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谷城县粮食系统安排富余职工办法多何智勇,杜伟谷城是鄂西北的一个山区县。该县粮食部门各单位针对自己的特点,因地制宜,兴建再就业基地,已安置富余职工700名,占职工总数的1/3左右。真正做到了让富余职工转岗不下岗。采用承包他人茶园等办法,发展种养业基地。...  相似文献   

2.
营造职工就业空间合理转岗分流富余人员●何新文安徽省颍上县粮食系统有48个独立核算单位,2500多人,其中退离休职工427人。近几年来,系统上下解放思想,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上马多种经营项目100多个,转岗分流富余职工1000多人,实施下岗再就业75人...  相似文献   

3.
天门市张港粮管所地处棉产区,是一个以供应棉农口粮为主的基层粮管所。全所现有职工175人,其中在职职1159人。随着粮食购销体制的改革,张港粮管所职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富余人员占职工总数的切见以上。为了做好下岗职工和富余人员的再就业,这个粮管所在市委、市政府、市劳动局和市粮食局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产业的办法,引导职工转业、转岗,跳出粮食求生存,开辟门路谋发展,在新的改革舞台上再就业、再创业。从1995年到1997年,先后安排引名下岗人员再就业,还吸纳家属和社会闲散人员20人。他们实施再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涉县粮食系统现有16个企业,职工700余人。面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他们不等不靠,广辟就业门路,内部分流消化富余职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加强领导,把职工再就业作为一项任务来抓涉县粮食局认识到实施再就业工程既是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更是部...  相似文献   

5.
推进粮食企业减员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扎实细致地做好工作。()顾全大局,准备分流。粮食部门人员多,亏损大,包袱沉,企业不堪重负、难以养活职工。因此,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加入分流行列。(2)提供条件,鼓励分流。要制订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环境,鼓励职工下岗分流。(3)开拓新业,整体分流。粮食企业在保留少数人员坚守阵地,搞好主渠道经营业务外,把富余人员组织起来,大力开辟多种经营新门路,成建制地实行大转移、大转业、大转岗,减员分流再就业。分流不分心 就业再创业@程中杰!湖北天…  相似文献   

6.
海阔凭鱼跃南江县粮食局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有效途径李琦张晓强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粮食企业的改革改制也在全面进行,职工分流下岗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妥善解决下岗职工的生活和再就业,成为当前粮食企业的一个突出问题,关系到企业改革改制的成败,影响...  相似文献   

7.
信息传递     
再就业工程关系国有企业改革成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天津考察再就业工作时指出,解决下岗待业职工的生活和再就业问题,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条件。能不能在三年内力争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实现摆脱困境的目标,关键在于下岗人员能否得到妥善安排,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实施再就业工程要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要逐步把面对面洽谈的传统方式改变为市场化方式,要建立再就业服务的常设机构,努力把再就业工程办好,保证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粮食企业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力度越来越大,粮食系统下岗和失业职工的数量正迅速增长,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为共同探讨有效解决下岗和失业职工的再就业问题,本文试图从分析山区粮食企业职工下岗、失业的原因及再就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入手,提出再就业的出路与对策,供各方面参考。一、职工下岗原因及再就业的意义(一)职工下岗和失业的原因。职工下岗、失业是企业不适应市场、生产经营困难所必然出现的问题,是计划经济体制弊端长期积淀的结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相似文献   

9.
虽说国有粮食企业富余人员的下岗分流再就业工作千头万绪,但做好这些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抚州地区实际,试谈一些看法。一、下岗分流再就业职工的心态随着粮食企业改革的深化,减员增效力度的加大,大多数职工能审时度势,正确理解,大力支持,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0.
<正>大兴安岭林区从2014年4月1日起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林区富余职工转岗安置成为全区重点工作。为了保障转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的稳定,地方财政加大了对林业富余人员转岗分流支持力度,不等不靠,积极探索职工转岗分流途径和办法,为林业改革提供了政策保障。一、停伐后林区富余职工基本现状及存在问题截至2014年末,林区在岗职工中有近2万人  相似文献   

