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雪芹  张贵  高梓雅 《财会月刊》2023,(15):132-137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战略演变的核心在于不同生命阶段创新目的的实现和不同目的之间的衔接转换。在解析企业的创新生态战略基础上,基于“创新目的性—主导战略—适配机理—竞争优势”的演变逻辑,构建生命周期内创新生态战略演变框架。分析发现:企业初创期重点嵌入依附一个外部支持性创新生态而实现更好的创新内能积累,以获取孵化生长优势;扩张期重点构建主导一个企业生态系统而协同创造更大价值,以获取共生整合优势;成熟期重点推进企业生态系统的演化重构而实现更好的外部环境适配,以获取变革再造优势。  相似文献   

2.
提升创新质量是制造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综合考虑多层次影响因素并发耦合对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有助于在整体剖析创新质量影响机理的同时,把握不同驱动路径之间的差异性。本文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从整体上构建多层次影响因素,探究制造企业创新质量要素间并发耦合因果关系和路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基本特征、高管特征和外部环境三个层面的任意单个前因变量都不构成制造企业提升创新质量的必要条件;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内外资源驱动、市场竞争激励下高管驱动以及盈利能力缺失下环境和高管共同驱动三种路径提升创新质量,这表明创新质量提升存在多重路径;此外,企业规模与融资约束存在“互斥”效应。本研究可为系统探究制造企业创新质量驱动机理提供新思路,为有效激励企业实施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论文以“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如何联结各利益相关方,应用数字技术来共同创造价值”为核心,以海尔食联网与衣联网为案例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双案例研究方法,对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进行动态能力视角下的价值共创实现机理研究。研究得出,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的动态能力可以从环境感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与优势重构能力三个维度进行解构;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实现机理分为产品“内生态”、资源“外生态”及服务“一生态”。研究结论为商业生态系统构建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拓展了数字时代价值共创理论的适用边界,为制造业的商业生态系统动态能力培育提供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卓越绩效模式是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的有效手段。创新是带有氧气的新鲜血液,是企业的生命。文章结合实践阐述了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创新的驱动作用,形成了"绩效驱动→持续创新→提升能力→卓越绩效"的理论框架,并对卓越绩效模式下企业如何保持持续创新提出延伸思考。  相似文献   

5.
智能化时代的商业模式特征及创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工业4.0(智能化)的核心是信息物理的深度融合,本文以信息物理交互为视角,从纵向集成(企业内部信息集成)、横向集成(单产业链信息集成)和智能平台(多产业链信息集成)三个层面,分析和阐述了智能化时代商业模式的特征及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一是纵向集成,智能化将塑造“基础网络—数据平台—定制生产”三层次生产模式,并最终形成企业智能化“价值平台网”,从而实现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模式创新;二是横向集成,智能化将从“价值链层”、“产业层”和“生态层”三个层面引发以产业为主体的商业模式创新;三是智能平台,智能化将塑造以平台(智能制造平台和智能终端平台)为主体的“厂商—终端—消费者”三维商业模式,分别从价值创造、数据能力、跨界经营三个层面引领商业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以及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提升我国的资源管理与环境治理能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应运而生。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通过加强生态文明监督力量、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供动力和长效约束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基于审计实务创新和审计保障机制创新两个层面构建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创新理论分析框架,并将审计实务创新分为审计实施过程创新、审计评价体系创新和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创新,审计保障机制创新分为审计制度保障创新、审计数据保障创新和审计人才保障创新。在该理论框架基础上,剖析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面临的主要困境,明确提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创新与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聚焦智能制造企业如何实现平台商业模式创新这一问题,按照资源基础-组织行为-创新绩效的理论分析框架,选择小米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方法,研究智能制造核心企业发挥数字创新的驱动效应。研究发现,智能制造核心企业通过数据资产的网络嵌入,实现平台商业模式的创新,包括用户运营模式创新及价值攫取模式创新,还揭示了企业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机理,并建议企业应分阶段、按步骤地实施数据平台商业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8.
