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市场的进入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相比,开拓国际市场的挑战在于:经济、法律、文化、经营环境的不同,消费者消费心理、消费习惯的不同,等等。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如何面对海外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寻求市场机会,以尽可能少的风险、尽可能高的投资回报,成功开拓海外市场,其首要问题就是选择目标市场。  相似文献   

2.
<正> 深化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核心问题是把企业推向市场。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汹涌澎湃之际,中国要想在国际经济舞台上长袖善舞,还要把企业推向国际市场。促进企业的外向型经营。中国重返关贸总协定,必将使更多的企业直接面向国际市场,介入国际竞争。企业外向型经营要求企业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利用生产要素和管理技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在复杂多变的世界政治、经济环境中,具有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企业从内向型经营转向外向型经营。从国内舞台上的商品生产经营者转变为国际舞台上的商  相似文献   

3.
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国际化趋势日渐明显,国际经贸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经济贸易环境的变化、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进一步对外开放,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客观上要求中国企业必须以新的理念、新的研究方法与手段,制定新的战略和策略来迎接新的挑战。为此,借鉴日美等先进国家成功的市场战略模式,实施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中国企业才能适应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施工企业管理理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世贸经济组织的加入,建筑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改制及经营特型的开展,施工企业如何立足于国内市场,打入国际市场,面临着又一次大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思想提出了一些初步的看法,供有关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必须重视六个方面的接轨吴正龙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国内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倍感挑战严峻,压力千钧。如何在严酷的竞争态势下,适应形势,求得生存发展?关键在于加速两个转变,接轨国...  相似文献   

6.
单单 《质量春秋》2005,(10):12-15
2005年,中国加入WTO已进入第四个年头了,置身越来越淡化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之分,面对更加开放的市场、更为激烈的竞争,品牌制胜已成为相当多的中国企业在市场打拼中不断接受、形成和实践的发展理念:但放眼更为复杂的经济和市场环境,纵观中国企业的品牌经营,许多方面亟待辩证思考。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在某种程度上无不联系在国际市场的网络中,没有一个国家能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现代企业不仅要善于在国内市场进行经营与销售,还要善于从事国际市场营销。在国际市场铺设营销高速公路——制定渠道策略作为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的关键,需要企业花大量时间与精力投入其中。可不幸的是,许多企业还是在这个环节出了问题,导致在国际市场的失败。且让我们看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8.
大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最佳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是一种大趋势,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市场上商品、资本、技术、人才、劳动力等因素都在向跨越国界方向发展。各国企业在发展本国市场的同时,都在积极地开拓国际市场。我国的很多大(中)型企业过去一直关注着国内市场,并在国内市场中占有了一定的份额,然而当前却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企业在稳定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国际化的步伐,参与国际竞争,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集团战略 从世界经济形势及世界上发达国家成功企业的成长道路来看,组建企业集团,进行企业兼并,走跨国经营的道路是发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以及国际市场的高速成长,使中国经济越来越深地融入全球经济,中国企业不仅要在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在国内市场同样面临着全球企业的竞争。2004年,中国进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全球第三大贸易国,证明中国企业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已是不争的事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郭震  刘伟 《企业导报》2011,(10):7-8
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拓展以及加入WTO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而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与经济全球化成为了世界的共同话题。中国企业要在竞争中获得长久的成功,就必须走向国际市场。本文对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所面对的壁垒进行了阐释,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措施,以加速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建筑企业较多地都陷入一种缺乏明确战略、行业门槛过低、管理水准不够、财务管理尤其是风险管理欠佳等一系列困境中,为了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拓展更广阔的市场、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我国建筑企业应在积极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致力于国际市场的开拓和巩固。但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国际化.这成为我国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本文中,笔者拟初步探讨建筑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一些必各条件和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近年来对开拓国际市场投入越来越大的精力,这源于几方面的原因,其一,中国加入WTO在即,意味着中国市场更深入地融入全球一体化市场,中国企业不得不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其二,国内市场需求增长速度放慢,出现永久性供给有余,而需求不足,因此,急需拓新的增长点,而国际市场就是较好选择,其三,一些实力强的企业,如家电类的的美的、海尔、长虹、康佳、TCL等意识到,要进入财富500强,必须是一个全球性企业,毋庸置疑要开拓国际市场,培育全球性品牌,不过从一些企业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或分销网络的运作来看,我们的企业还需要深入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的规则,避免失误,国际营销成功的精辟在于统合好全球标准化与地方适应性,经由全球标准化达到成本节约和规模经济性,而经由地方适应性达到与当地市场的渗透和融合当地文化,不有效处理两者的辩证统一,就不可能成功地进行国际营销。  相似文献   

13.
国际化经营已成为当今企业经营的主导趋势之一。国际化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国际市场信息,寻求到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更好的资源供给,缓解国内企业过度竞争的矛盾。与此同时,国内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也吸引了许多国际资本,许多企业把进入中国市场作为其战略目标,并在中国积极进行收购探索。以钢铁业为例,印度米塔尔购入了华菱管线36.7%的股份成为华菱管线的第二大股东,中信泰富收购了国内最大的汽车合金钢生产企业——石家庄钢铁集团80%股权,浦项、新日铁、阿塞洛等企业也已经与或正在与国内钢铁企业进行合资合作。  相似文献   

14.
经营战略新思路:企业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历史的脚步,21世纪已经站在我们面前,崭新的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是一个由高科技,大信息推动的“全球经济时代”,整个世界经济正向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市场法则,驱使世界经济强国的企业集团在新世纪到来之际纷纷调整经营战备,抢占国际市场,国际建筑市场更是刀光剑影,硝烟弥漫。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已成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参与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在中国.虽然许多中小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却未真正走向国际化。大量外国资本和外国企业的入市.冲击我们现有的电子商务市场。而我国一批网络公司崛起,一批既无客源基础,又无物流基础.建在沙滩上的网站和定位相近、内容趋同的毫无特色的网站将很快倒闭。针对这种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多变的世纪,企业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将发生急剧的变化,技术革新全球化和信息快速传播意味着市场壁垒已被打破,企业将面临来自国内国际市场的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严峻挑战。由此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也将较以前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规避风险,管理风险,有效地控制风险,把风险减至最小的程度,是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一个事关生存、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机遇与挑战并行,企业如何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和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苦练内功可谓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的前提下,企业要在困境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及时掌握当前的经济信息,了解当前经济走向。统计信息是经济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建立独立的综合信息型统计系统,以企业为核心,以市场为依托,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需求为目标,推进企业信息化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为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普遍采取了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发展战略。本文仅就多元化经营可能面临的几种风险及防范措施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要与国际接轨,国内企业就必须登上世界经济擂台进行角逐。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海外市场,还有更多的企业将进人海外市场经营竞争。在这场角逐中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与利益共生。如何把握机遇、避免风险,是每一个海外经营公司都会遇到的重要问题。有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找出经营中的风险来源,探讨减少或避免风险的可能,就成为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