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宝贵资源。目前广东各地区的人才资源分布不平衡,人才流动不尽合理,特别是欠发达地区人才紧缺的现象还比较严重。通过对粤西地区人才流动意向的调查、分析,得出了粤西地区人才流动意向具有人才流动趋势较大、人才向发达地区流动的意向很强等十大特征,并分析了这些特征形成的原因,进而为粤西地区如何留住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一、新时期人才流动的特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人才流动已成不可阻挡之势,并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流动的导项任日趋扩大,吴作自现为“三跨”:其~,跨国界。其工,跨地区。其三,跨县(市)乡(镇)。一是流动的择业供不顶洞强,已从过去计划体制下的调配式流动升级到时下的跨行业、跨企业和跨所有制流动。从目前人才流动的总体情况看,主流是好的,有的地区和企业通过人才的流动,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轨变型,建立起了适应市场、适应竞争、人尽其才的人才机制,加快了人才建设的步伐。但由于市场经济体系处于初级培育阶…  相似文献   

3.
封洁  王惠忠 《经济师》2005,(7):131-131,133
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但山西省人才流动表现为逆差状态即人才流失,已严重影响了山西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文章通过对人力资本的供给进行经济学分析,并对山西省稳定人才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胡纪尧 《经济师》2011,(3):235-23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竞争日益剧烈,人才流动日趋频繁,合理、正当的人才流动是有益的,但人才流动也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特别表现为人才流动中企业信息秘密的流失,这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止,以保护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近年中国高素质人才由中西部地区大量向东部地区迁移,沿海大城市是高素质人才最主要的吸纳地。与高素质人才流动有关的区域不平衡问题,已经对全国不同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应该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合理配置问题,积极引导他们按照国家的发展战略,向重点建设地区流动,为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李森  付永华  周九常 《经济师》2006,(3):126-12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竞争日益剧烈,人才流动日益频繁,合理、正当的人才流动是有益的,但人才流动也对企业带来负面影响,特别表现为人才流动中侵犯商业秘密的现象十分突出。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止人才流动造成企业秘密信息的流失。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下,人才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其配置也遵循市场规律,而市场配置的驱动机制主要是供求机制,当地区人才需求和供给不平衡时,人才资源会在地区间转移。首先界定了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的衡量指标,然后从人才供需的视角探讨了区域人才流动理论,利用ARIMA模型,采用1990-2012年的统计数据,分别预测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2013-2020年的人才需求和人才供给情况,并依据预测值分析了区域人才流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未来几年,人才资源流动更多地表现为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向东部地区流动。  相似文献   

8.
适应WTO人才需求调整我国人才配置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过渡性市场经济体制将逐步转变为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人才需求走势必将依据市场经济所要求的轨迹发展,人力资源配置机制、人才流动区域、人才素质要求、人才培养模式等都将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9.
人才流动的机会成本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概念用于分析人才流动的原因,认为人才的相对经济地位是影响人才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强调改善和提高人才的相对经济地位对于稳定人才和引进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个和谐稳定的团队是企业不断发展进步的保障,而人才流动是当今劳动力市场的必然趋势。市场经济需要人才流动,但从建筑企业角度看,人才的流失对于企业职工队伍的稳定,企业目标的实现将产生不利影响,由此产生的问题成为国有建筑企业管理者必须解决的。本文拟从国有建筑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分析入手,探讨留住人才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资源配置的市场调节、政府调节、双重调节机制,以及我国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双重调节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选择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日本的政府协调型主导市场经济模式和韩国的政府干预型主导市场经济模式等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模式为分析对象,通过对上述国家四种模式中的双重调节作用进行比较,基本结论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有效发挥对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双重调节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发挥和完善市场机制的作用,推进技术创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是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之一;充分发挥政府在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导向性作用,以迅速提升我国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张静  邓大胜 《技术经济》2021,40(3):108-118
近年来各地方政府出台了大量人才政策,政策重点从以往的聚焦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转向形成覆盖高层次科技人才、青年人才、甚至应届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顶天立地"人才政策体系,以形成地区科技人力资源集聚规模优势.由于我国尚未建立科技人力资源统计规范和制度,以往相关研究主要采用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等范围较窄的统计指标进行替代,难以适应国家和地区人才宏观管理需要.因此基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科技人力资源内涵界定,探索提出适应我国基础统计资料现状的地区科技人力资源测算方法,测算2001—2017年我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科技人力资源规模和结构,认为我国科技人力资源仍呈现东部高度集聚,中、西部规模较小的特征.进一步构建面板模型实证检验科技人力资源聚集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产业规模、创新活力、文化教育和居住环境是核心层科研人员集聚的重要因素,但范围更广大的科技人力资源集聚与地区薪酬水平、研发投入强度和生活成本不相关;高技术产业规模、文化教育水平是东、中、西部科技人力资源集聚的共同影响因素,此外东部地区受到地区薪酬水平、创新活力和生活成本影响更显著,西部地区则仍受到地区经济发展的显著影响.因此,本文建议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继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作用,中、西部地区重视打造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平台,逐步减少政策对人才流动的直接干预,通过科技力量布局倾斜间接引导人才向西部地区集聚.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台湾地区技术创新模式经历了简单模仿创新、消化吸收模仿创新、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变和自主创新4个演变历程。与技术创新模式阶段性变化相适应,台湾当局采取了相应的人力资源开发培养计划,经历了人力资源开发、高技能人才开发、重点科技人才开发和创新型人才全面开发4个阶段。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相匹配,满足了台湾地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人才的需求。借鉴台湾地区的成功经验,基于中国大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提出东部与中部、西部应在充分利用自身后发优势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4.
