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彦 《财经问题研究》2011,(11):141-145
令人发指的南平校园弑童血案等连续多起报复社会性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心理成因,反映出当代中国转型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化。防范报复社会性突发事件的发生,要堵与疏相结合,不仅要通过增加行为人的犯罪成本,减少犯罪机会,更要建立良好的社会协调运行机制和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给予公民最起码的生存照顾。  相似文献   

2.
扩大的个体劳动是从人对自然界的作用的角度来考察由一组劳动者一段时间内所进行的劳动;集体劳动是从自然界对人的作用的角度来考察一组劳动者在一段时间内所进行的劳动;使得个体劳动变成既是个体劳动,同时又是集体劳动的,是人类个体通过进行群体活动和通过使用由其他人类个体制造的设施和工具而与其他个体劳动所发生的必然关系;劳动合作或协作是集体劳动的自然实现形式;劳动分工是劳动合作/劳动协作的社会实现形式;为了实现劳动分工,每一个人类共同体都要经历两个过程,其中一个过程是劳动分工的技术分工过程,另一个过程是劳动分工的社会分工过程。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公民利益表达缺失的现状及路径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民利益表达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利益关系有效协调的实现。但目前公民利益表达诉求方面的缺失、不畅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政治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极大地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成功构建。应通过提高认识,转变政府职能,搭建制度平台,培育扶持民间组织等路径加快自由、平等的利益表达渠道与机制的建立,以更好地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公共真实中的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贲 《开放时代》2005,(5):109-115
公共真实是社会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在享有公共真实的社会中,人们才能有效地一起辨认当前生活中的不和谐因素,并一起克服这些因素。这样一个允许自由讨论和共同行动的社会空间就是公民社会。公民社会是就它做什么,而不是就它是什么而言的。公民社会不单单是一个拥有形式公民身份者构成的社会,而是一个让普通人能通过说真话和积极参与起到公民作用的社会。公民社会的和谐是由每一个公民的宪法权利来保障的。在公民社会中,生活在和谐之中,也就是生活在公共真实之中。公共真实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和谐则是公共真实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应该如何通过建立一个以生活在社会最基层的广大普通公民对本社区进而对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内聚力为基础的健全的社会文化心理机制来为自身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心理土壤和条件,这是我们目前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广州市南华西街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所形成的群体内聚力的特征、作用和意义的剖析,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引领公民意识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群体作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思想和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群体心理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具有内在的关联。高校应在健康群体心理建设中实施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营造群体心理健康发展的校园环境,遵循群体心理特点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失业问题已成为当今国内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它的出现及日益加重的趋势,势必使劳动者的劳动就业权难以实现。如何保障公民实现就业权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一、公民实现劳动就业权的重要性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原动力。从劳动中诞生的人类从未停止对其自身劳动权益的关注与保护。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仅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而且还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财富的积累和增加。劳动者的基本权力是法律赋予劳动者在劳动关系方面享有的权力。我国1982年制定…  相似文献   

8.
《大陆桥视野》2005,(10):2-2
社会是企业的依托,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每一个“企业公民”具有经济人和社会人的双重性格,承担着相应的商业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企业公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王静 《当代经济科学》2000,22(3):107-108
众所周知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进程中 ,协调好社会动力机制与社会稳定系统至关重要。如果没有社会保障等稳定机制的配合 ,动力机制单方面的变化 ,势必造成一系列的社会动荡 ,进而阻碍经济体制转换的顺利实现。因此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对建立和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且迫切的任务。据统计到 2 0 50年 ,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 4亿左右 ,届时社会供养老人的比例将由现在的每 1 0人养一个老人 ,变为每 3个人养一个老人。面临人口老化的挑战 ,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便成为改革…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演化经济学思想的微观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达尔文的演化思想相比较,马克思不但成功地进行了生物学隐喻,其建立在"二分"演化观念上的劳动价值理论还为演化分析提供了一个微观基础,从而构建了一个从商品到劳动再到人的因素的演化微观分析框架。技术与制度变迁理论是马克思本体演化思想的应用和体现。马克思的演化思想不仅具有系统发生下社会历史制度演化的宏观分析,还有个体发生下的演化微观基础及其动力机制分析,这对于解决现代演化经济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龚浩群 《开放时代》2014,(3):181-197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描述和分析当代泰国以丛林为发生场域的社会变动:第一,佛教改革运动的代表人物佛使比丘通过丛林修行产生的佛教思想及其倡导的禅修实践,是当代泰国知识群体重构公民—文化身份的重要依据;第二,1976年十月惨案后在泰国边境丛林加入泰国共产党的学生运动分子,他们中的部分人试图重新建构公民的政治权利;第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到关注的社区森林法案运动向我们展示了人与土地的天然联系被建构为公民的政治、社会与文化权利,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遭到地方社区和公民社会的抵抗。丛林并不是一个与主流或现代文明隔绝的空间,相反,二者之间的对话、妥协和相互激荡正是社会活力的来源。本文的结论部分将试图探讨丛林的象征意义、社会变迁机制和包容的公民身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文秋 《经济论坛》2006,(16):128-129
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群居社会,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和纠纷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对于我们今天这个现代化社会来说,人与人的交往形式日益频繁和多样化,发生矛盾的可能性更是加大。现代社会当中对于纠纷的解决机制主要有自立救济、社会救济和公立救济。当事人对于不同发救济机制可能产生不同发成本支出,成本的多少可能直接影响当事人对于解决机制的选择。本文试图针对纠纷当事人采取何种方式解决民事纠纷,以及采取回避诉讼机制解决纠纷对于建立法治社会而发生的不利后果,利用微观经济学的方法做一论述。一、各种纠纷救济机制的成本问题1.诉讼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劳动争议机构的设立和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劳动争议处理方面的诸多问题,提出应强化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职能,尽量把劳动争议解决在基层,并重新设计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建立"裁审分轨,各自终局"的双轨制,同时建议建立劳动法庭,改革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机制以完善我国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以利于劳动争议双方合法权益的保护,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市场调节,形成新型市场均衡的劳动资源配置机制,促进劳动资源的有效配置,成为我国劳动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从纯粹的形态上划分,劳动资源配置机制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完全市场调节的劳动资源配置机制;第二种是完全行政性的劳动资源配置机制;第三种是有控制的市场调节的劳动资源配置机制。我们作出这样的划分的前提是将经济制度划分为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三种纯粹的形态。每一种劳动资源配置机制都不能独立存在于它  相似文献   

