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渤海部分早期油田已进入开发的中后期,利用低产低效井侧钻新井眼是提高剩余油气动用程度的有效手段之一。针对大斜度井开窗作业的难点,从开窗作业准备、刮管通井、斜向器的下入、开窗作业过程控制及窗口的后期保护等方面介绍了大斜度井套管开窗侧钻技术及注意事项,大斜度井套管开窗作业施工难度更大,操作要求更高,应严格控制,保证窗口质量;大斜度井窗口附近容易堆积岩屑,起钻过窗口前应将窗口附近井段循环干净。该技术对大斜度井开窗作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当前的非常规油气藏的逐渐增多,对于常规垂直井测井技术的应用已经开始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水平及大斜度井测井技术与常规的垂直井测井技术相比不但能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提高原油的收采率和一些油层的单井产量。但是,水平及大斜度井测井技术相对比较复杂,体现在是集操作的各个方面。文章对石油生产的现状及开展进行了归纳,并对水平及大斜度井的技术进行解析,为今后的石油生产活动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大位移、大斜度井压裂充填存在着防砂管柱下入困难、现场作业风险高,难度大等特点。文章以渤海某油田为例,针对大位移大斜度井压裂充填工艺设计、管柱下入模拟分析、摩阻计算三方面进行设计。并将井斜为84.12°,水垂比为3.13的A1井进行应用案例分析,选用3.88大通径一次多层充填防砂管柱,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采用Landmark软件对防砂筛管下入摩阻进行计算,分析下入的可行性,优化钻杆方案,使充填效率较设计提升30%;针对层温度低的特点,提出了使用低温酶破胶剂来提高反排效率;最后对相关压裂充填施工工艺参数进行设计,采用低砂比,大排量充填,从而形成短宽缝,达到很好的充填效果。  相似文献   

4.
海上平台成本高,为了能够充分利用井槽资源,所钻的井多为大斜度井及水平井,因此在海上完井的过程中,射孔后管柱遇卡是极易出现的技术难题,而大斜度井超长射孔段射孔作业卡钻风险倍增。结合渤海油田地质特点及开采要求,以及管柱遇卡的原因,从井筒清洁、射孔液优选、射孔器材及射孔管柱优化设计等方面展开研究,进行了射孔弹射孔后弹屑分析试验,并对射孔后套管剩余强度进行了模拟分析,可有效防止套管变形。在满足油藏要求的前提下,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渤海油田超长层射孔段的管柱防卡技术,可有效规避射孔后造成压差卡钻、砂卡、管柱断裂等复杂情况。该技术已在渤海油田多口超长层大斜度井进行了应用,均取得较好的应用结果,其中海34井效果最好,实际产量超过配产的33.98%,为大斜度井超长射孔层段射孔作业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油田井型针对定向井以及大斜度井两种类型进行研究,其水平位移一般都超过2000m,井斜均达到40°,主要应用常规偏心定量分注方式,但是这种类型方式存在较为明显的不适应性特征。同心管分注方式也无法实现投捞测配相关操作。因此,针对大斜度井多分注工艺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开发形成大斜度井多级分注技术可以充分满足多种操作需要。通过现场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大斜度井多级分注工艺技术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深井灰岩破碎地层取心效果受到地层岩性、地层倾角、取心工具和工艺等多重因素影响较大.本文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一间房组严重破碎灰岩地层的取心,总结了TH12382井在该地层连续取芯70米的经验和教训,从取心工具、工程参数、岩性分析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可明显提高该地层的取心收获率.  相似文献   

7.
陆地某油田所处断块结构复杂,低渗透难动用储量和非常规油气藏储量丰富,经过50多年的开发,已进入开发后期,出油量下降,含水量大幅上升,开采难度增大。对于该油田大斜度井进行分段压裂完井是开采低渗透油气藏的最佳方法,对提高单井产量有重要作用。大港油田主要应用的是以套管固井配合滑套分段压裂为主体的分段压裂完井工艺。该工艺具有固完井分段压裂一体化管柱、全通径、压裂作业连续和免钻塞等优点,能够缩短作业周期,提高经济效益。该工艺在某井中成功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行剩余油分布分析等地质研究,进一步认识储层驱油效率,对部署在西江24-3油田的一口开发井进行密闭取心。在H3G、H6A、H6B、H11、H13共5个层位进行密闭取心并进行相应的化验分析。取心井段为12-1/4″(311.15 mm)井眼,使用的密闭取心工具能够获取直径为120 mm的密闭岩心,优良的工具结构能够保证密闭率。密闭取心共计9次,总进尺78.94 m,岩心总长75.31 m,岩心平均收获率95.40%,密闭取心密闭率94.3%。  相似文献   

