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认真研究企业教育培训文化理论和实践方式,更好地总结和传播企业教育培训文化建设经验,搭建中国企业教育培训文化交流平台,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定于2012年5月26—28日在浙江杭州召开“首届中国企业教育培训文化论坛”。届时,将邀请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2.
为了切实帮助县供电企业解决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让专家和读者更好地沟通交流,本刊特地为大家搭建一个学习、交流、培训平台,邀请企业文化专家答疑解惑。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企业文化"四统一"以来,各地纷纷响应,本期特邀请著名企业文化专家孟凡驰谈在"四统一"落地工作中如何处理好母子文化融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2003年12月27日,由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会等单位共同评选的2003年度"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中国企业文化管理创新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在这次颁奖大会上,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荣获2003年度"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和中国企业文化管理创新奖;中国核  相似文献   

4.
近日,由中国文化管理学会企业文化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2中国企业文化管理年会"上,表彰了一批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突出的企业和个人。广东中山市一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顾问雷春荣获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突出贡献人物奖,中国文联副主席白淑湘为其颁发奖状及牌匾。中山市一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一贯注重对纺织服装行业的企业文化推广工作,雷春一直兢兢业业地从事着纺织服装行业的企业文化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投产运行已经四年多了,它像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闪耀在南海之滨的大亚湾畔。透过物质的光环,作为两个文明建设集中体现的核电企业文化,也结出了可喜的硕果。一、正确认识企业文化,促进核电企业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载体,是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是一个企业独特的,并得到绝大多数员工认同和接受的价值观体系,其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三个层次20个方面:物质(表层)文化(企业目标、企业形象、教育培训设  相似文献   

6.
2010年10月22日~24日,在深圳举办的"第五届中国电力系统企业文化年会"暨"学习型企业文化与提升企业发展软实力高峰论坛"上,大唐桂冠合山发电公司被授予2010年度"全国电力系统企业文化建设十大领军企业"荣誉称号,好消息传来,企业员工为之振奋,荣誉的获得亦开启了公司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7.
企业文化的利益内涵,是企业文化其他层面的决定因素.当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亟待强化"企业利益共同体"的理念和机制,走出企业文化建设的种种传统误区和构筑以"利益对称"(公平、和谐)为基本内涵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加入WTO日期的临近,中国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全方位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在重视企业物质文化。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本文试对企业精神文化的有关问题作些探讨。 一、企业精神文化是构成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 根据企业文化层次结构理论,企业物质文化、企业制度文化和企业精神文化是构成企业文化体系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互相区别、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第三个层次,它是指企业人的文化心态及其在观念形态上的对象化,即企业员工各种…  相似文献   

9.
孙贤胜 《国际石油经济》2007,15(12):72-74,80
中国跨国石油企业文化是基于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实际,以中国石油企业特有精神文化为基础,融合各国文化特色的跨国企业文化的特有体现.中国石油企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是中国跨国石油企业文化形成的外在条件.在十多年的跨国经营中,中国的石油企业已经形成了一批直面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团队,这是中国跨国石油企业文化最值得珍惜的宝贵财富.面对国际石油市场激烈的竞争,通过有效整合跨国石油企业组织要素来降低交易成本是提高跨国石油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跨国石油企业的价值观是指导跨国石油企业决策和行为的理念基础,是跨国石油企业管理和发展的灵魂.中国石油企业在跨国经营时面对多元的文化环境,"爱国主义精神","铁人精神"、"奉献精神"是中国跨国石油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优秀的企业一定产生优秀的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一定是优秀的企业家带领职工不断追求卓越的思想、行为、智慧和意志的凝聚与体现,也是引领企业实现"百年老店"梦想的关键.中国化工油气总公司禀承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优秀的企业文化,从公司成立之初,就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把先进的企业文化基因植入企业,用优秀的企业文化铸公司灵魂,在公司重组和发展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条心、一盘棋、一百年"的"三个一"企业文化理念,并以文化融合和文化张力作为推动公司重组发展的两只前轮,促进了公司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9年,我国电力行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实现了电力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已经到来,推动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全行业共识。为此,本刊和中电联会员与企业工作部联合推出"2009十大电力企业文化创新"专题,以期对2009年的企业文化创新成果有所总结,对新一年的行业企业文化建设有所促进。"十大文化创新"主要以中电联2009年度全国电力行业企业文化优秀成果评选和《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发表的文章为基础进行评选。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大会上作了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论述,明确了建设先进文化在全党工作中的重要位置,明确了建设先进文化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农电企业如何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来建设自己的先进企业文化呢?本文就此问题作一些探讨。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县级农电企业作为电力大家庭的一员,在电力走向市场的新形势下,有着自己独有的、区别于一般供电企业的特色,应按着农…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经济全球化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运动规则,企业文化将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企业文化建设是市场经济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坚定基石,是企业增强国际国内竞争力的有力保障。那么,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进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本人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将企业文化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经营活动中共有的理论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表现为一种氛围,  相似文献   

14.
当市场营销被战略营销挤下宝座,市场营销的理论也在从4P向6P、10P、4C演进时,中国的服装品牌有没有搞清楚品牌的内涵、外延?我们的企业有没有分清楚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的区别?上期,三剑客分析了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不同概念,尤其将许多品牌文化建设的独门秘籍传授给了读者,本期继续讨论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三、如何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我国目前企业文化的生成与演变,既受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又未能摆脱几千年来封建传统文化的束缚;既受产品经济文化模式的约束,又经历了“左”的政治文化的扭曲。因此,我们塑造优秀企业文化就是要立足现有的企业文化,在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弘扬传统文化优长的基础上,吸取西方企业文化中适合我国情况的理论精华,按照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思路,重新构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以达到促进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提高整个社会文化素质之目的。1.对传统文化及现存企业文化进行扬弃。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以其顽强的生  相似文献   

16.
李歌 《广西电业》2013,(7):46-52
被称作第二只"看不见的手"的企业文化理论自20世纪70~80年代问世以来,在短短的20年,就风靡全世界,成为许多企业走向成功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法宝。建设企业文化是一项工作程序复杂、操作技术要求高的大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有一批具有很强策划能力的设计者,而且还要求有社会制度的保证、文化制度的影响和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普遍认同,这些必要前提条件的存在,昭示了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所面临的困难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17.
余霞 《广西电业》2002,(7):41-4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国内企业界、学术界的关注。人们逐渐意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有可能成为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人们也看到了企业文化所面临的种种冲击和困境,也意识到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必须着手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时代的中国企业,已经告别"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企业纷纷设立文化宣传部门,构建企业文化自身建设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采用各种宣传手段,传播企业文化,同时将企业外部有关新闻传达给员工,凝聚企业人心,扩大员工知识见闻,以便更好地塑造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软科学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出现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并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条件下日益展现出强大的精神魅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文化理论进入中国,我国企业面度对很大的挑战,而套保油田在这场市场经济改革中,大胆创新,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摸索出了一套具有套保油田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并且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文化建设作了重要论述,并频频闪现出“文化软实力”、“文化创造活力”、“文化生产力”等新名词,说明新时期我国将更注重国民文化的建设。文化建设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社会的主体、主流方向。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引导企业文化健康发展也必将成为企业成功发展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