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本文通过对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与房地产有关规定的论述,具体分析了新准则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孙关荣 《商场现代化》2009,(17):158-159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是总结我国会计改革经验、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结果。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表明表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得到了有效实施,实现会计准则等效。做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是我们需要坚持的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3.
曾广炜 《电子商务》2009,(10):48-5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标志着中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速中国融入全球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变革,并结合案例论述了新会计准则体系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了解新会计准则体系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以及应用指南。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已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AS/IFRS)的实质性趋同,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然而,二者在准则的制定、特征和内容等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更好地展望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有必要对这些差异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新会计准则的发布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智群 《商场现代化》2006,(13):291-292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准则,这标志着中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正如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所言,新准则的发布是"我国会计审计史上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最终实现了全面接轨.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对于企业经营者和财务会计人员来说将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了解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动因、现状、实质,及现实意义将有助于我们学习,理解,实施新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6.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标志着中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速中国融入全球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归纳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诸多问题之后,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中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曹潇羽 《商》2014,(29):132-132
2012年9月14日,财政部发布公告,宣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欧盟上市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层面所采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等效。意味着中国公司在欧盟国家上市,只需要出具根据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本文描述了近五年来中欧会计准则趋同历程,以及新准则实施以来对双边经济贸易产生的影响,并就此影响给我国今后会计准则国际持续趋同的工作提供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职业判断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宇 《现代商业》2008,(6):135-136
我国财政部颁布了由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组成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这标志着与我国经济发展进程相适应的、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企业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贯穿于企业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到报告的整个会计过程,研究其在新会计准则下如何选择会计政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而为企业人员职业判断做出符合自身的会计政策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标志着与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本文阐述了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缪映 《商业会计》2006,(12):19-20
新会计准则广泛采用了国际财务报告标准的概念、原则和方法,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这标志着与国际趋同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开放程度。加速融入全球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业内人士部给予新会计准则高度的评价,认为这是会计史上“革命性的变化”,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本文就新会计准则的创新之处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但在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还面临着资本市场发展不充分、会计职业判断不准确、新会计准则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应采取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提高专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加大监管力度、调整配套法律法规并完善准则执行机制等措施,稳步推进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完善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适应国际会计发展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于2006年2月正式颁布了新会计准则,这是中国会计史上新的里程碑,新准则体系的公布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2009年9月10日财政部发布公告:拟于2012年全面实施企业新会计准则,将“实质性趋同”推进到“全面趋同”。在我国会计国际交往中,由被动的“会计准则国际接轨”发展到“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最终阐述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这是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加入WTO后,关于会计发展趋势国际化还是国家化问题的争论也日趋升温.随着国际资本的流动和跨国公司的大量涌现,会计国际化的呼声越来越高.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标志着中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最终实现了全面接轨.本文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了我国会计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这一举措,标志着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充分体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贷》等5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个部分。新会计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在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过程中,新准则的实施会极大地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进一步缩小会计收益调整空间,将给我国企业带来巨大的考验。  相似文献   

15.
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现了趋同的特征,但是我国新会计准则仍然具有自身的特点。本文在对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的基础上,对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与差异,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我们能够更加清醒的认识和运用新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6.
国家财政部颁布了中国新会计准则,要求在我国境内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于2014年7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同时鼓励在境外的上市企业可以提前实行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极大的推动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这标志着我国会计走向了一个新时代。为此,就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江苏商业会计》2010,(3):I0008-I0010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已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趋同,应对金融危机、响应G20倡议,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已成为各国共识。为此,我部制定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现予公布。希望有关方面按照路线图的要求,结合我国新兴市场和转型经济国家的实际情况,更加深入地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积极推进我国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为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2006年的新会计准则在会计目标、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等更深层次上完善了会计破规则,规范了会计秩序,实现了国际趋同,其深度、广度均超过了1992年的"两则两制",这标志着我国已建立起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同时,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涵盖各类企业(小企业除外)各项经济业务、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  相似文献   

19.
郭道扬 《财经论丛》2006,(5):102-102
当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国际会计发展的主旋律,各国均采取不同的战略和措施,努力促进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今年2月,我国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也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汪祥耀教授的新作《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恰逢此时出版,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战略、路径选择和有关措施展开系统的研究,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新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许多规定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趋同,如基本准则中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取代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引入"利得"和"损失"两个概念等.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商誉的规则和规定更是表现出了高度的国际趋同性.本文对新旧会计准则中对商誉的确认和计量方法等方面的不同规定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工作的国际趋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