11.
南县粮食局的作法:全系统共有在职干部职工2157人,安排主营业务人员1009人,多种经营473人,下岗715人,到4月底已妥善安置再就业387人,占下岗人员的54%。1.大力扶持牲猪养殖。全系统年养2000~3000头的猪场已发展到28个,从业人员从上年的78人增加到200多人;2、追加投入,增扩经营网点。使全系统的门店、商场由50多家发展到108家,安置下岗人员214人;3、将多年来对外承包的两座宾馆收回自营,既安排35名职工,还有利润上交;4、清退门卫、维修、炊事、饲养等临时110多名,动员职工顶替;5鼓励有一技之长的职工停薪留职,自谋出路。目…  相似文献   

12.
地勘单位的改革同国有企业一样,面临着严峻的职工下岗、分流和再就业的问题,但又具有其特殊性。文章认为切实做好地勘单位职工下岗分流与再就业工作,应该做到政府扶持、单位大力发展经济、职工切实转变观念“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13.
解决好国有粮食企业人员与工作量不成正比这一矛盾,是企业深化改革中的关键。粮食企业形成人员富余的原因很多,但不论何种形式的富余人员,一面是企业转制需要下岗分流,一面是为社会稳定而不能推向社会。因此,必须下大力构筑再就业工程。鉴于这个工程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中央对再就业工作非常重视,再就业也是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要搞清楚什么叫下岗,现在我们所说的下岗职工应该是国有、集体企业里的正式工,并且连续三个月以上,无岗可上的才算做下岗职工。那些80年代中后期招聘的合同工,企业解除合同后不能算下岗,应该算失业,没有工作了拿失业保险,这些人应该通过市场实现就业。有的企业分流富余职工也不能叫下岗,应叫分流。搞清楚这些以后,就知道真正需要做工作的有多  相似文献   

15.
柳城县龙头粮管所,现有在职干部职工23人,年定购粮入库量32万公斤,平均库存量100多万公斤。粮食局根据上述业务,只安排该所7人从事收储业务,富余16人怎么办?这个所的领导不是将他们推向社会,而是通过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转变职工思想观念,大胆投入,兴办各种实业,安排好富余人员。年获多种经营利润5万元多元。主要项目有:──投资10多万元买下当时地处繁华地带的总面积为900平方米的龙头食品站后,再投资问万元在该站临街地方兴建起综合大楼。出租门面10间,年获租金1万多元,自开商店一个,安排职工2名,从事粮油议价经营,年获…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逐步深入 ,为了管护好森林资源 ,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妥善安排转岗富余人员 ,黑龙江省许多森工企业纷纷推行了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参加管护经营的承包职工在管护好森林资源的同时 ,可以在自己承包的经营责任区内 ,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发展多种经营项目 ,进而达到企活、林旺、个人富的目的。但是 ,对于承包职工来说 ,怎样选择和发展多种经营项目 ,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试从这个角度提出如下看法。1 发展多种经营项目的条件(1)有利条件。①资源优势。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施业区面积达到1000万hm2,约占全…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启动实施后,产生的大量林业职工脱离原有的就业岗位转入其他岗位,影响到职工生活、社会稳定现象,分析实施再就业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资金短缺;转岗职工再就业观念陈旧;转岗职工的技术单一、业务素质低;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落实比较困难。提出了实施再就业工程中的基本对策:加强宏观政策引导,提高对实施再就业工程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做好转产项目选择和论证,加大再就业工程投入力度;教育和引导下岗职工转变再就业的择业观念;建立和健全再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下岗职工再就业之路举步维艰,如何妥善处理他们的再就业问题,成为关系全社会安定团结局面的重要大事。本文借鉴西方下岗失业理论成果,对职工下岗后政府所能采取的有效对策及职工拥有的人力资本与是否能实现再就业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还对下岗职工在寻求再就业过程中的障碍——政府、社会、企业、职工自身等方面进行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有农场改革的深入,企业转机建制步伐的加快,职工下岗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因此,必须正确认识职工下岗,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积极寻找再就业对策。一、当前的现实当前,江苏垦区的农场场办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职工下岗分流趋势,到1998年5月底,下岗...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论述了地矿部门战略性结构调整中劳动力重组的若干问题和富余人员下岗的几个“并存”特征,对地矿部门实施再就业工程,确保战略性结构调整的进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