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丁静 《经济前沿》2007,(9):56-57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几年以来,税收征管水平及纳税人权利保护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相比"依法治税"的要求,《征管法》在若干条规上还存在不足。特别是若干关于偷税,罚款,复议和税收优先权的规定并不合理,使实践工作存在紊乱现象。  相似文献   

2.
郝朝信 《财经科学》2013,(2):117-124
《税收征收管理法》关于行政强制的相关规定与《行政强制法》存在诸多的冲突,损害了行政强制立法的统一性,不利于税务行政强制的有效实施。为顺应《行政强制法》新理念、新规定,应对《税收征收管理法》修改完善,即在法律概念使用上用行政强制措施替换税收保全措施;整合税务行政强制实体规定;原则上取消税务行政强制程序规定;重新定位税收滞纳金性质、功能并改滞纳金为利息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税收是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着国家发展和群众利益。但是偷税罪已成为税收经济领域中发案面最广、发案率最高,造成国家税款流失最多的犯罪之一。此罪也是中国司法机关打击的重点,因此研究偷税罪具有重大立法和司法指导意义。中国现行刑法对偷税罪的刑罚适用原则大体有四个方面:即分层次处罚、对自然人偷税并处罚金、对单位犯偷税罪采取双罚制、对多次偷税的违法行为累计数额合并处罚。  相似文献   

4.
偷逃税目前是税收流失的主要方式之一。使用虚假扣税凭证、隐匿销售收入、纳税申报不实以及账外经营依然是偷税案件的主要手段。我国的偷逃税面相当广,据有关资料2002年报道,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偷逃税面为50%,乡镇企业的偷逃税面为60%.城乡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偷逃税面为80%,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偷逃税面为60%。  相似文献   

5.
裴建忠 《经济论坛》2004,(23):124-12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偷税犯罪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并且近几年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罪中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由于对偷税罪的查处不仅涉及到相关法律知识,而且涉及到经济、税收、会计等有关专业知识,《刑法》中关于偷税罪的规定又过于原则,在司法实践中不便于操作,因此也带来诸多难题,影响到对偷税行为的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智浩  徐峰 《经济师》2003,(10):200-201
20 0 2年 9月 7日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经国务院第 362号令颁布 ,并于 2 0 0 2年 1 0月1 5日起实施。这是继 2 0 0 1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来我国税收征管法制建设史上的又一重大事件。新的实施细则可操作性更强 ,并且在税务登记、欠税公告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增加了许多新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税收征管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征管是税务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其基本目标是使税款做到应征尽征,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税收流失似乎是各个国家无法避免的管理难题。本文应用博弈理论,分析了我国税收征管中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最优策略选择和纳税人偷税行为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减少偷逃税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浩星 《经济研究导刊》2010,(29):155-156,177
通过若干案例,从基层税务工作者视角窥视现行《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各所属各"管理办法",其中存在着结构不够严谨、未形成完整体系等问题。由于核定、处罚等规定不够细致,使税务工作者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税务工作者对纳税人在指导思想上要符合时代要求,将"依法诚信纳税"作为对于国家忠诚的理念来进行倡导;运用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来管理、监督行政执法过程。  相似文献   

9.
税收征管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再平 《当代经济》2006,(14):112-114
税收征管是税务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其基本目标是使税款做到应征尽征,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税收流失似乎是各个国家无法避免的管理难题.本文应用博弈理论,分析了我国税收征管中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最优策略选择和纳税人偷税行为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减少偷逃税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薛东领 《经济师》2006,(4):80-81
我国现行《刑法》对危害税收征管犯罪作了专门规定,对于打击税收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文章就偷税和抗税罪中有关争议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200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正式确立了我国的税收优先权制度,该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税收应当先于抵押权、质权、留  相似文献   

