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人只想自己过得好中国人却千方百计要比别人过得好在过去的一年,有很多值得回味的事件,其中股神沃伦·巴菲特和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选择在中国举办了"巴比慈善晚宴",虽然终已尘埃落定,但留给我们的思考确实很多。  相似文献   

2.
王国强 《河北企业》2005,(12):44-44
<正> 精神暴力又叫软暴力,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非强力的形式给对方造成精神伤害,如恶意诋毁陷害、长时间冷落别人、充满敌意的侵扰、不理性的责备都可能造成对别人的精神伤害,这些行为都可以看作是精神暴力。研究证明,这种行为会使对方感到不安、沮丧,自信心损伤,甚至导致对方以自杀形式放弃生命。那么人与人之间为什么有精神暴力呢?早期的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侵犯欲,有一种"希望自己幸福和希望别人不幸"的心理趋向。各种侵犯欲与心理取向受不良社会文化因素影响之后,很可能会演变成一种精神暴力行为。但心理学家坚信,人类的暴力行为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3.
两人在独木桥的中间迎面相遇. 如果两人都极端地"自利",均坚持自己先过,最后是"两败俱伤",谁都过不去;假定两人走另外一个极端,完全彻底地"利他",均坚持让对方先过,决不退让,结果还是谁也过不去.  相似文献   

4.
一切有利于自己而又不危及别人的行为,都谓之善行.如早起、讲卫生、勤勉、身体锻炼诸多健康爱好等等.善良之人重视动机,勤俭之入重视过程,务实之人重视结果,都有其道理.应该说,重视过程的人,是更善于享受人生乐趣的人.  相似文献   

5.
马云 《英才》2013,(3):26-26
慈善是个人的,公益是Public,把慈善做Public就会味道做差,把公益做Private的时候,就没有影响力。慈善和公益是不同的。慈善是什么?慈善是给予,慈善是个人行为,是善心。背后捐多少,那是我个人的隐私,我不希望告诉别人。慈善是个人的,公益是Public,把慈善做Public就会味道做差,把公益做Private的时候,就没有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任何企业都是一个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总是有自己独特的经济利益,自利性无疑是衡量企业市场行为和价值取向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7.
李琛说.别人帮助了自己.自己就要去帮助别人。他说.自己是用公众人物的身份去感召别人加入公益行列。爱心需要传递.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希望更多的人拿起接力棒.把爱心传递下去。[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1.积极的精神态度——所有的财富,都始于一种内心之状态。保持正常积极的精神态度是避免疾病的最佳途径。2.人际关系的和谐——只要保特内心平静,你就会很容易地与别人建立和谐的精神关系。真诚地对待别人的人一定会得到巨大益惠。3.脱离恐惧——有七种基本恐惧。它们是贫穷、批评、疾病和身体痛苦、失去爱、失去自己、年老、死亡。被恐惧所奴役的人不会是富裕、自由的。4.未来成功的希望——希望乃所有的内心最佳状态的先驱,是人的一种最深沉快乐的基础。它将思想的普通能量转换成精神上的等价物。将无限智慧改造为适合个人之用。5.与人分享自己福祉的愿望——那些没有掌握与别人分享自己福祉这门艺术的人就没有寻找到幸福的门径,因为幸福主要来源于与别人的共享。6.爱的劳作——没有一个人能够比这样的人更  相似文献   

9.
以变化多端的形式出现的"文化"曾得到过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的研究和探讨,文化这一概念也常常被人使用,但往往人们并不清楚它所指的究竟是什么.就像许多抽象概念一样,"文化"这一概念有多种含义,它的意义根据上下文和使用者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多种对文化的定义中,人们普遍接受的是:文化是一个习得的行为模式的综合体系,它体现了一个特定社会中的成员的特征.每个人都是其文化氛围熏陶下的产物,大多数人都在下意识地以自己的文化背景为依据来评价别人的行为、观点、风俗或礼貌.这势必限制了一个人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同时他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也可能同样被误解.  相似文献   

10.
"我觉得只要有一个平台,不管是什么年龄、什么种族的人,只要你愿意,都可以去做慈善这件事,越多的人去做慈善,能给到别人的帮助就越多。"谈到对于慈善的看法时,18岁的岳梦雯如是说  相似文献   