盖静  鹿爱莉  孙志伟  张华 《技术经济》2009,28(10):60-64
本文针对我国铜矿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建立了我国铜矿资源技术经济评价模型,并利用矿产资源技术经济评价软件系统,对我国铜矿资源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我国317个未利用铜矿区中有49个矿区的资源储量是经济的。最后,采用品位-吨位曲线表示了铜矿石品位和资源储量的关系,采用成本-吨位曲线表达了我国铜矿资源经济评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转轨时期"市场成长"背景,将我国的经济周期分为体制性波动和市场性波动两个方面。进一步,根据改进的Koren和Tenreyro分解方法将我国的地区经济周期分为体制性波动、市场性波动和其他波动三个方面。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周期呈现出市场性波动和其他波动不断增强,体制性波动不断减弱的长期趋势;东部地区的市场性波动和其他波动要显著大于中西部地区的市场性波动,中西部地区的体制性波动要显著大于东部地区的体制性波动。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程度是我国地区经济周期差异化的重要原因,而稳步的区域市场化推进策略,培育完善、健全的全国统一市场机制是实现我国经济周期"高位收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对高校教师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及规避的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高校的竞争已日趋激烈,而竞争的根本在于高校优质的教师人力资本。优质教师人力资本的获得需要进行投资,但高校教师人力资本投资存在风险,如何规避风险成为高校关注的焦点。本文对高校教师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进行了界定,认为高校教师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主要表现为对教师投资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深入分析了高校教师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认为主要是由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方面造成的,外部原因是由于市场供求的不平衡所决定的,内部原因是由于教师人力资本载体一教师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和高校的体制缺陷所决定的。并提出了要从高校、教师自身和学生三方面入手,即学校方面要进行高校管理改革;教师方面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学生方面要提高学习热情,来共同形成高校教师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规避体系,来规避高校教师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为高校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和《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人力资本投入差异进行分析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且近年来仍没有明显下降的趋势,而近十年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力资本投入差异已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观,利用2001-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发现,无论在全国范围内还是在区域范围内,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均没有随着城乡居民人力资本投入差异的缩小而降低,主要是由教育资源失衡、学历层次不同、劳动力市场扭曲及歧视性择业等因素造成的。因此,在缩小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力资本投入差异的同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增加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村居民比重、统一劳动力市场、引导居民树立正确就业观等,消除其他因素的制约,才能达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具有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如何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及时空特征,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首要任务。基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构建涵盖新质人才资源、新质科学技术、新质产业形态和新质生产方式四个维度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Critic-Topsis综合评价法、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考察我国30个省份2012-2021年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差距及动态规律。研究发现:2012-2021年,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但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多数省份的新质人才资源、新质科学技术、新质生产方式和新质产业形态制约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区域差距呈现不断缩小的态势,东部地区区域内差距最大,东部与东北地区区域间差距最大,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差距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距。该研究识别了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演变特征,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科技人员外流严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俄罗斯政府为了复兴科技人才在国际上的霸主地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高科研人员工资待遇,制定青年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吸引顶尖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等。近两年来,俄罗斯科技人才数量及质量有所改善,科研实力与创新能力日益强大。俄罗斯人才培养及激励政策对我国科教人才发展战略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阶段的特征表现为债券市场发展缓慢,为了扩大我国直接融资规模并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需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本文以我国债券市场的主体---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例,分析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状以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以1993-201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发行额和股市筹资额共20年时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建立相关性模型,通过回归模型进一步实证研究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发现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发行额与国民生产总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银行间债券市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该市场规模的扩大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从而说明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创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