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川物价》2010,(9):1-1
政府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十一五”政府转型有所进展,但总体滞后于现实需求,并且政府转型的滞后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改革的突出矛盾。从发展方式转型的角度出发,“十二五”要明确提出把政府转型作为改革的重大任务,推进包括行政体制在内的全领域改革,加快实现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既是河池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河池市进行结构大调整、发展大转型的有利时机。河池市要牢牢把握战略机遇,按照建设“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世界原生态长寿养生之都、新型有色金属产业基地”的战略目标要求,加快注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新突破、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不断推出减税降费政策举措。本文就相关内容与要点进行分析,并阐述其对经济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提出发挥减税降费政策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的可行措施。力求通过促进政府转型、优化经济发展方式、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等举措,减轻企业纳税负担,提高民众生活质量,依靠政府收入“减法”,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府提出经济转型问题由来已久。本文主要分析论证了我国经济转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推进我国经济转型符合科学发展逻辑: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出发,揭示了我国经济转型应包含的丰富内涵:同时.在阐明实现经济转型的根本途径是“五个坚持”的基础上。提出政治体制、法制建设、社会文化等范畴存在的障碍与问题,从而引起我们的重视.以便更好的应对与接受挑战。  相似文献   

5.
如何在国际国内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加快转变漯河市经济发展方式是建设经济强市、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但目前漯河市经济发展方式还存在着“三个不合理”、“三个不协调”和“三个比较低”等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在加快发展中加快转变、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中加快转变、在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中加快转变。  相似文献   

7.
工业或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经济问题,各级政府经济工作会议和企业的发展战略会议等,几乎是言必称转型升级。国家和各地的“十二五”规划也都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其中,产业转型升级也是中心内容。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越是重大的问题越需要由更高级别的决策层次来解决。  相似文献   

8.
张文凤 《现代商业》2007,(5X):136-137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的矛盾和问题,政府行为作为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行为的范围、程度和方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巨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具有极为特殊的地位,兼具“政府”和“投资人”两种身份,正是由于这种身份的双重性使地方政府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如何规范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使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相协调,无疑是我们目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受到我国社会体制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重大决定由中央政府制定,因此,中央的相关决议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我国改革开放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为我国经济的连续增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受到政治体制的影响愈加明显,改革开放的人口红利也逐渐消失,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政府及企业的管理转型开始变得愈加重要。基于此,本文对经济发展方向转变与管理转型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了经济发展方向转变下的管理转型的具体策略,旨在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0.
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推进“创新2020”实施,这是党和国家从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未来长远发展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迎接新科技革命挑战,抢占未来经济、科技产业发展制高点的需要,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对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谈到,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仍然面临着许多两难问题。今年要把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作为节约能源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温家宝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2010年中国政府的主要任务之一。温家宝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2.
当今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网站是最引人瞩目的亮点之一,它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仍然薄弱,人均水平偏低,经济发展方式仍然粗放,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日益突出,加快经济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都十分繁重。网站应用对推进湖南“四化两型”的建设,加快地方经济转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引进和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顶基本国策,已经成为区域发展外向型经济重大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是有些地方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束缚或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导致形成“引资饥渴症”,偏离了积极.合理、有效引进和利用外资的指导方针。因此,当前引进利用外资工作要实行“三个转变”,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这三个转变是:在引资项目上,要由注重数量向质量效益转变;在引资主体上,要由政府招商向企业招商转变;在经济调控部门,要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第一,在引资项目上,要由注重数量向质量效益转变。我国在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后发现代化大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广泛利用后发优势获得经济超常的快速增长后,正全面遭遇后发劣势,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有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论,包括源泉论、环境论和本体论等,都存在不足。其实,经济发展方式的形成与转变,取决于主体与生态的关系。逐利、粗放和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是由片面和对立的主体—生态模式决定或造成的。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改变主体—生态模式。完整和协调的主体—生态模式,其多重的自主与相关统一的完整的主体性能,以及相应的协调的生态系统,会从经济、社会、自然和文化等多层面协同有效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此,需要相应地以经济发展力战略为导向的大目标,以公共规则和平台为支撑的大胸怀,以多层级生态价值为结果的大创造。  相似文献   

15.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大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中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见事早、行动快、积极应对。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将“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作为今年要着重抓好的工作予以强调。  相似文献   

16.
李伟 《价格月刊》2008,(1):31-33
我国正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速度型向集约型、效益型的转变。要顺利地实现这一转变,需要政府从国际竞争及国家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进行有效协调和调控,为市场机制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环境。在政府经济政策中,价格政策的地位与作用正在日益提高和扩大,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也越来越大。笔者通过分析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价格政策因素,提出了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价格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敏 《现代商业》2011,(11):65-66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均位居世界前列,但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着复杂深刻的变化,我国传统的发展模式将受到严峻挑战。现阶段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挑战不是经济社会本身,而是政府转型与政府决策。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下,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提高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实质性地推进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确保政府能够准确扮演经济性公共服务、社会性公共服务和制度性公共服务的三大角色,才能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增长”到“发展”理念转变的重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在十七大的报告中用“经济发展方式”代替“经济增长方式”是发展理念的一个重大转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和区别,阐述经济增长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强调经济发展方式代替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品牌》2011,(2):16-19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转型跨越发展为主旋律,以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统揽,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准确把握经济转型、社会转型、职能转型的时代要求,牢固树立创先争优的价值导向 当前,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正处在一个经济转型、社会转型、职能转型的特殊时期和关键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自主创新,要求我们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在“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中履职到位;社会生活中突出的矛盾和潜在的风险,要求我们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