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以雄辩的事实验证了特色理论的正确性。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贯穿整个特色理论的思想精髓,而特色理论,则是"实事求是"的光辉结晶。自194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至今,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征途上,已经跋涉了近半个世纪的艰苦历程。由于中国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废墟上建设社会主义,因而既没有成功的经验,又不具备雄厚的经济基础。从世界范围来看,也仅有苏联的经验可资借鉴。因而,从建国那天起,我们不仅全盘照搬了苏联的经济模式,而且也完整地继承了苏联的阶级斗争学说。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把党的工作重心定位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之  相似文献   

2.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七大是我们前进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十七大以坚定的语气向世人宣告,中国共产党人将继续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这是时代的强音,历史的强音,坚强的决心中,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将会更加生气勃勃、蒸蒸日上。  相似文献   

3.
明天更美好     
九九金秋,我们迎来了共和国50华诞,,回眸共和国50年的历程,我们无不为之欢欣鼓舞。 50年前,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地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站起来的中国人民以空前的热情与无限憧憬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50年过去了,当年的不毛之地已变成了良田万亩,当年的荒原耸立起社会主义新城,中国以神话般的变化向世人讲述着一个真理:只有坚持社会主义,中国才能繁荣富强。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年的中国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功。中国改革,举世关注,世人称之为“中国奇迹”;中国改革,举世困惑,世人称之为“中国之谜”。中国改革,为什么取得成功?什么是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国内也有种种总结,多为体制改革的仄派总结。我主张对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要作宽派的总结:中国改革是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包括从社会的经济基础的变革到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革,从理论路线的变革到社会主义模式的变革,从经济体制的变革到政治体制的变革。中国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从宏观全局上考察,它是社会大配套的改革,有三条基本经验:激进的政治改革中国…  相似文献   

5.
1978年,中国开始进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在缺乏理论指导的情况下,中国选择了走一步、看一步的模式,也被形象地称为“摸着石头过河”。中国依赖于常识和经验的改革确实“抓住了很多老鼠”。30年后的今天,中国改革成效卓著,日益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过去3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超过9.6%的速度增长,经济社会各方面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这得益于中国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改革道路,并成功实现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卢莎 《经济论坛》2000,(23):13-14
从1978年开始的中国改革选择了“市场化”的改革取向,采取了一条层层推进、先易后难、先“外围”后“攻坚”的渐进改革道路,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经济学家誉为“中国的奇迹”。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认为,市场经济属于资本主义经济范畴,认为在其背后必然隐藏着资本主义的幽灵。中国经济改革富有成效的实践,有力地批驳了这一传统观点,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兼容互补、相得益彰的可能性和一种有待于继续探索、不断改进的制度变革的范示。80年代至今,世界上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都处在从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7.
冷兆松 《经济纵横》1998,(10):54-56
长期巨额亏损的日本特大型国有企业——日本国有铁道公社(“国铁”)于1987年3月31日宣告解体,4月1日脱胎于原国铁的民营JR集团宣告成立,之后实现了扭亏为盈。“国铁”改革的成功,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日本“国铁”的问题与我国长期亏损的国有企业有...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特色是一个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从时间上讲,初级阶级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程度的准确判断;而对外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空间特色,从质的方面讲,市场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从量的方面讲,多元化取向是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1],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内在联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航人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近年来,国有企业本身的改革和发展成为中国改革的中心问题,一方面,它作为传统体制的一个“契约联结点”(ContractNexus),集结了各式各样的矛盾;另一方面,它又作为过渡经济的一个稳定力量保证着改革的有序进行。从外围到攻坚我国的改革走了一条由易到难、从外围向中心有序推进的道路。这条道路不同于苏东,因而也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道路。首先,我国改革是以政治稳定为前提的,因而有可能有领导、有秩序地推进。正如邓小平同志指…  相似文献   

11.
孟建斌 《经济师》1993,(4):31-32,20
<正> 我国证券市场向何处去?最根本的就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考虑国情国力,大胆借鉴和吸收国际证券市场成功的运作经验和管理方法,以市场准则主导证券市场运行,用生产力标准衡量证券市场发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证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改革十年:回顾、反思和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回顾了中国经济改革10年来特别是1984年以来的主要历程,回顾了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宏观经济管理诸方面经济理论的一些主要推进和争论,认为:中国改革的前10年尽管犯了许多难以避免和一些也许可以避免的错误,但其基本战略是成功的。当前改革的困境在于改革的深化已经触动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若干基本假定和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中国要想率先取得这场市场取向改革的成功,需要重新建立与市场规则相一致的权力体系,使产权、民权和行政权各归其位。改革的现实危险是在行政权衰弱过程中官权的繁衍和扩张。历史特别是一部中国史反复证明,官权的膨胀从来是改革的主要威胁和社会危机的前兆。社会主义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转折关头。  相似文献   

13.
钢花  吴俊 《生产力研究》2013,(3):1-6,201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阐明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模式"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在社会主义的改革实践中探索出的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卓越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的优越性。中国改革的经验和理论总结,不仅证明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而且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时期,在会计改革进程中,如何认识会计的中国特色,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会计的社会属性是认识会计中国特色的基础,在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会计的中国特色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会计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分析会计环境对会计中国特色的影响,有利于正确认识会计的中国特色,为我国的会计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中国价格改革,涉及到十一亿人的切身利益,一直是人们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特别是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的发表为转折点,中国经济加速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挺进,市场机制将逐步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主体。因此,不言而喻,加快价格改革步伐,是今后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经过10多年价格改革,其现状如何,有哪些经验教训;双轨制价格能否尽快实现并轨,将向哪个价格并轨;中国价格改革的取向是什么,目标模式又是什么;今后中国价格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什么时候可以完成价格改革的任务,带着这些热点问题,记者专访了长期从事价格理论研究并致力于中国价格改革指导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所长张卓元研究员,请他谈了对有关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而提出的一个重大科学论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各国从不发达走向发达、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发展过程。具体来说,现代化包括多方面内容,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等各方面的转变。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表明,中国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既遵循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和内容,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底色。  相似文献   

17.
<正>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别国的现成经验可以照搬,因此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为了避免引起社会经济的大的波动,任何改革措施都必须经过试点.这些年,改革的成功往往得益于试点,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是,不可否认,很多改革失误也往往可以从试点中找到原因.“一试点就成功,一推广就失败”并非个别现象.试点成功,改革失败,原因还是在试点上,很多改革在试点阶段就埋下了失败的祸根.  相似文献   

18.
一个拥有13亿人口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中大国,以何种方式实现发展,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都必然会引起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党的十七大报告向世界全面阐释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新理念。它向世人宣告:中国正在走的是一条人类文明进步的全新道路,并将始终不渝坚持走下去。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把握时代潮流和基本国情,科学总结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借鉴世界大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对中国发展道路作出的战略抉择和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19.
<正> 引言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开始迈入第16年,此前的改革可大致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1年),改革按从农村到城市、由分配到生产、由企业经营权到所有权、价格先调后放以及先消费品市场后资本市场的序列展开,选择了渐进式改革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符合改革初期的体制和发展背景,取得了成功,推动整个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改革不仅仅是经济和政治制度的改革,更是文化精神的总体改革,由旧的传统文化向新的现代文化转型。文化精神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层面的支持,精神文化的改革会牵引着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方面的改革,因此中国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化建设中塑造现代化的文化精神已经提上日程。我们要塑造的新的主体性文化精神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种文化是社会主义的文化,是科学的文化,是面向现代化和未来的文化,是民族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文化,是大众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