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权法定原则,又称物权法定主义,它源于罗马法,后为大陆法系多数国家所采用,确定了物权法的基本性质和特征,是"物权法的一条基本原则,在物权法诸多原则中,它最具特色,并被认为是物权法构造的重要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2.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整个物权制度的物权立法思想和适用物权规范的根本准则,物权法基本原则包括:物权法定原则、一物一权原则和公示公信原则.  相似文献   

3.
自2007年10月1日起物权法施行,关于物权法的各种问题都成为法学界争论的热点。本文从物权法基本原则的涵义、各国物权立法先例、存在的争议及我国物权法的规定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涉及以下几项基本原则:物权法定原则,物权绝对性原则,物权公示与公信等原则。  相似文献   

4.
物权法定原则,是指物权只能依据法律设定,禁止任何人创设法律没有规定的物权、禁止超越法律的限制行使物权的法律原则。物权法定原则,在物权法的结构体系中居于枢纽地位。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物权法定原则在实务中越来越暴露出不足之处,完善物权法定原则很有必要。所以,建立一套完整的物权体系、协调与法的价值追求的比例原则的关系、克服物权法定原则僵化性及滞后性,从而进一步完善物权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5.
2007年颁布的《物权法》第五条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此条规定了物权法定原则,限制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与此同时,物权作为一部私法,应当体现出意思自治的特性。这样,一方面要求限制意思自治,一方面追求意思自治,两者相互冲突。到底是应当物权法定还是意思自治,学者出现了不同的观点。本文拟以两种观点为基础,进而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意思自治终将会替代物权法定。  相似文献   

6.
典权制度是我国特有的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典权制度长期作为民间习惯法制度被沿用,在《中华民国民法》颁布时才成为成文法,然后在新中国成立后典权制度再次沦为习惯法制度,而在《物权法》物权法定主义下,典权关系要如何调整成为了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本文认为典权不应该被否定,也不能够被其他制度所取代,应该通过物权法定缓和的方式,将典权作为习惯法上的物权予以承认,并继续由习惯法调整。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物权法中建立法定公证制度的重要意义入手,着重讨论法定公证制度在物权法中的适用范围、效力和公证赔偿责任,提出在我国物权立法中构建法定公证制度,以提高物权变动安全。  相似文献   

8.
不动产物权权属判断规则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富平 《上海房地》2007,(12):16-18
一、不动产物权判断基础规则 物权法调整物的归属和利用,因此,物权之归属判断在物权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物权法原理认为,物权是一种对世权,具有对抗效力。物权对抗世人的效力主要体现于对抗知情人;对于不知情人,物权即丧失对抗性。因此,物权法必须确立让他人了解谁是物权权利人的规则。而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经过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获得了高票通过。这在大陆法系国家是标新立异的,它是中国的立法特色,也符合中国的特殊法律国情。作为物权法重要一编——担保物权,既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调节手段,也是国家在进行法律调控的不可或缺的工具。担保物权秉承调整财产关系的物权法宗旨,继承《担保法》的基本原则和精华,改善旧法的不足之处,《物权法》的总体精神和原则,在这一编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陆丰 《上海房地》2009,(1):56-58
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的物权法作为一部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对物的权利归属和利用等内容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规定。房地产作为不动产物权的外在表现形式,其法律关系也是物权法调整的重要内容。根据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不动产物权的变动应通过登记予以公示。因此,房地产登记制度的确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一、物权法的涵义 物权法是调整物权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体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物权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物权法指集中调整物权关系的法典,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广义的物权法除含狭义的物权法外,还包括散见于其他法律中有关物权关系的条款,我国的许多法律都规定有物权关系,这些法律共同构成广义的物权法。  相似文献   

12.
物权作为法律规范的独特性,是一种民事权利。物权法的基本范畴应当包括确定物的支配秩序、建立物权变动制度、建立第三人保护制度等方面。同时物权法科学法理只有与我国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在不动产物权变动上究竟采取何种模式,一直是一个热议话题。结合《物权法》第9条、15条、129条及158条的规定来看,《物权法》规定的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总体上采取了登记要件主义为原则,登记对抗为例外的规定,即不动产物权变动一般须合意加登记的方式,至于此合意仅指债权合意,还是包括物权合意并不明确。应该说,《物权法》有关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的规定较以往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物权行为独立性理论一直是学术界纠缠不清的话题,即便《物权法》通过之后,关于此理论的争议仍未尘埃落定。根据《物权法》第9条、第15条的规定来看,《物权法》规定的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可归结为如下特点:第一,总体上采取了登记要件主义为原则、登记对抗为例外的规定,即不动产物权变动一般须采用合意加登记的方式,至于此合意是仅指债权合意,还是包括物权合意并不明确;  相似文献   

15.
郑小明  魏盛礼 《企业经济》2003,(12):135-136
我国物权法的制定已进入了紧张阶段,民法典的编撰也已经提上立法议事日程。在物权法立法中,至今尚存若干重大的理论问题分歧。立法时如何对待物权行为理论,我国物权立法是否应采纳德国的物权行为理论,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争议,至今仍未得到解决。本文不想就我国物权法是否应采纳物权行为这一焦点直接评判物权行为理论和制度。而从债法中的不当得利制度的视野,对物权行为理论进行分析,以期对物权行为有更合理、更全面的看法。对物权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一种,即引起物权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意思表示行为。根据民事法律行为主体进行民事活…  相似文献   

16.
崔霁 《上海房地》2007,(6):12-15
一、物权的科学解释 物权法中的物权是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特定的物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而“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为了更科学的理解物权的概念,我们需要掌握以下要点。  相似文献   

17.
作为民事基本法,《物权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起着核心和支架作用。《物权法》的基本功能是明确物的归属,定纷止争、物尽其用。它将物分为不动产和动产,而房地产是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不动产《物权法》关于不动产物权的规定,在诸多方面对我国现行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屋拆迁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了改革创新,今后将对整个房地产市场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回溯物权制度演进的基础上,界定了物权内涵、物权与产权的关系,探讨了物权与会计目标的内在一致性,分析了物权法的颁布与实施对实现会计目标的积极作用。认为强化整个社会的物权意识、全面落实物权法的有关规定,有利于实现会计降低交易费用、保护相关产权主体权益和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和社会的发展,依据宪法确认财产、利用财产、保护财产以及调整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律。它以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为物权体系的主要内容。它是土地产权管理法律体系的核心,也是当今处理征收集体土地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关于现代物权法变迁的重要动向与发展趋势,学者们有多种概括总结和预测。其中大致涉及物权的社会化、价值化、国际化、物权种类的增加、相邻关系之公法与私法双轨规范体系的形成、共有制度之调整、用益物权之消长、担保物权机能之强化与类型的细分、物权关系上的私法自治之扩张、物权法定主义之缓和、物权与债权之相对化等诸多方面。还有的学者认为物权法的现代化趋势表现为法律本位社会化、法律性质公法化、法律关系扩张化、法律界区模糊化及法律内容国际化等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