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向晓梅  张超 《亚太经济》2020,(2):142-148+152
海洋经济作为大湾区重要的内在属性,在深化广东与港澳合作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广东的海洋第一、二产业已初步形成产业链条,而港澳地区则拥有先进的综合海洋服务业,两者互成明显的比较优势和互补优势。目前,应积极构筑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王红 《特区经济》2024,(2):28-32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21世纪我国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布局,其重要内容就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一体化。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动力来看,既来源于建立统一要素市场、科技创新联动、人力资本自由流动、地理空间界限淡化等内生性动力,也离不开完善交通与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政策红利等外在驱动力。当前,健全大湾区要素市场一体化,搭建区域创新创业空间平台,建立聚合、兼容、开放市场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便捷、可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以及制定区域均衡发展战略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和发展引擎,其与大湾区的协同发展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了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统计部门公布的相关经济数据和人口数据,综合运用空间引力模型、比较优势模型等,从经济引力协同度、产业结构协同度、人才比较优势协同度、和营商环境协同度4个方面创新构建了深圳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综合协同发展指数模型(CDI)体系,对深圳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各相关城市的协同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6.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存在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条件和基础,但当前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体制机制障碍,行业同质化竞争和区域发展不平衡3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组建"中央政府"牵头的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委员会;促进和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找准各自定位,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人员的自由流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实现智能经济的重要发展前沿.粤港澳大湾区内具有良好的科技发展基础和产业制造能力,以及较高的科研水平和人才支持,正在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经济发展模式.针对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智能...  相似文献   

8.
发展广州、深圳、香港等几个地区的邮轮旅游经济是建设"9+2"世界级城市群旅游协同发展互利合作的重要手段。为了研究粤港澳大湾区邮轮旅游发展状况,本文分析了大湾区邮轮旅游市场发展的三个历程,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邮轮市场在2016年已经进入了发展期。随着"国际邮轮港建设"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被提出,大湾区邮轮旅游迎来重大机遇,但广深港三地的四个邮轮母港群之间的融合发展成了一个新的挑战。在大湾区邮轮市场特色不明显、港口众多的情况下,发展邮轮旅游需要建立邮轮港口竞合机制、创新产品分销渠道和发展邮轮旅游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湾区经济是沿海区域经济集聚发展的一种常见模式,国际著名湾区对所在地区及周边发展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带动作用。中国近年来提出打造的粤港澳大湾区正从规划到实施,明确自己的定位并引领区域的发展。综合该湾区优势来看,无论从经济还是社会的视角,中西医融合都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在比照分析国际著名湾区要素配置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并就如何建设国家中西医融合示范区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陆路交通一体化建设是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协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驱动力。当前,粤港澳大湾区陆路交通一体化建设虽进展巨大,但结构不合理、协调机制较弱等问题犹存,不利于协同发展。因此,粤港澳大湾区需以协同规划、共建共享一体化为思路,加速推进陆路交通一体化建设,实现由陆路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向交通运输体制机制一体化的转变,实现协同发展,进而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11.
12.
毛艳华 《南方经济》2018,37(12):129-139
湾区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和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但粤港澳区域是"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和三种法律体系"的跨境合作,这与国际典型湾区和国内主要城市群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因此,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核心问题。笔者在对现有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基础和障碍,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异质性制度下的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实现要素跨境顺畅流通、区内营商规则对接、区域合作机制创新。作为一种成功的异质性跨境合作模式,欧盟基于要素便利流动、市场体制接轨、多层治理合作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启示。因此,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改善营商环境,加强湾区市场体制对接,消除要素跨境流通障碍,强化湾区跨境政策协调,形成湾区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13.
张潇 《特区经济》2020,(12):31-37
粤港澳合作历经"经济特区""珠三角""大珠三角""环珠三角"到今天的"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模式由"带动""互动"逐步向"融合"或"一体化"转变。但粤港澳合作尚存"地方利益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各级政府对区域内经济融合所产生的各类问题反应缓慢、敏感度不足,忠诚合作还有待建立。产业协同发展是城市共赢发展的先决条件,文章以中医药产业为例,在产业协调、产业分工、产业合作等方面探寻建立大湾区中医药产业共同市场的路径,为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路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发展状况,通过选取一系列代表社会发展品质的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得到了社会发展品质指数得分矩阵。经过进一步分析和比较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社会发展质量,可以发现在大湾区城市发展中存在不协调、结构失衡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本文又提出了实现大湾区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建议和路径。这些内容量化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社会发展品质,丰富了理论范畴的研究,对大湾区城市的社会发展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地理数据分析中国形成大湾区的优势,用经济历史数据分析中国经济发展优势,用地理位置流量数据优势定律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分析由此形成定势后的合作分工,最后结合网络经济数据及人口增加数据得出粤港澳大湾区将会发展成全球第一大湾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RCEP协议的签署,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产业链一体化、区域协同创新以及制度协调发展等方面带来新的机遇.大湾区经济基础雄厚,开放型经济优势明显;城市间产业优势突出,互补性强;基础设施完善,物流能力国际领先;粤港澳三地经贸地位差异显著,合作空间大,具备一体化发展的良好现实基础.在RCEP框架下,大湾区应消除区内壁垒,持续推进市场一体化;发挥港澳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区域产业链重构;整合国际创新资源,深化区域创新合作;对标RCEP协议,加快实现制度的衔接与协调,实现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通过协整分析、VAR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金融中介效率、保险市场发展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存在长期促进作用;第二,金融中介效率、保险市场发展、证券市场发展是大湾区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
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之间的规则衔接,关系到粤港澳大湾区能否更好融合发展.推动规则衔接的实践逐步形成了一些经验,这些做法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的可选模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优化完善.可考虑的思路有三个:一是填补规则空白,建设有利于实践的趋同体系;二是三地规则标准应就高不就低;三是在保持原有规则差异的前提下,内地小切口放宽重点领域的政策.从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创新、互转互认、单向认可、畅通法律要素流动、联营合作、探索区域协同立法等方面进行评估分析,探索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