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商企业往来帐户,是指反映和监督与其他单位、个人或与本企业内部组织、个人之间往来款项的情况的帐户。它包括应收销贷款、其他应收款、专项应收款、应付购货款、其他应付款,专项应付款、应收货款、应付货款、预收货款、预付货款等帐户。从呼和浩特市审计局检查往来帐户的情况来看,在已经审计过的1,105个单位中,往来帐户有问题的单位是895个,占已经审计单位总数的81%,在往来帐户中违纪金额和有问题金额高达1,290万元,占已经审计单位违纪总金额的31%。因此有关领导和部门要重视企业的往来帐户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现仅就审计和财检的实践,对往来帐户存在的问题及其检查的方法谈点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2.
在审计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事业行政单位的已完工基建工程长期挂记“在建工程”“预收帐款”或“暂付款”等帐户中,有的已完工验收几年甚至近十年的工程项目仍挂在往来帐帐户。人为地长期挂帐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逃避纳税。企业开发的商品房已销售或预售,且工程项目已验收,但该完工的工程仍挂在“预收帐款”、“左建工程”或其他往来帐帐户,企业的目的是不交或缓交税款。如某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帐中挂记“在建工程”有  相似文献   

3.
应重视企业“应收帐款”的审计肖紫英目前,有些企业利用"应收帐款"这个往来帐户进行虚假核算,掩盖事实真相,以达到谋取企业小集体和个人利益的目的。结果造成了企业效益的失真,国家税收的流失和国有资产的损失。审计中发现,企业"应收帐款"的核算有以下几种情况值...  相似文献   

4.
企业往来款项审计析疑胡少明在对企业的财务收支审计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发生在企业的往来款帐户中的问题,所以,对企业往来款项审计是一项不容忽略的重要审计内容。下面就怎样对企业往来款项进行审计谈点个人见解:一、认真查对有关凭证帐簿,进行符合性测试,以查明往来...  相似文献   

5.
企业隐瞒销售收入的常见方法及审计对策廉秋英销售收入是衡量一个企业缴纳各种税款正确性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少数企业为达到偷漏税金的目的,往往采用各种手段,隐瞒销售收入。一、利用往来帐户隐瞒销售收入舞弊手段:将收取的产品销售收入款挂列应付等往来帐户,形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在对乡镇财政审计中,发现往来帐户存在着名目繁多的违纪违规现象.其中,“暂付款”帐户成为一些人假公济私,捞取个人好处的“防空洞”和“保护伞”,从而造成国家财政资金的大量流失和浪费。  相似文献   

7.
目前有些企业利用往来帐进行作弊,把往来帐当成"调节器",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对往来帐中存在的问题,一般应综合采取审阅法,核对法、函证法、分析法等审计方法,并采取下列审计对策:1、审查有无债权帐户和债务帐户对冲的帐户记录,核对有关记帐凭证和原始凭证,看其帐证是否相符;再看这两个帐户的明细帐是否为同一个单位,并对对方单位进行函证调查,根据回函结果证实这笔业务的真实性,如果不真实,就是该单位有意运用往来帐调节资产负债。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们到市属某企业审计时发现,该企业“应付帐款”和“内部往来”两科目总帐与明细帐余额不符,同时发现两帐在明细科目都专门设置了二个“待查户”帐户,其核算内容并无经济业务依据。追溯以前年度,发现类似帐户从1984年就开始挂帐。经调查,原来该企业长期以来都采用调整“待查户”余额的方法来结平往来帐项总帐与明细帐结帐差额,把“待查户”帐户作为掩饰会计技术差错和记帐错误的万应科目,人为造成帐帐相符的假象。这种人为轧平帐款的做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的规定,应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9.
在乡镇企业审计中发现,近两年来70%以上的乡镇企业均存在隐性亏损,且亏损的数额惊人,对此亟需引起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及企业领导的重视,尽快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乡镇企业隐性亏损主要表现有三大类。第一类为应收帐款中过大的呆死帐损失;第二类为各种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固定资产损失;第三类是乡镇企业领导为达到种种不良目的,他们通过在“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帐户隐匿成本费用,在“预提费用”帐户以人为的“赤字”抵减费用,虚设往来帐户转移亏损等手段,大搞虚盈实亏,任意调节利润,给企业造成了较大的隐性亏损。据分析,造…  相似文献   

10.
去年我们在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查证中发现一些经营不景气的企业,利用往来帐户隐匿费用,搞虚盈实亏。主要表现如下。 1.有的国营企业把当期应摊未摊的费用转移到“其它应收款——待摊费用”帐户隐匿。如某国营企业在一九九二年底“其它应收款”的帐户结转金额56,222元,其中属当期应摊未摊费用转挂在“其它应收款——待摊费用”帐户陷匿的有40,391元,占实际“其它应收款”71.84%。该企业在1991年1月19日93年6月经营中所发生的应摊未摊费用计72,391元,期内只摊销费用21,000元,其余应摊未摊51,391元转挂“其它应收款——待摊费用”帐户隐匿。  相似文献   