11.
公益≠慈善     
慈善和公益的区别在哪里?如何看待公益与慈善?随着企业的发展,在越来越多参与和参加的社会活动中,这类问题一直成为困惑的话题,清晰一下它们的概念,对于企业家们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公益不等于慈善,慈善产生公益,公益源于慈善。我们很多人接触公益、做公益,是从自己的一颗善心、慈悲之心开始的。当我们因某种因素有所触动之时,这个触动就化为一种想法,然后产生行动。这种行动会促使我们去做善事,产生利他、利我之行为。刚开始的行为可以是简单的捐款,也可以是简单的付出自己的一点时间帮助他人的行为。当然这个阶段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个人性,这些行为表现的是个人行为。当我们做慈善久了的时候,就会认识很多和我们志同道合的朋友,渐渐地我们会想到如何一起做事,如何发挥团队的力  相似文献   

12.
黄珊 《人力资源》2017,(3):93-95
我已经数不清自己曾在多少本励志图书中看到过,或是听别人说起过“竞争优势”这个词了.但我觉得,这个词始终有其局限性.我希望找到一个更宏观的词语,足以把一个人甚至一家公司从优秀推向卓越.幸运的是,我找到了,那就是“舒适红利”:只要你能够通过努力,让你的客户、病人、顾客、旅客或是其他宾客感受到舒适与温暖,那你就一定能得到超越利润之外更大的实惠.  相似文献   

13.
希望被人喜欢,是人类基本行为规则之一。所以许多人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容易相处的好好先生。冲突可能有害组织,但冲突不够也一样具有杀伤力,因为创意想法和更好的做事方式往往来自建设性的冲突。"好好"管理者可能比较容易,但"不再当好人",对团队成员、组织和你,可能是件最好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中企 《企业文化》2009,(3):51-51
一个人名片上印上总经理的头衔之后,你会发现他开始喜欢抱怨别人,似乎管理公司就是管别人,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而且只要管理出了状况,那就是别人的错,于是开始炒人、骂娘、与同事勾心斗角,反正自己就是没错。实际上,一个人群行为的发动者是它的组织者,也就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公司的目标是他们定的,  相似文献   

15.
一、自利行为原则 自利行为原则是指在进行决策时,人们会按照自己的财务利益行事,即选择自己经济利益最大的行动。此条原则依据的是理性的经济人假设。在该原则指导下,美国企业出于自利,尽力节省各种资源,包括时间、金钱、精力等,这对提高管理效率是有益的。这样做不符合东方文化所讲的人情味,但却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我国企业间的经济往来,不少企业每年仅业务招待费就占有管理费用的很大比重,这无疑加大了企业的财务负担,减弱了企业的资金获利能力。  相似文献   

16.
林丽春 《管理观察》2011,(35):216-217
“经济人”假设被运用到政治市场领域为我们分析政府行为提供一个基础性视角,本文在分析政府人经济理性行为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控制政府人扩张自利性行为的管理主张.  相似文献   

17.
李渝萍 《人力资源》2005,(19):74-75
国企高管薪酬激励制度的三个理论 1.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 代理理论是指委托人委托代理人去从事与自己利益相关的工作,但代理人通常从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出发行事,并试图掩盖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代理问题.所以委托代理理论的关键,是委托人如何设计相应的制度,在保证代理人的自利行为的同时也能保证自身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管理者的关键任务是能够制定出有效的制度,把下属的自利行为引导到对组织有利的方向上去。就像曾国潘治理湘军一样,在确立基本制度后,他根本不用自己挥着战刀在后面逼下属冲锋陷阵,下属自然就知道往前冲。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而人的无为,必须建立在“制度有为”的基础之上。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把下属的自利行为引导到对组织有利的方向上去,是“无为而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曹慧  张雯琰 《财会通讯》2021,(20):10-13,151
人的行为一直是预算机会主义研究中的关键,公民作为政府预算中的委托人,其预算行为同样可以体现出不同程度的机会主义倾向.公民在参与政府预算并与官员配合的过程中,会同时存在"公民自利"的"自利偏好"与"预算参与"的"社会偏好",从而影响公民机会主义倾向的大小.基于现有关于政府预算松弛的研究,文章以公民的心理特征视角为切入点,通过预算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机理来分析公民的预算行为对政府预算松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到底什么是虚荣心?说白了,就是希望在别热眼中,自己是好的,成功的,富贵的。爱虚荣的人,是生活在别人眼里的人,有时候过得会拧巴,但这并不都是坏的,只是要有个度。你会希望有一个有着适当虚荣心的下属,因为他们很好搞,一两句赞美就能跟打了鸡血似的,虚荣心有时候伴随着攀比心,而工作中有攀比才有进步呀。适当的虚荣心对自己也是个督促,像抽在自己身上的小鞭子。有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