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汪思齐 《当代经济》2016,(22):110-115
根据对外直接投资中知识流动的进程和创新主体的变化,对外直接投资知识场可细分为:知识溢出场、知识吸收场和知识转换场.知识将通过各子知识场中不同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完成从知识溢出向技术溢出的演进.母国必须加强各子知识场中的渠道和知识人才建设,促使对外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向技术溢出转化,从而使得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溢出效应能更好地带动母国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2.
一国知识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国内研发资本和国际知识溢出.利用G20国家1996~2010年的面板数据,研究知识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研究表明,国内R&D投入是推动地区生产率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人力资本与生产率增长显著正相关,但对国际知识溢出的吸收效应不容乐观;贸易机制的知识溢出有助于生产率的增长,但FDI机制的知识溢出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构造出区域间知识溢出的指标,度量了1990年~2007年间各省市来自毗邻省份的区域间知识溢出。采用索罗余值法估算出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即为广义技术进步,分析了我国区域间知识溢出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文章进一步对基于FDI渠道的国际知识溢出、区域间R&D知识溢出、R&D强度、基础设施同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进行了实证检验,并检验了人力资本和技术差距因素影响知识溢出吸收的技术进步效应。  相似文献   

4.
陈艺毛  李春艳 《经济纵横》2019,(11):108-121
嵌入全球价值链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获取跨国资本和扩大贸易流量,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嵌入全球知识生产网络、获取更多国际知识溢出的机会。我国在吸收利用国际知识溢出的多种渠道和途径中,进口贸易渠道水平国际知识溢出能够促进产业实现流程升级,垂直国际知识溢出的后向关联效应对我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形成了倒逼机制,但前向关联效应抑制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前向参与程度,导致制造业价值链升级陷入进口贸易的"需求锁定"中。FDI渠道的水平和垂直国际知识溢出均阻碍我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提升,虽然后向关联效应能够加深前向参与程度,但其他途径均使制造业后向参与程度加深,并由于过度嵌入而陷入低端锁定的危险中。我国制造业国际知识溢出吸收能力的提高能够正向调节国际知识溢出效应,但仍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因此,应对我国制造业产生不同影响的进口产品给予不同的政策;积极应对外商投资的结构变化,调整引资政策。  相似文献   

5.
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本文构建了包括国内知识资本、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和地区技术进步的分析框架,通过中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2—2006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中国区域R&D投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对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区自身科技投入是推动地区技术进步的最主要因素;受中国目前引资结构和质量的影响,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特别是通过FDI企业在当地从事生产活动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并不明显;FDI渠道传递的外国R&D资本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与当地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论文对中国FDI引资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面板动态最小二乘法估算我国工业分行业国内研发和通过进口贸易从14个OECD国家获得的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结果表明,国内研发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不管是系数还是显著性都明显高于通过进口获得的研发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进一步区分资本品行业与非资本品行业并进行回归,发现非资本品行业的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而资本品行业的溢出效应显著为负。利用非资本品行业的估计结果及进口渗透率计算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14个贸易伙伴国的研发投入弹性。计算表明,对我国的技术溢出处于前5位的是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研发投入相对较大,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从这些国家的进口额也较大。  相似文献   

7.
外商直接投资通常被认为是先进技术的源头,知识溢出是传播技术、实现区域创新的重要渠道。本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运用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西藏及港澳台地区除外)2000—2010年11年的数据,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不利于我国区域创新水平提高,知识溢出促进了区域创新产出,但影响较为有限。在此基础上提出五点建议: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力度优化引资结构,提升知识溢出吸收能力,加强区域开放协同创新,提高区域创新主体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跨国并购等外商直接投资(FDI)对跨国知识溢出的正向及逆向效应的分析,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正向溢出主要通过行业内的水平溢出(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和劳动力市场)和行业间的垂直溢出(后向溢出和前向溢出)两种途径来实现,其中垂直溢出的效应较大.与绿地投资相比,跨国并购的知识溢出对于东道国本地的创新和增长效应更大一些、更快一些,而逆向知识溢出主要是通过母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逆向的知识溢出来实现.通过对1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模型分析,本文验证了OFDI逆向知识溢出效应的存在,同时发现跨国并购的逆向溢出效应没有绿地投资的逆向溢出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9.
我国FDI和O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国内外有关国际直接投资渠道的技术溢出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测算了1994—2008年我国以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反映的外国R&D资本存量,并建立了R&D溢出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国内R&D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且国内R&D资本的作用更大;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微弱的阻碍作用。因此,在政策层面上应继续加大国内R&D支出,加强外商直接投资,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以推动我国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0.
双向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及其知识溢出效应对创新链协同度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验证。基于复合系统协同理论,构造并测度2011—2020年中国38个工业行业创新链协同度,并将知识溢出效应分解为技术知识溢出效应与管理知识溢出效应,实证检验双向直接投资对创新链协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均能对创新链协同度产生正向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突破型行业创新链协同度的积极影响更加显著;知识溢出效应发挥机制作用,其中,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知识溢出效应强于外商直接投资,而外商直接投资的管理知识溢出效应强于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结论可为投资开放背景下构建创新链协同发展机制与路径提供新的经验证据和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11.
对新经济周期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起重要推动力作用的知识型创业,具有创造性破坏的明显特征.由于知识溢出的本地化属性,知识型创业在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分异现象.新知识生产速度决定区域内潜在创业机会,而由各种结构性和体制性障碍构成的“知识过滤器”又限制着创业机会的商业化开发.作为知识型创业一种特别类型的知识溢出创业是新知识从现有组织中溢出并实现商业化的过程,其中关键在于穿透“知识过滤器”.穿透过程依赖于特定空间情境中的知识溢出渠道,更依赖于潜在创业者的吸收能力.基于知识溢出过程构建区域创业体系模型,从理论上解释“知识溢出创业”活动的空间差异.根据隐性知识溢出的空间粘性,着重讨论空间集聚效应、社会网络效应、人力资本流动等三种知识溢出渠道对知识溢出创业过程的影响,同时论证了将扩展后的吸收能力纳入企业家群体构建维度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识别出区域创业体系的三类核心驱动力,分析了不同情形下区域创业体系的演进动态.对策建议中提出应从全面强调扩大研发投入转向关注疏通知识溢出渠道,增强创业者知识吸引能力.  相似文献   