基于设计创新驱动的中小型制造企业生态化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经济》2017,(10):9-14
中小型制造企业有别于大型企业,其生态化发展的道路也有所差异。相较于技术创新,设计创新具有成本投入低、周期短等特点,更适合经营灵活、资本和研发能力有限的中小型制造企业生态化发展的需要。本文从设计创新出发,以中小型制造企业为对象,梳理了当前企业生态设计创新的理念规划和实践方法,从生态发展的角度分析了Norman提出的"本能—行为—反思"3个设计层面的内涵和表征,寻求一条"物—人—社会"逐步深化的设计创新维度,进而构建了系统化的企业生态设计理论框架,并对每一种维度下可行的具体设计创新方法进行了论述,为中小型制造企业生态化发展提供系统化的策略思路。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作为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业态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推动下,已进入到技术快速渗透、产业深度集聚、平台全面融合的新阶段,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从生态学视角,创造性地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可构建数字经济生态系统,并在复杂系统理论的启发下,深入分析数字经济生态系统的运行机理。通过梳理数字经济演化历程和数字经济2.0时代的主要特征,可推出我国数字经济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为促进我国数字经济生态系统朝着互利共生的方向协同进化,应加快微观企业数字化转型及生产方式变革、培育并激励数字生态系统中核心数字人才、完善数字经济生态环境、提升数字经济生态系统的协同共生效率。  相似文献   

10.
戴建平  骆温平 《财会月刊》2023,(17):137-144
本文立足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多边价值创造视角,从供应链数据质量、数据透明度以及数据驱动协同度三个层面剖析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面临的现实问题,并结合平台理论、价值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提出支撑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三个关键核心能力,即供应链数据处理能力、数据融合能力以及数据治理能力,详细探讨能力内涵与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关系。在建构能力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各主体多边价值共创,剖析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机理,提出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路径:一是构建供应链数字化映射,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强化供应链数据质量管理;二是加快数据融合,为数字化供应链提供数据互联共享,提升供应链数据透明度;三是提升数据治理能力,通过数据驱动供应链协同,实现供应链网络化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11.
梁玲玲  张悦 《财会月刊》2023,(2):145-152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我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高质量的制造业作为支撑。目前全球制造业进入新一轮技术升级周期,创新促进制造业重新洗牌。然而,制造企业在创新质量的提升方面仍然面临极大挑战。本文基于TOE框架构建了驱动制造企业创新质量提升的多因素模型,并应用fsQCA方法对收集到的382家制造企业进行了组态路径的分析。结果表明:单个因素并不足以构成驱动制造企业达到高水平创新质量的必要条件;驱动制造企业实现高水平创新质量的组态路径有3条,即数字技术驱动下的组织韧性和IP管理路径、数字技术驱动下的政府主导型路径及产业链整合能力驱动下的组织韧性和IP管理路径。造成低水平创新质量的组态结果有2条,与实现高水平创新质量的组态结果是不对称的;在一定的情境下,前因条件之间存在相应的替代关系。研究结果揭示了制造企业实现高水平创新质量背后的复杂成因,以期为制造企业根植于自身情景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创新质量提升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已成为基础性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探讨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的实现机理,揭示数据要素驱动企业价值创造的微观机制,有助于企业树立数字经济时代的竞争优势。本文基于数据生产要素的经济特征,从集聚化、能力化、融合化、价值化四个维度揭示数据要素化的实现机理,并构建多主体参与、数据要素驱动、全要素共同作用的数据要素价值创造机制,提出集聚、融合、协同的数据要素价值创造实现方式。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管理启示:设计“业务—数字”双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业务与数字化协同发展;提升企业“数实融合”能力,形成以数据驱动的数字化经营模式;培育多元参与、网络化协同的数字平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协同创新。在新时期,区域协同创新呈现共生演化的特征。借鉴生态学理论构建“态”—“势”—“流”的三维度创新生态位区域协同创新理论框架和综合评价体系,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协同创新水平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协同创新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城市间发展差距较大。系统创新态、创新势和创新流呈现波动性增长,其中创新流对系统协同创新的贡献较小。京津冀协同创新模式经历了从单利共生向差异互利共生的演进过程,当前处于差异互利共生向均衡互利共生的演化阶段。应进一步巩固协同创新基础,聚焦三地间价值共创,充分发挥协同创新溢出效应。同时,应加快建设更加开放的创新生态,致力于建成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全国创新驱动增长新引擎。