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首先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新能源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随后应用多元回归方法考察了新能源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可能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盈利水平上,新能源上市公司普遍较高,在沪、深交易所所有劣等盈利水平公司中新能源公司为数不多,不过在最优等盈利水平公司中新能源公司所占比例也偏少。多元回归结果表明,新能源公司盈利能力与公司资产规模、股权集中度、成长性等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资产营运能力存在略为显著的正相性,而与公司财务风险水平和研发能力则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作为我国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药膳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药膳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构建基于主成分因子分析的药膳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子分析模型,并通过在广东省42家具有一定规模的药膳企业中进行一定规模的调研和访谈,深入分析影响广东省药膳产业竞争力的诸多因素,找出关键因素,完成实证分析。分析结果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执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我国药膳产业的快速良性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经济总体上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伴随着经济的增长,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也显示出与其之间的高度相关性.因而对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我国1993年至2009年间高技术产业总产值、R&D经费、R&D人员全时当量、国家财政支出用于科学研究的支出等指标数据,建立VAR模型对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产值因素进行了实证,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4.
新能源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产业,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点.浙江省新能源产业在近年来也在民营企业中逐步发展.本文主要研究浙江省研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企业绩效是否有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5.
吴静 《经济师》2008,(9):273-273
文章通过构建黑龙江省独具特色的餐饮业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黑龙江省餐饮业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评价及排序,得出了基于横截面数据的情况排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产品的增多以及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过渡期的结束,国内银行产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增大,亟需明确银行产业升级的影响因素,以便实现产业升级。首先明确了我国银行产业升级的定义及测度方法,并选取主要的14家商业银行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对影响我国银行产业升级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金融业增加值占比、法治指数、银行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与银行产业升级正相关,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与银行产业升级负相关,银行上市会增强法治指数对银行产业升级的影响程度。最后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一直是学术界重点关注的问题,其因不同行业不同地区而存在差异。为了探究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具体影响因素,文章选用浙江省2005—2014年22个制造业行业作为样本,用区位熵指数测算制造业产业集聚度,采用面板数据建模对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做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规模经济和历史因素对产业集聚有促进作用,地方政府政策会降低产业集聚度,但FDI对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影响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新能源产业是我国现代的新兴产业,它需要较高的技术、高投资率等特点,新能源产业同时具有较高的风险性,但它的出现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为了跟上全球能源发展的新形势,加快新能源的产业的发展成为了最重要的一部分。我国新能源产业目前的发展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还有待于完善,因此本文主要对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为我国新能源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常规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及全球气候环境问题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可再生和环保为特征的新能源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在新能源产业培育、发展与升级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持功能。本文应用了具有代表性的跨国面板数据,从宏观角度运用面板VAR模型对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金融行业可通过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且间接融资的贡献要大于直接融资;此外,新能源产业的需求富有弹性而供给缺乏弹性,普遍存在融资困难等问题。本文提出我国政府应该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加大银行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的直接融资,引导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沿边地区的开放和发展是我国完整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反映沿边地区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开放型经济进入新阶段以来沿边各省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及影响因素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西南沿边地区开放型经济水平在提高,西北沿边地区发展水平相对有所下降,东北沿边地区区域开放格局不均衡;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给予沿边地区的政策倾斜为沿边地区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当前沿边地区需要进一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开放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居民家庭生活能源消耗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能耗,随经济水平提高两者均呈现不断增加趋势,其中间接能耗远高于直接能耗。影响城镇居民能源消费最重要的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居民间接能耗的收入弹性是一般消费收入弹性的三倍,说明收入提高使消费者选择了更多高能耗产品,主要集中在交通通信、医疗保健、居住类开支。我国应该在提倡可持续消费、开发和推广节能技术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努力争取降低家庭间接能耗。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1991年至2008年间台湾高科技产业投资大陆的影响因素,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检验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台湾高科技产业对大陆的投资主要受到市场环境、基础设施、劳动力成本、劳动力质量等影响;而传统的开放度水平和税负水平等因素则不是台湾高科技产业投资大陆的格兰杰原因,并依此提出了进一步吸引台湾高科技产业投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我国新能源产业特征的基础上,从新能源各细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了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通过分析我国风险资本介入新能源产业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风险资本介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处在能源革命与智能制造转型时期,由此产生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向智能制造发展问题日益引起学者关注。从技术创新、数字化集成、互联互通与制造转型4个维度构建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智造化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采用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评价各影响因素对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智造化发展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数字化集成和互联互通对我国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智造化发展影响程度最为显著,技术创新和制造转型次之。  相似文献   

16.
张颖  张鹏 《经济问题》2012,(4):57-60
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与向量自回归方法构建了在低碳经济环境下我国碳排放量及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对比性实证分析模型,并进一步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探索影响系数大小和时期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一方面,我国碳排放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稳定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均GDP、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其次是人口数量和人均收入;另一方面,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得出我国碳排放量对人均GDP、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的冲击反应比较敏感,而对人口数量和人均收入水平随时期变化的响应则比较稳定,各变量影响系数在短期和长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要素使用结构是效率变动的起始点,以工业为对象的研究不可忽略不同行业间要素配置结构的区别。本文选取不同要素密集度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基于DEA方法测算了1995~2008年中国制造业能源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探索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能源效率的总体水平较低,并随要素密集度的不同而不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能源效率最高,技术密集型行业次之,资本密集型行业最低。三大类型制造业能效提高仍有50%以上的空间,“十二五”期间节能降耗的政策导向应由目前的以行政区域为对象分解节能降耗约束指标的治理方式向以行业或企业为约束对象并分解节能指标的治理方式转变。本文通过Tobit模型还发现,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保持适度合理的行业竞争、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以及扩大企业规模将有利于提高制造业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根据中国1985-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修正模型,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内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并无明显促进作用,从长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贡献程度低于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的贡献程度。政府应打破垄断,放宽投资条件,并运用多种经济手段,鼓励外资进入劳动力密集产业,从而实现双方共赢。  相似文献   

19.
我国海洋捕捞产量波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井娟  林坚 《技术经济》2008,27(6):64-68
本文采用1949—2005年我国渔业统计数据,借助于SPSS软件,对建国以来我国海洋捕捞产品产量的波动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我国海洋捕捞产品产量的波动较大,但1999年前总体上呈增长态势,之后稳中有降;海洋捕捞投入的机动渔船数量和渔船功率对海洋捕捞产量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基于控制渔船数量和功率的"双控制度"的实施效果却不显著;"零增长制度"、专业劳动力投入和水产品平均价格对海洋捕捞产量变动的影响不显著,"休渔期制度"效应显著;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在我国沿海11个省市区中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