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乡村旅游也实现快速推进。本文选择丹东市大梨树村比较典型的社区居民作为实际研究对象,研究乡村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居民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探讨乡村旅游发展对社区产生的影响,为当地旅游发展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随着乡村旅游在中国乡村生根发芽,民宿成为了很多游客出行的优先选择,民宿的蓬勃发展对社区造成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而社区居民是这些影响的主要承担者。社区居民对乡村民宿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会形成整体的感知,整体的旅游利益感知会影响对民宿发展的态度,态度从而决定社区居民的行为是支持还是反对外来游客进入当地旅游。居民对乡村民宿发展的态度,是决定民宿是否能够在中国乡村持续发展的关键,但鲜有学者从居民感知的角度对乡村民宿旅游影响进行研究。[方法]文章以海南省5个民宿村的居民为研究对象,以居民影响感知为研究切入点,建立居民影响感知、支持程度、社会距离、社区依恋的关系模型以揭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对其态度的影响。[结果和结论](1)社会距离对旅游影响感知和支持程度有显著负向影响; (2)社区依恋对支持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3)旅游影响感知的3个维度对支持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由于乡村旅游目的地与乡村社区存在较高程度的重叠或一致性,社区参与成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推动因素和本质需求。但是,由于社区受到环境污染、文化冲击和收益分配不合理等诸多乡村旅游负面因素的影响,居民程度不一地出现了抵制乡村旅游开发、排斥外来游客等行为。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增权理论视角,剖析了乡村旅游中社区参与碰壁的缘由,进而探讨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增权路径。  相似文献   

4.
社区参与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社区居民感知的视角研究了平顺太行水乡景区旅游发展对社区的影响。结果表明: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的愿望较强,大多数居民认为旅游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和乡邻关系,但并未引起物价上涨和贫富分化,未干扰居民生活,没有明显导致当地大气污染、污水和垃圾增多。这说明太行水乡景区发展旅游业并未导致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鉴于草原资源存在一定脆弱性,对鄂尔多斯草原旅游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以期为当地发展草原旅游产业以及打造"大旅游"提供借鉴与指导。[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对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做出评价,通过专家两两打分确定指标权重。[结果](1)资源支持系统是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该被考虑的因素。(2)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率是影响政府决策的重要因素;游客的草原资源保护意识对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更重要;居民发展草原旅游意愿度是基于居民角度的影响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3)近几年过度开垦现象得到了有效抑制,土地有效利用程度也得到改善;牧民城市居住的需求已趋于饱和,有利于降低草原退化,提升草原质量。(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当地居民发展草原旅游的驱动作用一直存在。[结论]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应首要考虑资源支持系统,着重从防治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限制不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保持适度城镇工程建设,以及控制高峰期草原旅游资源使用强度、增加旅游区草原环保标识提醒数量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欠发达地区社区参与是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能够增加居民的经济收入,且对于进行民主化的生态农业旅游开发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南充村地处广东西部山区,社区参与龙湾生态农业旅游已有一定的雏形,但在社区参与的过程中存在参与的程度不高、缺乏参与机制和其他产业体系配套等问题。因此需要强化社区参与意识,构建南充村社区参与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决策、利益分配、环境保护和技能培训等模式,引导他们在参与实践中不断探索、积极进取,最终朝着成熟参与层次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7.
社区参与是实现旅游扶贫目标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邱云美 《农村经济》2004,(12):43-45
旅游扶贫的目标是贫困人口如何在旅游发展中获益和增加发展机会,而社区参与旅游是实现旅游扶贫目标的有效途径。社区参与可以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社区参与的保障机制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旅游参与能力等,是保证社区参与旅游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古村落旅游开发成功与否与接待地社区居民的感知与态度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识别社区中具有不同特征的群体,最小化潜在的消极影响和最大化全体村民的支持程度.本文以皖南古村落为案例,在调查居民旅游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将皖南古村落旅游地居民划分为热爱者、矛盾支持者、理性支持者、中立者和反对者五种类型.与国内已有的居民类型结果相比,本研究结果中理性支持者由2003年的18%上升到2007年的30%,并出现了6.2%的反对者,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发展从开始的狂热冲动逐渐向理性、成熟转化.当地社区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力逐步凸显,可以看出当地居民中"社区导向"的趋势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旅游的经济、环境、社会影响等角度实证分析了石榴红村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开发的感知和态度。在乡村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发展以及所带来的影响具有不同的认知和态度:居民对乡村旅游正面影响的感知强于负面影响,对乡村旅游普遍持欢迎态度,处于Doxey阶段理论的初期阶段。但是,因从业人员素质低,认识理念存在差异,管理制度存在缺陷,部分居民开始滋生不满情绪;同时,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程度和层次较低,旅游经营权的产权归属意识不清,因此,有待依据旅游社会交换理论开展有居民参与的深度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10.