9.
大港油田埕海二区大部分油井需要措施改造后投产。水力压裂作为油井增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在埕海二区部分新井进行了现场应用,通过对压裂液的优选、压裂技术参数和工艺的优化及现场试验,对于大斜度井的压裂取得了一定的认识,为以后在埕海油田大斜度井实施水力压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坚硬破碎地层特性及目前所用取心钻头、取心工具等的研究,深入探讨了坚硬破碎地层的取心难点,研究了一种适应坚硬破碎地层的高机械钻速的新型PDC取心钻头,不但很好的发挥了坚硬破碎地层孕镶或表镶取心钻头的耐磨性强、稳定性好的特性,也充分发挥了PDC钻头机械钻速大、岩心收获率高、岩心质量好的优良特性。有效提高了机械钻速及取心质量,满足了甲方的要求,同时,大大降低了取心成本及井下复杂事故的发生,做到了高效、环保。最后还探讨了适应坚硬破碎地层的取心部件及装置,以便进一步有效提高取心质量。  相似文献   

11.
随着石油能源的枯竭,在开发边际油田时,大位移井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大位移井钻井液技术也是大位移井技术发挥效果的最大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掌握好大位移井钻井液关键技术,已成为行业所面临的又一大挑战.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大位移井钻井液技术难点及解决难点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常情况下密闭取心都是在砂岩地层进行,钻时和岩性都是常规状况,由于施工经验较多,对于施工的开展和地层的把握有很多可以借鉴的案例。但是特殊岩性地层密闭取心较少遇到,因此在复杂岩性地层取心必然会遇到很多挑战。文章以王徐庄油田Q646-2井密闭取心为例,介绍了密闭取心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认识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T井是盆地中央凹陷区某凹陷某向斜上的一口大位移井,在介绍T井设计简况的基础上,对T井施工中的轨迹控制和安全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T井施工的成功,为油田大位移井钻井施工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4.
对于大位移水平井而言,水平段较长,在钻遏岩性方面存在复杂多变的情况,同时,钻井与地层接触的时间较长,这些原因的存在,使得钻井在作业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技术问题.通常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水平段过长,固井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是由于套管、水泥浆与水平段的延伸方向呈垂直状态所引起的.本文结合作业实践,有针对性地对大位移井钻井井眼轨迹控制对策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以此实现对钻进效率和固井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张汉谦 《化工管理》2016,(30):55-55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油田项目的建设也逐渐发展起来。在油井开采过程中,修井作业是非常必要的,但目前我国油田修井质量管理方面还存在问题,比如操作人员操作不当、使用修井液不当等,会使得油井发生故障,比如油层的堵塞、地层的破坏等。我国每年都会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在油田修井的工作中,所以需要通过努力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提高油田的修井质量,从而保证油田开发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渤海某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为了提高油田产量、实现油田稳产,以套管开窗、侧钻调整井为主。但调整井受油田开发过程中各种井下作业:压裂、注水井、增产等影响,钻井风险增大,尤其是注水井的影响更大。在油田进行注水开发后,原始地层压力由原来静态的压力,变成动态的多压力层系。渤海某油田地层渗透性好,油层厚,随着注水量的增加,地下注采失去平衡、动态变化大、压力系统紊乱,有时异常高压和异常低压地层同时并存,在这种复杂地层和复杂压力体系下钻调整井,井下出砂出水、井涌、井漏经常发生。  相似文献   

17.
欢(东)~双油田经过30多年的勘探开发形成了以注水开发以及注汽开发为主的二次采油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面临各类井固井质量逐渐变差且复查难度大的难题,经过不断的摸索形成了一套以声波变密度为主,以八扇区固井质量测井、存储式变密度为辅助的固井质量测井体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石油工业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浅层油气藏基本已经开发殆尽,深部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成为重点。文章对中亚地区塔吉克斯坦深层油气藏钻完井面临的难点进行梳理,分析了国内外与之类似的油气田钻完井新技术应用效果,推荐了以自动垂直钻井技术、抗高温高密度钻井技术、井身结构优化设计、精细控压钻井技术为主体的深层油气钻完井技术,可有效解决该地区地层倾角大、地质构造复杂、储层埋藏深、井下事故复杂多发等难题,对于推动中亚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提高油田修井质量水平是每个技术工作者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实际中应细心维护,切实保障修井质量。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首先指出了对油田修井质量造成影响的几个主要因素,其次,论述了提高油田修井质量和效果的具体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长水平段水平井施工中的钻完井技术难点进行了深入分,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