佳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建立施肥指标体系,为配方设计和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平衡施肥是近年来继提倡合理施肥、配方施肥后又一新的施肥概念。它以土地为基础,耕作制度为中心,按照农作物对养分需求、土地供肥能力、肥料的化学性质及土地的相互关系,人为地调节土地与作物之间的养分供求矛盾,以达到作物对养分需求数量、种类、时期、深度、施用方法的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4.
《农村工作通讯》2008,(6):F0003-F0003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氨、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测土配方施肥基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起来有三大类六种方法:第一类是地力分区法;第二类是目标产量法,包括养分平衡法和地力差减法;第三类是田间试验法,包括肥料效应函数法、养分丰缺指标法、氮磷钾比例法。对于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其基本方法中首先要按照代表性、典型性、可比性的原则,进行土壤采样分析,了解土壤供肥性能,然后通过肥料试验,掌握作物需肥规律和施肥效应,再根据目标产量,经专家会商合理确定一定区域或田块所需的氦磷钾养分配方、用量、肥料组合和运筹方法,推荐指导农民使用。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市场周刊》2009,(19):F0004-F0004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测土配方拖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施肥是小麦种植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小麦产量、质量的提升。如果种植户不能够科学掌握施肥方法和施肥量,不仅容易增加生产成本,还会降低种植效益。因此,要结合小麦作物生长过程的需肥特性,优化施肥管理过程,准确把握施肥时机和施肥量,满足小麦植株的养分需求,达到小麦产量、质量提升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复合肥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且物理性状好等优点,对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的养分比例总是固定的,满足不了不同土壤、不同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种类、数量和比例的多样化.因此,使用前最好进行测土,了解田间土壤的质地和营养状况,注意和单元肥料配合施用,可获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农家之友》2005,(6):15-15
做到科学合理施肥,就是要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吃饱不浪费”,也就是要配方施肥。配方施肥是以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同等重要、不可替代律、肥料报酬递减律等理论为依据,遵循土壤、作物、肥料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以肥料与综合农业技术相配合为指导原则,产前确定施肥的品种、数量、比例以及相应的科学施肥技术,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土壤培肥、提高化肥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包膜预先设定肥料在作物生长季节的释放模式,使养分释放规律与作物养分吸收同步,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一类肥料.包膜控释肥一季作物可一次使用,省工省时.施用包膜控释肥可显著降低肥料氮素的挥发与淋失,大幅度提高肥料养分的利用率,既节省了肥料资源,还极大地减少了施肥对大气和水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以土壤测试和田间肥料试验为基础的一项肥料运筹技术。其通过定期测定土壤养分和肥料进行田间试验。结合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合理施用数量、施用肘期与施用方法。测土配方施肥可实现以下五个目标:一是增产,二是优质,三是高效;四是生态,五是改土养地。可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很强的农业科学技术,是小麦科学施肥的关键技术之一,对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小麦增产、农业增收、农民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为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本刊属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农业核心期刊;为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荣获了“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主要刊登本学科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及简报、文献评述和问题讨论等。其内容包括:土壤、肥料和作物间的关系,养分变化和平衡;各种肥料在土壤中的变化规律和配施原理;农作物遗传种质特性对养分的反应;作物根际营养;施肥与环境;施肥与农产品品质;农业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应用;肥料的新剂型新品种的研制、应用及作用机理等。2  相似文献   

14.
农作物采用什么样的施肥方法,对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是个关键问题。如果施肥不当,不但造成浪费,而且会降低肥效减少收益。因此,科学合理的施肥才是提高施肥效益、增加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一、有机肥和化学肥料配合施用。有机肥养分齐全、肥效持久;化肥肥料养分单一,但含量高,见效快。两者配合使用能取长补短,提高肥效。据试验,家畜圈肥与碳铵、过磷酸钙、硫酸钾配合使用,比单施等量化肥增产10% 以上。  相似文献   

15.
BB肥即掺混肥料,英文直译是掺混的散装肥料(Bulkblendingfertilizers,BB肥),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粒状肥料通过物理方法,散混而成。BB肥在生产应用中,经过多年的肥效试验表明其在使用中具有如下优点:一是可以满足作物对养分的不同需求,应用后效果明显,真正落实了平衡配套施肥技  相似文献   

16.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施肥是获得作物高产的重要物质保证。有投入,才有产出,肥料不仅供给作物以养分,培肥地力,改良土壤,而且还可以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促进作物健壮生长和发育,提高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33年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我国的肥料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化肥发展速度较快,平均每年递增27%,由解放初期单一的有机肥变成为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的肥料结构,扩大了物质和能量的再循环,加速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17.
简易测土施肥法所依据的基本理论是:西瓜在生长发育期间需要吸收的养分总量是由产量决定的,而这些养分由土壤和肥料二者来提供。用数学表达式就是:需要吸收的养分=产量×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  相似文献   

18.
缓控释肥料是一种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需求而释放养分的新型肥料,具有控制肥料养分释放、肥效周期长等特征,可使传统化肥利用率提高50%至一倍以上。因此.由于具有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肥料对环境污染、减少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力投入、增产增效等多方面的特点,缓控释肥料被称为“21世纪新型环保肥料”,成为人类化肥工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小美 《农家之友》2009,(13):38-39
测土配方施肥也称平衡施肥,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以及肥料效应,均衡、合理、及时施用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肥料的一项综合配套技术。柳城县马山乡自2007年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来,较显著地改变了农民传统的偏施、重施氮、磷肥料的错误做法,作物需肥得到了平衡供应,  相似文献   

20.
测土配方施肥,需要考虑到作物、土壤、气候、耕作制度、肥料体系的相互联系,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对各种养分的需要,以达到获得最高的产量和最大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