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联交易与公司治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公司治理水平低,我国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利用关联交易掏空公司的情况非常严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关联交易的发生概率呈倒U型关系;股权制衡度与关联交易的发生概率显著负相关;隶属于企业集团增加了关联交易的发生概率;董事会效率、信息披露透明度与关联交易的发生概率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大股东掠夺在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关系中的传导作用。在理论上我们明确了小股东、大股东与董事会之间的三重委托代理关系,并将掠夺概念化为小股东补偿大股东的代理功能而支付给大股东的租,建立了所有权高度集中体制下公司治理的外部控制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的理论框架。通过以关联交易作为对大股东掠夺的直接测量,本文用事件研究法证实了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负价值效应,并发现控股股东控制上市公司的能力、大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类型、对上市公司董事的股权激励以及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情况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掠夺的主要因素。本文还发现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情况与控股股东的控制能力对大股东掠夺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3.
<正> 规范上市公司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规范公司内部关联交易,本文对浪潮系自浪潮信息上市以来的系列重大关联交易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首先列举了浪潮信息上市以来的四件重大关联交易,然后深入剖析了这些关联交易下交易主体的获利情况,接下来推断出这些关联交易可能带来的潜在隐患,最后对浪潮系下两家上市公司对同一关联交易披露的不同提出了作者的质疑。文章的结论是:浪潮系关联交易有些令人担忧。本文指的浪潮系是指浪潮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本文研究的浪潮系重大关联交易主要是指发生在浪潮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孙公司浪潮信息(000977)、齐鲁有限和浪潮软件(原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其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是指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之间相互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一种商业交易行为。由于其普遍存在并具有与一般商业交易不同的特殊性,因而成为证券市场监管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我国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现象极为普遍,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统计结果,2002年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总金额达2544.92亿元,在510家上市公司中,有412家公司发生关联交易,占上市公司总数的80.78%,关联交易金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44.36%(费加航,2003)。  相似文献   

5.
关联交易监管一直是资本市场的热点,尤其在近年加大监管的情境下,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监管更为利益相关者关注,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因其特殊性更是焦点所在。本文选取2008—2010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关联交易监管环境的强弱对关联方利益转移程度的影响,并分析了关联交易外部监管环境与内部股权制衡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当外部监管程度较高时,关联交易规模不会加剧关联方利益转移程度;当外部监管程度较低时,关联交易规模会加剧关联方利益转移程度。并且股权制衡能够抑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发生,且在外部监管程度较高时,效果更为显著。据此,本文提出完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尽管众多研究都表明股权高度集中环境下大股东会通过关联交易和现金股利来实现利益的输送,但很少有研究分析大股东实现利益输送目标的行为方式选择。本文对关联交易和现金股利两种利益输送方式的收益与成本进行分析,提出在既定利益输送程度的限制下,两种利益输送方式存在替代关系的假说。本文对2002~2005年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现金股利之间关系的实证检验证实这一假说成立,并且发现大股东不同持股比例下对关联交易和现金股利两种利益输送方式的选择也不同。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益输送方式的选择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也为我国股权结构对现金股利发放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隧道输送行为一直都是监管的难点和研究的热点。基于终极控制权的分析框架,并借以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和关联债权债务,本文实证检验了中国上市公司的隧道输送行为和外资持股对其的治理效应。研究表明,绝大部分中国上市公司都被政府所终极控制;对于家族所控制的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确实可以影响到大股东的隧道输送行为,但对于政府终极控制的上市公司此效应并不明显;外资股东的存在能有效地约束家族终极控制者的隧道输送行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上市公司内部动因和外部监管两方面分析了上市公司基于利润操作目的的关联交易的动机,关联交易操作利润的方法。提出了一方面完善法律法规对关联交易的界定、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抑制上市公司违规关联交易的冲动;另一方面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严格把关上市公司上市时的审批,保证上市公司的独立性,堵住不公平关联交易产生的源头,从根本上解决不公平关联交易。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沪深两市1999~2006年上市公司的数据,用逻辑回归以及结构方程三阶段回归方法,对超额现金流、关联交易和盈余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现金是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进行资源转移的标的之一,并且在上市公司超额现金较低时,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的掏空行为转为以担保和抵押为主,从而实现了不同类别关联交易行为对上市公司进行资金掏空的相互替代。为了掩饰关联交易掏空的负面影响,上市公司有进行向上盈余管理的行为。当以资金流入型的关联交易对本文结论进一步检验时,没有发现关联交易在资金支持上的证据,同时,资金流入型的关联交易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亦不明显,因此,正反两方面证据支持了本文结论。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大股东日常关联交易行为、资金占用行为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变化进行检验,研究股份全流通对大股东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股权全流通时期,大股东减少了对上市公司利益的侵占,增加了对上市公司的支持,但仍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在股份全流通时期,应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强化股权制衡;引入外部利益相关者,构建多元治理结构;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降低信息不对称,保护中小投资者。  相似文献   

