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关于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归责原则问题,一直众说纷纭.本文认为我国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应采用以过错原则为主,同时辅助无过错原则标准,并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4.
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案件逐年增加,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正确处理知识产权纠纷,首先和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确定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这个问题的法律理论和实践是中国长期存在争论的课题。本文对过错原则和无过错原则进行系统分析,并考察TRIPS协议及不同法系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例,结合我国现状,分析这一在理论研究及审判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期对完善我国知识产权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侵权行为法作为一门重要的部门法,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其拥有巨大的社会功能,所以对侵权行为法归责问题的研究也日益凸显其重要性。文章从宏观角度对侵权归责做了一个论述,并提出了对这一问题的观点,以期完善我国的侵权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6.
贺翀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6(1):93-94
消费侵权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确定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根据和标准。章认为消费侵权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有:过错责任原则,推定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7.
迄今为止,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演变路径依次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合同相对性时代无责任原则;第二阶段是过错责任时代;第三阶段是严格责任时代;当前,基于效率与公平的平衡考量,产品责任归责原则进入严格责任与过错责任并存的二元归责时代。 相似文献
8.
丁淑君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18):114-114
归责原则是国家赔偿制度中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总原则。我国借鉴世界各国的立法经验,采用违法原则为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9.
行政赔偿归责原则是确定行政主体侵权责任的根据和标准,在行政赔偿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1995年国家赔偿法采取了违法责任原则,2010年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虽然在总则中取消了违法归责原则,但实际上仍然以违法原则为归责原则。违法归责原则难以解决滥用自由裁量权、事实行为、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行政失职等的行政赔偿问题。从完善行政赔偿归责原则入手,进一步扩大中国的行政赔偿范围,最大限度的保护和补救公民的合法权益,从而真正实现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10.
不科学的概念不可能造就科学的法律制度,这既是基本推理也是最简单的法理。多年来学者们对于归责原则这一侵权法的核心问题纷争不已,且大都只是单纯地从民法或法制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甚至是各说各话。如果从概念学和逻辑学的角度出发,对归责原则的概念进行科学地剖析,在厘清了归责原则和归责事由的关系的同时,在实质上也就重构了侵权赔偿归责原则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构建旅游产业生态管理系统,从机制性根源和体制性根源看有其必要性.旅游产业生态管理系统是一个边缘交叉性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旅游产业运行对旅游产业生态系统的多重影响,规范旅游产业系统的经营管理行为,协调各相关产业之间的关系等.旅游产业生态管理系统所面临的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此,应优化旅游产业内部系统的协同效率,获取专业化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深化与旅游产业系统上、下游之间的协同关系,快速响应市场;把握关键环节,推动旅游产业生态管理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HE Ying 《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4)
伴随着社会的转型,我国政府的行政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行政价值观念的重构,标志着中国行政管理正走向现代化。我国行政价值观念的转变具体表现为:由经验的行政价值观念转向理性、科学的行政价值观念;由集权的行政价值观念转向民主的行政价值观念;由人治的行政价值观念转向法制的行政价值观念;由权威行政的价值观念转向服务行政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3.
14.
林业行政强制制度是我国行政强制法律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依法治林及林农合法权益保护。我国的林业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在木材运输管理、植物检疫和植物新品种保护等三个领域创设了16项林业行政强制行为。通过对林业行政强制立法的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得知,除由规章设定的"通知品种权人缴纳滞纳金"这一行政强制执行方式以外,我国的15项林业行政强制立法与《行政强制法》的规定相吻合。《森林法实施条例》对《森林法》中"有权制止"这一"暧昧的制定法"解释为"暂扣木材",是一种合理的行政解释裁量,应予尊重;而综观《森林法》的全部规定可以发现,森林公安机关可以成为"暂扣木材"这一行政强制措施的适格实施主体,这一发现得到了法律实践的验证。 相似文献
15.
IPO核准制中发审委员是否会因其审核的质量而被证监会问责?文章运用2006-2012年中国 A 股市场审核发行的新股数据发现 ,在发审会的7名发审委员中,未达到最大可能任期就被撤换的人数与公司上市当年发生业绩变脸的概率之间显著正相关.这表明证监会知晓发审委员的审核质量,但并没有对审核质量不佳的"问题"发审委员进行公开问责,而是代之以隐性问责 ,即在发审委换届时将其撤换.这一发现支持了 IPO注册制中将审核权下放到交易所从而提升监管独立性的举措 ,也为注册制中聆讯委员会制度的建设提供了启示.文章认为,披露更多的审核信息 ,增加对审核人员的奖惩力度,是提升 IPO审核有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行政法授权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物权的行政管理,其具体行政行为可以有效地保证物权的安全,为物权的充分行使提供良好的法治条件.但要使行政机关更加科学有效地保护物权,则必须坚持"公共利益"界定法律化、行政行为程序法制化、行政救济制度法治化,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物权登记制度,完善国家行政补偿制度,大力推进物权行政保护制度化建设,不断完善行政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国内外学者对企业责任制内部结构的研究成果,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焦点小组讨论、预试等方法确定企业责任制内部结构调查问卷,利用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312份有效样本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于中国社会和文化背景编制的企业责任制内部结构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中国企业背景下责任制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责任环境、责任体系、控制与支持、奖惩机制4个维度。最后提出企业责任制建设的思路及后续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SA8000与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无论是消费者、中介组织、企业以及政府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已十分重视,SA8000标准也逐渐成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又一张通行证。本文先介绍SA8000标准及其影响,然后过渡到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并就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分述为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对顾客的责任,及对社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政府责任内涵的广泛性和本质的复杂性,导致了其在实现过程中遭遇的一系列困境,同时也催生了若干责任追究机制的产生和逐渐演进。从行政问责制到高官问责制,体现了政府责任诉求在制度层面的逻辑演进经历了制度内涵、价值原则以及制度程序的深化与聚集,这使得政府责任的实现路径日渐清晰。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后,乡镇企业的兴起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也给农村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使其负面影响甚至超过了正面贡献。在建设新农村的大形势下,企业必须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处理好追求自身经济利益与保护农村环境的关系,致力于农村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