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在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具有众多的相似性,近年来出现的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更加全面、系统地研究企业创新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应用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搭建中小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逻辑结构,并以山东省为例,从系统要素和运行机制两方面分析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现状和困境,最后从增强创新能量的内部转化效果、明确创新生态位、与其他创新组织的互利共生以及优化外部创新环境这四个角度提出山东中小企业优化创新生态系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9 年 6 月 13 日,国家工信部正式发布了第一批“小巨人”企业名单。淤小巨人企业迎来了蓬勃的发展,本文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梳理并分析了小巨人企业的生态系统构建,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探究了小巨人企业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从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层、内圈层、外圈层,构建出九个指标体系,并与小巨人企业为例,进...  相似文献   

16.
绿色创新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源,但目前对此尚未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理论认知框架。基于系统论的角度梳理制造业绿色创新研究现状,提出以“物理—事理—人理”(WSR)方法论为指导的制造业绿色创新指数三维模型。其中:“物理”层面重点阐释制造业绿色创新指数“是什么”的问题,即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制造业“资源—环境—生态—效益”复合系统协同运行状态;“事理”层面剖析制造业绿色创新指数提升过程中“怎样做”的问题,即制造业“资源—环境—生态—效益”复合系统关键调控机制;“人理”层面解释制造业绿色创新指数发展过程中“最好怎么做”的问题,即制造业“资源—环境—生态—效益”复合系统的管控立法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别从外部竞争环境、资源与能力以及网络和平台多个视角,综合应用跨国公司理论、动态能力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企业数字化对国际化影响机制研究的整合分析框架,并归纳出三条核心影响机制:获取竞争优势、提升动态能力和构建生态系统。首先,企业数字化有助于克服跨国公司的外来者劣势、建立后发优势,从而促进企业国际化;其次,企业数字化有助于提高内外部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企业动态能力,从而促进企业国际化;最后,企业数字化有助于构建商业生态系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从而促进企业国际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为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企业国际化提供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面对激烈的的市场竞争,企业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生存和发展。无论是企业技术创新还是企业的制度创新,都需要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的有效配合和适时推进。这是因为,首先,组织结构创新有利于企业核心能力的提高。在短期内,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当前产品的价格、性能等属性,但从长远看,企业竞争优势则来源于其核心能力的持续提升。人力资源是核心能力最重要的载体,而改变传统组织模式对人力资源的束缚,必须通过组织结构创新才能实现。其次,组织结构创新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动态能力。“动态”是指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能力”是指对市场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和应变力。企业组织理论的一个重要法则是。组织结构变革与创新的目的是使组织不断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制度经济学所提出的“制度是第一生产力”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这里可以解读为:组织结构创新是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最重要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在分析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上,从两大视角阐述了大数据环境下的商业模式创新:一是从企业自身角度,分析了商业模式在价值主张、客户细分、关键业务、盈利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二是从产业链视角,根据产业链不同环节盈利模式的不同,提出了数据自营模式、数据租售模式和数据平台模式三种新兴的商业模式。这为企业在大数据时代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提供了一个创新的系统性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0.
刘春玲  郭君  袁琳  王淑营 《物流技术》2010,29(15):109-112
以生态工业园视角研究了集群式供应链物流逆向化,首先分析了生态工业园与集群式供应链两者耦合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耦合的驱动层级、驱动机理和驱动模式等,为耦合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对生态工业园的构建起到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