15.
员工知识分享行为已经引起学术界足够重视,但对工作场所中知识隐藏行为尚缺乏深入了解。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资源保存理论,利用306名智力型企业知识员工一手数据,构建了一个带有调节的双重中介模型,检验了组织心理所有权对知识隐藏的影响机制,包括组织公民行为和公民疲劳的中介作用及变革型领导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组织心理所有权负向预测知识隐藏行为;组织公民行为与公民疲劳在组织心理所有权与知识隐藏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变革型领导正向调节组织心理所有权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并调节组织公民行为在组织心理所有权与知识隐藏之间的中介作用,该中介作用在变革型领导水平高时更强,在变革型领导水平低时相对较弱。研究结论不仅可以丰富知识隐藏、公民疲劳等理论,还可以为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个人收入分配上的平等、效率和公平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 ,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它关系到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要处理好这个问题 ,首先应对平等、效率和公平及其关系有一个足够的认识。笔者认为个人收入分配上的平等有三个层次上的含义 :一是收入机会上的平等 ;二是收入结果上的平等 ;三是收入实现上的平等。如果社会上存在获取收入或高收入的机会 ,每一个人都能按市场竞争规则平等地去争取 ,就是机会平等 ;反之 ,就是机会不平等。如果每一个人获取的收入与其贡献(提供的劳动、资本、技术等)相称 ,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大概要经历三四十年时间,要在收入增长的时候来迅速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就是一手给你装钱,另一只手就要从你口袋里拿些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我们不能从一个平均主义再搞到一个福利主义,从过去的大锅饭、低工资、低收入的平均主义再走上一个高福利、高赤字、高债务的福利制度,这是不行的.所以我们现在提出来一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社会统筹加个人帐户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是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基本上要靠自己的劳动积累,在几十年的劳动积累中拿出一部分来作自己的医疗和养老保险,不可能让别人的劳动来养你的老,即再走高福利  相似文献   

18.
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在全社会形成融洽和谐的社会关系,而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具体体现。劳动关系和谐与否。不仅关系到劳动者和家庭安康,更关系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因此,我们应该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原则,围绕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和调处等环节,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等以促进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形成,使劳动关系各方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共谋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水平的存在这一假设基础上的。在这一前提下,一个商品的价值就等于生产这一商品所消耗的个体劳动所凝聚的劳动价值,从而导出劳动创造价值这一科学结论,并由此建立了劳动价值论和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将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水平的存在作为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我们认为,那是他巳清楚地意识到:一个商品的真正的在社会上的价值与该商品所耗费的个体劳动所结成的劳动价值,是有区别的,不是同一的东西。前者属于市场的范畴,受市场供求关系、个人偏好及社会时尚的影响,是一个变数;后者是属于私人劳动的范畴,是一个体劳动在该商品上的实实在在的劳动消耗,是不变的定数。与此同时,马克思也最明白,他要论及的、也是人们通常所指的价值是前者而不是后者。因此,他要得出是劳动创造了价值这一结论,就必须使前者与后者保持质和量的一致,即使前者有变化也不能让人认为是市场因素引致的。由于市场与价值的关系确很密切,客观存在,那么为了达到上面的目的,只有要么不顾现实硬性抽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对劳动者或者公民在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时获得物质帮助,以保障基本生活权利的制度。事业单位在发展中,招收了聘请人员,这些人员的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