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但在城市化进程中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对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了长株潭城市群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通过对其第三产业近年的数据分析,指出其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其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1 什么是新型城市化? 1.1 新型城市化是科学城市化新型城市化其实是对过去城市化的拨乱反正,回归到真正的城市化,实施应有之义的城市化.过去的城市化不科学:土地城市化大大快于人口城市化;城市规模扩张快于功能提升;城市人口的增加快于人本身生存条件、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市区人口增加但城市人口没有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4.
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方向是"低能耗、 低污染、 低排放"为主要特征的绿色低碳城市群,文中分析了绿色低碳城市群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推进长株潭绿色低碳城市群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中两栖流动人口的生活保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量农民涌入城镇就业和居住,我国的人口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国目前的人口城市化又表现出很强的不稳定性(和丕禅、郭金丰,2004)。新的城市化人口大部分仍保持着农业户籍,并且经常返回农村原籍居住和参加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流动性特征,这与原有的非农业户籍城镇居民有很大区别。为了叙述方便,我们称这部分人口为“城乡两栖流动人口”或“城镇农民工”。关于城乡两栖流动人口的规模,统计口径不一,但总量很大是不争的事实。如果用统计上的城镇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差来代表,则近几年全国两栖流动人口总数在1亿…  相似文献   

6.
罗曼怡 《时代经贸》2010,(18):162-163
国家发改委2007年12月14日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服务外包产业理应成为构建“两型社会”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速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是推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绿色引擎”。本文分析了长栋潭发展服务外包的现状,总结了优劣势,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与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湘满  常奇 《生产力研究》2003,(4):29-30,116
城市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关于内生性的专业化分工与交易效率等理论推导城际分工的条件 ,构造出城际分工演进分阶段模型 ,并分析论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长株潭城市群开发区的整合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承丽  唐凯  周国华  周文丝 《经济地理》2012,32(3):63-68,81
长株潭城市群开发区一直以其较好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基础,引领湖南省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然而,在传统的"非整合、非合作博弈"的发展模式下,长株潭城市群开发区也出现了诸如"经济效益不高、土地利用不集约、数量较多、空间布局过散"等问题。基于长株潭城市群开发区发展的现状评价,以建立协调的"竞争—合作"关系和最佳的整体综合效益为出发点,提出加快长株潭城市群开发区发展的"等级整合、空间整合、多级管理整合"发展模式及"市场服务、产业关联、创新共享、政府支撑"等四个对策体系。  相似文献   

9.
城市文化与长株潭城市群竞争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是随着城市的产生、发展形成起来的,具有鲜明的城市特征,是城市的灵魂,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剖析城市文化的内涵,指出建设城市文化对提升长株潭城市群竞争力的意义,进而对加快城市文化的建设以提升长株潭城市群竞争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介绍了长株潭城市群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通过对其第三产业近年的数据分析,指出其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其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流动人口管理问题是当今世界性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最突出的问题,解决不好流动人口的问题,将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服务为先的原则,提高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认识;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管理方式和手段,维护好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实现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管理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是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问题,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重点分析生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结论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对现阶段城市化进程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与多样性则均对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利影响;对部分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城市而言,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的作用相对减弱,而竞争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增强.  相似文献   

13.
主要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结合往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和统计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对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变化特点以及在城市化发展阶段过程中的主要人口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当前城市化中人口变动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城市化带来人口过度向东南部大城市集中,造成城市资源超载和环境问题加剧;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导致西部人口较少,影响国家安全与稳定;家庭规模小型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给我国养老事业带来严峻挑战;城市化发展同时加剧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社会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14.
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1996-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相对变化率及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GIS技术,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①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总量呈波动中下降的发展态势,人均耕地数量呈逐年减少的发展趋势;②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空间差异变化体现为“平缓—快速—平缓”的阶段性发展特征;③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空间差异明显,多数市辖区与县级市耕地数量减少较大,多数县耕地数量有一定幅度的减少,宁乡县和茶陵县耕地数量有一定规模的增加,耕地数量相对变化率具有“市辖区>县级市>县”的空间分异特征;④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和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结构调整是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成果能为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客观依据,可为类似地区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5.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新时期的重大战略课题,而创新人口服务管理体制也是人口管理部门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公共治理理论的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创新须重构人口服务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创新服务管理模式,完善服务管理内容,最终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肖智  侯双 《技术经济》2013,32(1):96-100,128
利用2002—200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3个角度对我国工业SO2、废气、废水、粉尘、烟尘的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并对城市化水平对工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工业污染排放强度与工业规模效应、城市化水平均呈倒U型曲线关系;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在不同年份对我国工业污染排放强度下降的影响方向和贡献程度有所不同,但总体来看,技术效应的贡献最大;技术水平提高是城市化促使工业污染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流动人口的特征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宏 《经济学(季刊)》2013,(4):46-53,19
利用人口普查数据,描述了广东省流动人口的规模、结构、分布、迁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特征及变化。广东省流动人口规模巨大,性别比升高且在各年龄组呈现均衡化趋势,年龄结构老龄化,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地区及区域分布存在较大差异,来源地以外省为主且主要集中于临近的中西部省份,居留时间呈现两极分化且以经济目的为首要迁移原因;同时,流动人口的就业率较高,行、职业分布与户籍人口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流动人口的特征及其变化对广东省的社会、经济及人口发展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8.
长株潭城市群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实现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理论基础,以最大限度减少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原则,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工业园、生态农业、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旅-农-工-商联动发展的三种模式,从而构建了一个较为理想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上海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调查问卷,结合座谈会反映的情况,分析上海市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现状特征,及其在上海的分布状况。能够为上海市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吴江为例,对苏南流动人口生育意愿中的理想子女数、性别偏好、生育时间与生育动机四个要素分别作了考察。就流动人口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收入水平、文化程度等客观要素与生育意愿中四要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生育动机是生育意愿中的核心要素,对理想子女数、性别偏好与生育时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