在打造低碳城市的新时代主题下,居民作为低碳城市的参与者、建设者及低碳发展的传播者,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乌鲁木齐市居民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对居民低碳意识和低碳行为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重点剖析居民的低碳认知度、低碳满意度、低碳支持度、低碳生活素养、低碳实践行为、低碳宣传行为六个方面,并主要从居民、社区、政府和城市建设的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提升城市居民的低碳意识,促进低碳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1.
李国庆 《农业经济》2018,(3):119-120
发展乡村旅游能够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但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社区参与程度不够而导致的利益分配不均问题。本文从社区参与的角度阐述了乡村旅游中社区居民利益协调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利益协调机制的优化策略,旨在从根本上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促进乡村旅游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家公园社区居民的环境责任行为对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国家公园情境下社区居民环境责任行为意向的计划行为理论拓展模型,选取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为案例地,基于503份社区居民有效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理论假设,分析国家公园社区居民环境责任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及内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敬畏情绪和地方依恋正向影响环境责任行为意向;理性因素(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情感因素(敬畏情绪、地方依恋)共同驱动社区居民环境责任行为意向;按照4个因素的影响总效应排序,行为态度(路径系数为0.628)敬畏情绪(路径系数为0.487)地方依恋(路径系数为0.254)主观规范(路径系数为0.118)。根据研究结果,本文对社区管理者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多途径培育社区居民正向行为态度共识,激发居民的环境责任行动自觉;第二,充分运用社区居民的敬畏情绪,尊重当地文化和民族传统习惯,促使社区居民实施环境责任行为;第三,以地方依恋为核心,通过适度开发和有效保护不断推动社区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归纳验证了提升社区居民环境责任行为意向的理性因素和情感因素,为更好地引导社区居民支持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主体功能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了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内涵,文章从全域旅游视角研究社区参与式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以期为乡村全域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查阅法,了解南矶旅游开发及社区参与的现状,结合实证分析法,构建基于社区参与的南矶乡村全域旅游开发模式。[结果](1)目前南矶乡村旅游尚处于发展初期,当地居民对参与旅游发展的意愿比较强烈,但参与的水平与能力都较低,湿地资源作为当地社区福祉的根本同时也是主要的旅游吸引物,当地旅游开发应将社区作为核心利益群体;(2)提出政府、保护区、旅游发展协会、旅游企业和当地社区“五位一体”的社区参与式乡村全域旅游开发模式,并从旅游功能分区、旅游开发经营、产品开发、收益分配和环境保护等5个方面重点论述了该模式的实施途径,以形成以股份合作制为主、社区居民自发旅游和乡村旅游创客等多种旅游开发经营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推出融湿地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的产品体系。[结论]该文所构建的乡村全域旅游开发模式将社区参与作为一个实质性要素,强调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和社会共建共享,并兼顾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这将有利于全方位盘活社区资源和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增收,实现旅游业与社区共生发展,因此这种开发模式比较适合于那些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而旅游业尚处于发展初期且位于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的乡村地区进行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4.
草原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其中季节性便是显著问题。内蒙古是草原生态旅游的典型区域,其旅游淡旺季对比十分明显,旅游季节性已经是一个制约内蒙古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对其成因及影响分析提出解决策略,即要立足实际突出自身特色发展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业,而且需要人们转变淡季思维定式和旅游思维观念对解决草原生态旅游的季节性问题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乡村旅游企业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行为,就很容易导致社区居民的非合作博弈,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更为严重的社会矛盾。因此,如何在博弈理论视域下权衡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过程中的利弊与得失,构建兼顾地方政府、乡村旅游企业、旅游者以及社区居民的协调机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社区参与是生态旅游的本质要求之一。论述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理论,分析了扎龙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必要性。提出通过转变传统观念,增强参与意识;提高居民旅游参与能力,形成有效的培训机制;依靠政府的有力支持,建立社区参与保障机制,完善社区参与决策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等措施,发展扎龙社区参与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改善乡村居住环境、增加社区居民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又时常出现利益分配不均、资源过度使用、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导致社区主体的利益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必须从经济和社会等角度进行综合考量,从而构建合理的社区参与机制,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区参与乡村旅游行政管理,可以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居民都能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中来,从而达到当地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简述了社区参与乡村旅游行政管理的意义,研究分析了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经过深入研究探索了社区参与管理的乡村旅游行政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分析贵州乌蒙山片区所属区域贫困及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灰色系统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分别分析了旅游发展对区域经济和当地社区居民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大,但其与区域GDP及三次产业关联度不高,旅游漏损较严重;当地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意愿非常高,但参与比例非常低;旅游发展能带来收入增加、交通条件与环境卫生改善、与外地人交流扩大、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等方面的正效应,同时也导致房地产和物价上涨、少数人受益、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外地打工的人数增加等方面的负效应。要实施旅游扶贫政府主导战略,加强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加快旅游产业链本地化,增强贫困人口参与旅游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就生态旅游影响感知进行半结构访谈与调查问卷,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旅游对社区居民的社会、经济、环境社区居民影响总体上是积极、正面的。探讨了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泛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圈"、"保护区旅游,度假区住宿"、多元化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逐步改善利益分配制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