11.
鉴于目前一些企业存在弄虚作假现象比较严重的情况,审计机关在对企业审计时,应注意审查企业的结算帐户.我们过去对企业审计时,通常是对企业的原材料、生产成本、销售产品数量与金额、销售成本与费用,有无多摊与少摊、待摊与递延是否摊销、有无截留与隐瞒的审计,往往忽视了对结算帐户的审查。而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完成主管部门下达的经济指标,往往利用“其他应收帐款”、“应收帐款”两个结算帐户弄虚作假虚增利润。因此,在对企业审计时应注意对这两个结算帐户的审查,从中揭示可能存在的弊端。一、“其他应收款”帐户中可出现的弊端1…  相似文献   

12.
我局审计组自去年4月至6月,在对某公路局财务收支审计和该局一把手经济责任审计中,查出了一起因决策失误造成损失浪费151万元,私设“小金库”34万元,帐外资产32万元,滥发钱物、造成国有资产流失119万元(其中一把手收受红包、奖金6.4万元)的重大违纪案件,经市纪委立案查处后移送检察机关。帐内发现疑点,顺藤摸瓜追根求源审计组在核查往来帐户时,发现有较大数额的内部人员借款,并注明为设计费、划线费等,然后通过税票核销往来挂帐列入工程成本。经向主管财务人员了解,该帐户系内部科室与局领导签订承包合同和目标…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进行企业财务收支审计时,经常会遇到企业违反财务会计法规,制度的各类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搞“体外循环”,所谓“体外循环”就是指在企业以外搞非法经营活动,其经营收入与支出不进入企业销售收入帐户与费用帐户。有些企业虽然将费用列入费用帐户,增大企业费用开支,但将销售收入仍不进企业收入帐户。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进行企业财务收支审计时,经常会遇到企业违反财务会计法规,制度的各类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搞“体外循环”。所谓“体外循环”就是指在企业以外搞非法经营活动,其经营收入与支出不进入企业销售收入帐户与费用帐户。有些企业虽然将费用列入费用帐户,增大...  相似文献   

15.
谈帐户审计的四个基本要求○潍坊市审计局“帐户入手”是审计署对今年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提出的新要求,是基层审计机关开展同级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潍坊市审计局在1996年度“同级审”中积极运用帐户入手的审计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通过对83个单位242个帐户...  相似文献   

16.
今年,我们对某厂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发现该厂田××利用往来帐户作案。审计过程中发现,该厂所属劳动服务公司应付款贷方一笔款4.2万元,在前进乡农机站往来帐户借方发生也是4.2万元,该记帐凭证  相似文献   

17.
仇莹 《电子财会》2001,(7):23-24
对于盈利性企业来说,往来业务记录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将会直接影响财务报表的公表达,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不可避免地要对这些往来帐户进行程度不同的函证工作,以完成相关审计目标,提高审计质量,本试就应收帐款函证与应付帐款函证的区别与联系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企业往来帐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人欠”与“欠人”、债权与债务的重要依据。新颁布的两则、两制(即企业财务通则望会计准则、企业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对企业往来帐的核算与管理都作了明确规定。但从近年来一些企业的实际情况看,乱记、乱挂往来的问题屡禁不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当期费用”挂往来。~些长期亏损的企业。为了少报亏损,将属于当期的费用支出,挂于往来帐户不支,以达到欺上瞒下的目的。(二广空头收入”挂往来。一些略有盈利的企业,为了虚报利润,在虚增收入的同时.又虚增往来,以达到“帐面平衡”。(…  相似文献   

19.
对“应收款”“应付款”的审计不可忽视刘福和,董德功目前,个别企业通过“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以下简称“应收款”“应付款”)这两个帐户,大作文章,截留、转移、隐瞒资金,为企业和某些个人谋取私利,危害大,其主要手段是:一、以“应付款”帐户代替收入...  相似文献   

20.
会计制度改革后,增设了“盈余公积”科目,该科目的贷方余额是从税后利润中按规定比例提取,可用于弥补亏损或用于转增资本金。但是我们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有的企业对这个帐户不按制度规定使用,当作“蓄水池”,逃避税金。如:某企业将联营单位分得的利润20万元及应作其他业务收入的固定资产租赁收入6万元计入“盈余公积”科目,减少了利润总额,少纳各种税金。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应加强对盈余公积的审计。“盈余公积”帐户的审计不可忽略@王丽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