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物     
奥巴马提名希拉里为国务卿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12月1日宣布他的政府的外交和安全最高官员的人选,正式提名初选竞争对手希拉里出任国务卿,并公布他的国家全安团队成员,他已要求布什总统的国防部长盖茨留任,继续掌管五角大楼,另将提名前陆战队将领琼斯担任他的国家安全顾问。希拉里  相似文献   

2.
观澜 《商界》2006,(1):67-67
某次,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与老婆大人希拉里在加油站小憩。希拉里指着一名加油工人说:“那个,曾是我的初恋情人。”克林顿不屑地撇了撇嘴:“切,如果你当初嫁给他.现在也就是个工人阶级的婆姨。”希拉里听罢大手一挥:“不.那他将会是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3.
路透社5月2日报道,美国国务卿希拉里4月30日前往北京,她将与美国财长盖特纳一起参加5月3日举办的中美年度战略经济对话。希拉里希望在她本周对中国的访问中凸显“稳定”二字。  相似文献   

4.
6月11日,南非约翰内斯堡足球城体育场,第19届世界杯锦标赛在此拉开帷幕.开幕式上,作为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特使--国务卿希拉里与现场9万多球迷一起全神贯注地观看颇具非洲风情的文艺表演.头一天,希拉里刚刚离开巴巴多斯,结束了她上任以来第二次拉美之行,如今又坐在约翰内斯堡足球城体育场主席台上.虽然连日的长途跋涉使她疲惫不堪,拉美之行又颇多郁闷,但希拉里依然精神振作,魅力四射.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性别理论分析了《纽约时报》对希拉里.克林顿的新闻报道,总结了其在新闻报道文本以及新闻图片文本中呈现的各种形象。通过分析,发现《纽约时报》对希拉里.克林顿的报道明显存在性别刻板印象,字里行间透露着性别歧视,并且体现了对女性的符号贬抑。  相似文献   

6.
历史为何选择女人?答案往往是:因为男人太王八蛋。看完中外两个名女人(希拉里、闾丘露薇)的自传,感觉答案与此差不了太远。如果不是克林顿花痴到了白宫,希拉里也没有机会向公众表现她的坚忍性格,世界各地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也不  相似文献   

7.
虽然离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还有一年多,但因为前总统克林顿的妻子希拉里和美国现任国务卿赖斯两个女人之间的战争,有可能诞生美国首位女总统,而使美国四年一度的总统竞选提前升温,据说希拉里正悄悄构建起竞选的基本架构和筹措选金,更是吊起了公众的胃口。  相似文献   

8.
正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欧美选举政治已经出现了范式转移。离2016年的总统大选的党内提名战不到两年,民主党参议员、前第一夫人希拉里,最近出书签售,频频接受媒体访问。几乎不用怀疑,六年前败给奥巴马的她,想再选一次。希拉里的黄金履历毋庸絮言,尽管已经年近七旬,但她参选的最大招数仍然是:美国首位女  相似文献   

9.
媒体眼     
美国近代史上最显著的两位国务卿,基辛格和希拉里于近期与普利策新闻奖得主乔恩·米查姆3人间举行了座谈。两位国务卿在座谈中讨论了与各自服务的总统间的关系,以及在战争期间办理外交事务的困难。当被问及自担任国务卿后,最令两位吃惊的感受为何时,希拉里认为是国务卿的工作强度。工作虽显老套,但必须每天谨慎面对,因美国事实上在世界各处都承担着责  相似文献   

10.
王茁 《成功营销》2009,(4):95-95
去年12月27日,在我们公司举办的“危机下,中国企业与自主品牌的出路——改革开放三周年与未来发展论坛”上,我提出了“家化要靠‘巧实力’来应对危机和赢得竞争”的观点。巧合的是,今年1月13日,在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时任纽约州参议员的希拉里大谈特谈美国新政府将依靠“巧实力”来积极处理国际事务。2月底访华时,希拉里也谈到了美国的“巧实力外交”问题。  相似文献   

11.
《市场周刊》2014,(6):11-11
美国前第一夫人、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接受德国《明星》周刊采访的主要内容6月16日披露,希拉里表示,要尽其所能令美国旱日出现首他女总统。  相似文献   

12.
忘川 《中国市场》2008,(50):56-56
<正>政治观察家们纷纷表示,奥巴马能够在与女性候选人希拉里的党内之争和与老迈候选人麦凯恩的两党之争中接连取胜,正是网络营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销售与管理》2009,(5):12-14
希拉里来华访问引起了一阵媒体旋风,当其以一身藏蓝色西服、配着别致的饰品,在众多随从官员的陪伴下出现在众人视野中的时候,现场的人休会到一种朝气勃发的感觉。  相似文献   

14.
希拉里把中国之行定位为“聆听之旅”,是一次“旨在找到前进道路的访问”。以“聆听”的姿态访问中国,对于中美之间的互动格局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玥 《国际广告》2009,(7):122-124
“网络总统”奥巴马的当选让诸多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大幅提升,这其中以社会化媒体尤甚。竞选期间,奥巴马和希拉里都在Twitter上建立了个人主页,最终奥巴马获得了15万关注者的支持,而希拉里仅有6千多。巨大的数字差距说明奥巴马竞选团队对于Twitter价值进行了有效挖掘。经相关研究发现,希拉里主动追踪回复别人的数量为0,而奥巴马则高达15万。当有人表态支持奥巴马时,团队会通过Twitter向用户进行反馈,用户的体验是:奥巴马与我对话了!用户在这种“亲近”却无压力的距离感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相似文献   

16.
《对外经贸财会》2007,(4):41-41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克林顿的妻子希拉里决定参加美国2008年总统大选.最近申报了家庭财产,据此及有关采访推算,克林顿在2001-2006年的演讲收入约40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7.
王冉 《商界》2008,(7):18-18
奥巴马选搭档,一定会选一个年长的。麦凯恩选搭档,一定会选一个年轻的。如果希拉里还有机会选搭档,一定会选一个男的。如果百度也有机会选搭档,它最好选一个规规矩矩做正版的。  相似文献   

18.
“巧实力”这个词之所以“流行”,是因为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希拉里国务卿欲全新打出一张“巧实力”外交牌,强调外交政策应巧妙运用“硬实力”和“软实力”。这是非常聪明的决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约瑟夫·奈所发明的“灵巧力”不断在政坛得以体现。他所谓的“灵巧”是一种在强硬与温和、坚定与妥协之间进退自如的娴熟掌控。这种领导力特征在奥巴马和希拉里的行为中不断得到践行,  相似文献   

20.
声音     
《华商》2010,(4):19-19
背景:北京时间4月3日,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了一年一度的100位“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评选的候选人名单,正式接受网络在线投票。在200名候选人中,美国总统奥巴马、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和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等政坛人物纷纷上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