12.
汪曲 《技术经济》2012,31(6):27-33
采用1995—2009年中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实证检验了适宜技术、人力资本对地区知识溢出和TF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省际R&D资本溢出和国际R&D资本溢出都是影响地区TFP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除了可直接影响地区TFP外,还可通过对来自省际、国际进出口、FDI和ODI渠道的知识溢出发挥"同化器"作用来间接影响的地区TFP;人力资本对知识溢出具有"同化器"作用,但在不同的适宜技术下人力资本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不同。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3—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国际R&D溢出回归方法的基础上,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经济市场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对外直接投资为传导机制的国际技术溢出存在基于市场化水平的门槛效应,当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跨越一定的门槛水平时,对外直接投资才能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提出:政府应根据地区市场化水平的不同而采取差异性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有效推动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林晓言  罗燊 《技术经济》2017,36(7):14-21
从知识溢出成本的视角对知识溢出的研究脉络进行了回顾,认为知识溢出研究演进的关键点如下:确定知识溢出存在溢出成本;提出知识生产函数;集聚与溢出的关系;引入异质性。结合现有技术和理论的发展趋势,认为广义运输成本降低下的知识溢出效应、知识流动与空间结构、人力资本和知识的空间异质性、服务业的知识溢出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专利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不同,以及新产品的开发需要多项专利配合进行,因此专利效率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专利效率差异进行分解,认为是全要素生产率而不是要素积累起到主导作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探索是新增长理论的主要贡献,本文从知识流动(包括知识转移和知识溢出两个方面)的视角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技术差距存在的情况下,技术引进和集聚过程中的知识溢出同样能够实现效率的提升和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大学知识创新溢出路径视角,运用SEM路径分析方法,对2001-2009年我国25个省级行政区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次区域层面的大学知识创新、大学创业与区域经济绩效间的关系,并揭示了大学知识溢出对高技术产业和区域经济绩效影响的溢出效应与路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知识溢出通过人力资本载体与知识商业化两大渠道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绩效提升。其中,大学知识溢出对高技术产业的促进,主要通过技术转让和校办产业等大学创业活动实现。但是,对于整个区域经济而言,大学知识溢出主要通过人力资本的中介作用而不是大学创业活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此外,大学知识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也起到一定的直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铮  葛昭攀  廖悲雨 《财经研究》2007,33(10):131-143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贸易自由化能否对一个国家的产出水平产生影响,能否为国际经济带来收敛,这是一个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假设国家之间构成一个知识网络,贸易中存在非线性的知识溢出,模拟了单边或多边关税下调对一个国际经济增长的收敛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进入WTO体系后关税下调并不总意味着收敛的出现,收敛性依各经济体的初始状态和学习能力的大小而出现复杂行为,在知识网络体系单元取向上,网络的溢出参数——学习能力是决定性因素。多区域系统一旦出现收敛,则不会以牺牲富国利益为代价,即收敛是以低水平稳态向高水平稳态转移的形式出现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技术溢出对一国或一个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日趋加深。运用2001—2008年高技术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多种国际技术溢出渠道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行业范围内,外商直接投资通过行业间溢出渠道,显著地促进了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而行业内溢出效果不明显;进口为我国带来了先进技术和中间产品,从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而出口渠道存在一定的抑制效果。进一步实证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行业间溢出效果在内资主导型行业大于外资主导性行业;进口在外资主导型行业的溢出效应大于内资主导型行业。  相似文献   

19.
随着研发国际化作为跨国公司竞争新战略的日益凸显,充分发挥研发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对促进东道国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除了分析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实现形式外,还着重探讨了影响知识溢出效应产生的条件因素,并对我国强化知识溢出效应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知识溢出研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60年首次提出知识溢出概念以来,有关知识溢出的理论研究就不曾间断。比较分析了中外文献对知识溢出内涵的界定、知识溢出类型的分类和知识溢出的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知识溢出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