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保险业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切实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农民医疗负担,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从2003年7月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省政府提出到2005年,在全省基本建立起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此过程中,江苏保险业发挥行业优势,勇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地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较为普遍,已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一大障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为解决这个问题,已先后两次尝试“恢复和重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但成效甚微。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2003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国家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的通知,这不仅再次表明党和国家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也预示着新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将再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兴起。据国家卫生部2004年11月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6月底,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分析发现,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中存在吃“大锅饭”和“公平与效率失衡”的问题,为解决有关问题,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应首先从科学界定政府实施公共医疗政策的范围入手,并辅以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4.
Z县作为全国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首批试点县之一,从2003年8月份起,经过4年多的运行探索,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但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通过对Z县2005年、2006年合作医疗基金筹集、基金使用、基金结余及住院报免等情况的调查,分析农民现在实际享受合作医疗保障的大致水平,归纳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探讨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吕达  李英 《理财》2001,(10):11-11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明确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然而现阶段,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推广面临许多难题,不仅老企业在困境中越陷越深,新试点的股份制企业也存在发展不规范和亏损面扩大的问题。那么,国有企业改革“卡”在哪儿了呢?(一)思想观念带来的障碍。在改革初期,主要是意识形态上的问题,对于股份制到底姓“资”还是姓“社”争论不休,随着理论探讨和股份制试点工作的进展,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稳定器”和“减震器”。北京市通州区从2003年开展试点三年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状,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欢迎。我们财政部门将加大支持的力度,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序、稳步地前进。  相似文献   

7.
潘江 《中国金融》2006,(15):62-63
作为广东省较早开展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地区,阳江市自2002年以来不断创新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思路,积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全市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不断上升。至2005年底,阳江市农村合作医疗累计筹集资金5748万元,共有34737名因病住院农民得到补偿,累计补助金额2912万元,大病救助2206人,累计金额398.5万元,有效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和看病难问题,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但试点过程中也暴露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小病不保、大病保不了”等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管理是新形势下为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所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近日,泊头市财政局组成调查组,就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9.
新医改正逐渐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作为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充力量,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等金融机构积极配合新医改,正在改变以往政府“统包统办”的现象。同时,新医改还为这些金融机构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为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浙江省开化县建立了覆盖全县农村、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既解决了农民看病不方便的问题.又在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11.
韩德 《中国金融》2005,(23):58-59
2001年11月,太平洋寿险公司与江苏省江阴市政府在多方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联手共同创建了后来被称为“江阴模式”的江阴市新型农村住院医疗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江阴农保),并一举获得成功。经过四年的运作,江阴农保的参保人数由首年的79.2万人增至94.4万人(含外来务工人员),参保率达到103.34%,农民满意度超过94%。江阴农保开展四年多以来,医疗保险基金逐年扩大并实现了平衡运作,补偿结报的比例逐年提高,有效缓解了江阴市农村以往存在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创建了农民、政府、保险公司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2.
针对部分村级存在的财务基础工作不健全,村级财务人员素质较差,财务管理不规范等现实问题,2005年开始东平县全力推行“村财乡管村用”制度改革,经过8年的积极运作,初步构筑起了村级财务管理的“防腐墙”。  相似文献   

13.
刍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会计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 《财政监督》2006,(7):38-3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对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以笔者所在的海南省为例,2003年12月,在琼海、澄迈和五指山等3个县(市)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至2006年1月,海口、三亚、定安、昌江、屯昌、东方、洋浦等7个新增试点市县(区)也相继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截止2006年1月,海南省lO个试点市县共有156.31万农民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试点市县农业人口总数的69.71%),获得补偿金额1949.91万元,并巳初步建立起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体制、筹资机制和运行机制,试点工作取得了相当进展。  相似文献   

14.
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是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病有所医”的客观需要.也是弥补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不足.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要求。近年来,通过各级政府的积极努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随着政府不断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支持力度,对解决农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实践上看,  相似文献   

15.
关于当前若干会计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讨论上海市会计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惠勇本又是上海市会计学会于1996年7月10日召开的1995年度年会报告中“一年来学术研究的基本情况”部分,反映了上海会计学术界对有关问题的观点和意见,现转载于此。一年来,我们通过组织...  相似文献   

16.
近年,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是各地医保工作的重心,但总体而言,大多是为了改革而改革,出台的管理办法也更多基于管理者自身需求的考虑,而极少去研究支付制度改革过程中“相关利益者”的问题,以致有些地方出现了医、保之间为总额分配问题对簿公堂,医院以总额不够为由故意推诿重病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描述当前医疗保障状况,分析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存在诸多结构性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制度、多种标准”的改革思路,并对“一个制度、多种标准”模式进行了探讨,指明应以“一个制度、多种标准”为医保改革的突破口,建立全民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全面推开以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为农民撑起了健康的“保护伞”。但笔者近日通过对江苏省沛县新农合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有效的费用控制机制”,仍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崔运政  李珍 《财政研究资料》2004,(35):21-26,F004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经历了20年的艰难历程,虽然已经构筑了一个以养老、失业、医疗三大社会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为框架的中国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雏形.但仍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些基本的和关键的问题存在比较大的争议和分歧。其中.相当多的争论和分歧乃因“钱”而生,确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再分配的制度,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公务用车制度采用供给制,以行政配置为手段,靠计划指标来控制,一切车辆费用都由财政来支付,不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相适应,也使财政背负了沉重的包袱。中纪委二次全会明确提出:“积极探索改革的办法解决领导干部职务消费中存在的问题”.“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积极稳妥地进行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和公务员福利制度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