11.
第一大股东性质以及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是国内外公司治理研究中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利用2002年在深沪两地上市交易的1181家上市公司的02~04连续三年数据,分析了第一大股东性质、股权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包括国家股和国家法人股)的上市公司的绩效显著高于第一大股东为非国有法人股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流通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而非国有法人股比例则与公司绩效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掏空或支持——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关联并购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与其第一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331起关联并购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在关联并购中的可能动机,并检验了发生关联并购的上市公司的长期财务绩效与短期股票市场表现。实证研究表明,大股东在与其控制的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的关联并购中具有较强的掏空动机,而对于业绩一般和较差的公司,大股东为了“保壳”或保“配”,会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或转让部分盈利性的股权,表现为一种“支持”。此外,关联并购并没有真正提高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上市并购中存在着大量的关联交易,因此基于现有理论采用因子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并购交易是否为关联交易的角度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探寻关联交易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这一问题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当前已成为制约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通过采取依法严格监管、提高上市公司的独立性、规范关联交易及构建综合监管体系等措施,则能有效防范和控制该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资金占用现状、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洪军 《经济纵横》2006,(11):63-66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这一问题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当前已成为制约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通过采取依法严格监管、提高上市公司的独立性、规范关联交易及构建综合监管体系等措施,则能有效防范和控制该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占款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为治理这个问题而移植的独立董事制度现实中并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对独立董事治理关联交易的问责机制不完善。文章从以上问题出发,通过分析我国关联交易的现状和独立董事的特别职能,提出应该借鉴注册会计师责任认定方法完善独立董事对关联交易的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建民  刘星 《当代财经》2005,(9):112-115
本文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对公司进行保“壳”和再融资盈余管理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论文通过对存在控股股东型公司关联交易量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国有控股型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量明显多于法人控股型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配股盈余管理比法人控股型公司更为显著,同时发现国有控股型上市公司在确保“壳”资源免遭“ST”或终止上市的同时可能直接转移了上市公司的利益。因此不公平的关联交易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信息真实性,误导了投资者和侵占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刘烨  王夺  李丹  于丹 《经济前沿》2014,(1):124-135
选取股改后2008—2010年沪深A股上市的机械设备业(C7)公司勾样本,从关联交易的角度研究公司治理机制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集中程度越高的上市公司,其关联交易规模越高,控股股东掏空能力越强;而股权制衡度、外资持股、市场化程度和独立董事比例等治理因素能够抑制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规模,弱化控股股东掏空的动机。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利益转移研究--基于冀东水泥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海林  郑垂勇 《当代财经》2005,(11):104-107
本文以案例的方式分析了缺乏制衡和约束的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获取利益,并通过资金直接占用、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等手段转移利益。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随着外部监管的加强,大股东转移上市公司资金的动机并未减弱,只是手段更加隐蔽。  相似文献   

20.
以2008—2011年所有在中国沪深两市上市的民营公司的经验数据为样本,综合运用虚拟变量法和赋值法度量政治关联,建立Logit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政治关联对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投资类型效率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政治关联对民营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过度没有显著影响,然而明显导致了民营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过度投资的行为;政治关联强度越大,两者过度投资的概率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