12.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作为修订后的97刑法新增加的一个犯罪,我国理论界近年来对这一犯罪研究的文章也颇多,经过大家的共同探索,关于该罪的构成要件各方面已基本达成一致看法,但是对于该罪的犯罪主观方面究竟是故意还是故意过失均可的问题上,至今仍颇有争议且未得到妥当解决。本文拟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观方面进行研析,以期能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一些思路。一、侵犯商业秘密罪主观内容的分歧意见我国刑法规定了四种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3.
我国对偷税内涵的界定有一个认识过程。虽然目前对偷税概念的界定已经比较清晰,但在税收征管实践中,由于交易行为的复杂性,对偷税的定性问题仍然存在很多模糊和争议。只有深刻理解和研究偷税手段和偷税结果,才能从立法实质上解决偷税的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14.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其正式引入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在专利惩罚性赔偿制度建立之后,当下的重点应是在民法典和专利法确定的框架内解决司法适用中的进阶性问题,并在法教义解释中推动制度落地。基于域内外双向视角,运用多种法律方法释明以“故意”为表征的主观要件并细化以“情节严重”为要义的行为要件,分析比较基数计算的不同方法、倍数确定的实践要素以及惩罚性赔偿与法定赔偿的适用关系。分析发现,基于利益衡量考量应将主观状态限定为“故意”并作出合理解释,发挥FTO(FreetoOperate,专利自由实施分析)的作用以限制“故意”的适用范围。同时,在区分认定要素和赔偿要素的前提下对“情节严重”作出整体判断。在计算基数时合理考虑“差额利润法”的适用空间,在倍数确定时主客观双向考量实践因素,并将法定赔偿定位为纯粹的补偿性赔偿。解释论路径下构成要件的适用控制应当秉持积极审慎的司法原则,适时调适司法实践与专利政策的互动关系,实现要件之间的功能分隔与适法统一。  相似文献   

15.
新《税收征收管理法》借鉴外国税收立法的经验,将我国《合同法》所构建的代位权制度应用到税收领域,从而创设了税收代位权制度。税收代位权制度是将民事制度引入公法领域的有益尝试,不仅可以弥补税务机关行政权力行使在他人责任方面的不足,而且在立法层面上肯定了“税收债务关系”。为保证各种税收制度的协调,必须合理界定税收代位权的行使条件。由于税收代位权体现着社会公益性,逻辑上必然要求其法律效果采用“优先规则”。  相似文献   

16.
增值税是间接消费税,也是中国税收的主要税种。中国增值税以销售发票作为征收依据并不科学,以零售环节不开发票避税,或网上商店销售避税最为突出,零售不开票造成偷税现象严重,导致税收管理困难、税收成本过高等等。研究增值税征收模式改革具体方案,从17%增值税中分出一部分累计到最终环节,作为零售环节直接税征收。并且采用成本固定税率方式及增值税专用发票减税方式,可以防止偷税,解决网上商店征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税收优先权,但在有效保障税收债权的同时,也与相关法律的规定形成冲突。我国现行法律本身对税收优先权缺乏统一规定,并缺少可操作性。本文试图探讨目前关于税收优先权规定之间的冲突及其制度实施的缺陷,以促进税收优先权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李刚  程国琴 《当代财经》2007,(11):29-35
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50条虽然规定了税收代位权和撤销权,但在实践中代位权的行使存在难度,特别是税收撤销权的案件没有出现过.税收代位权与撤销权是具有私法性质的税收保全措施,现行法律并没有具体规定其适用条件和实现程序,使该制度应有的价值没能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9.
朱科勇  李新 《经济前沿》2006,(8):I0021-I0022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在税收各个环节的广泛应用,税收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一次把税收信息化和现代化写进法律,它标志着税收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税收行政强制执行制度(或称税收强制执行制度)是一项重要的行政法制度,也是一项与税法密切相关的制度。目前我国尚未出台统一的行政强制法,有关税收行政强制执行内容的规定也不够具体。本根据《行政诉讼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阐释税收强制执行的一些模糊概念,揭示税收强制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重点提出了完善税收强制执行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