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企业价值的衡量,不仅仅停留在固定资产、土地等传统的实物资本上,而是越来越多的体现在人力资本这种隐性的资本对企业价值的贡献上。20世纪60年代,作为人力资本研究理论的代表人物舒尔茨、贝尔克和丹尼森,从理论和实证方面证实了实物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力量越来越小,而企业员工以及他们身上的知识、经验等因素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增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静 《农业经济》2006,(12):47-48
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通常称为"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瓶颈"难题.而"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被誉为"人力资本之父"的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在长期的农业经济研究中发现,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促使美国农业生产率迅速提高和农业产量迅速增加的重要原因,已经不再是土地、劳动力数量或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基于此,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强调人口的素质或质量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人力资本已取代物质资本成为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贫富的关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因此,当今社会报酬递增的源泉在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制度创新.由此可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离不开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理论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本、土地、劳动是古典经济学解释经济发展动因的三大生产要素。60年代舒尔茨(W.Schultz)和贝克尔(G.Becker)将人力资本概念引入经济学分析,使“资本”首次摆脱了具体的物质形态向广义的、抽象的层次扩展。但这种纯粹从经济资源来看待资本的观点仍不足以解释诸多经济现象,对此社会学家提出了社会资本概念,开始关注社会文化和规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近年来,有些学者将社会资本理论用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本文拟对社会资本理论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进行简要地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4.
面对生产常规要素投入作用减弱、政策拉动效果逐渐衰退的农业发展新常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部门推动其增长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选项之一。本文通过实证分析1987-2014期间社会资本对于农业增长的作用,考察了社会资本影响的阶段性差异。总体来说,社会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农业增长的贡献度不断增强。本研究判断社会资本已成为中国农业增长新阶段的主要推动力,未来巩固农业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成果有赖于进一步加大社会资本投入。  相似文献   

5.
台湾农地改革及其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作用陶建平台湾自60年代以来经济迅速发展、腾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经济的高速增长是通过实施外向型“出口导向”工业化发展战略来实现的,而“出口导向”工业化的成功奠基于50年代初的农地改革及其以后的农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改革已经走过了15年的历程。15年农村市场取向的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不仅改变了农村的经济结构和体制,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而且有力地支持了80年代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自80年代末期以来,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深层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出来。这些矛盾和问题集中表现在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的滞缓状态上。进入1992年之后,在国民经济新一轮高速增长和市场经济空前活跃的情况下,农民收入增长滞缓的状况并末出现明显的改观,反而又凸显出种种于农业和农民不利的新情况和问题,其中包括农业贸易条件继续恶化,收购农产品“打白条”,农业资金外流,开发区圈占耕地,以及农民负担加重等等,再度引起海内外舆论对中国农村的关注。与此同时,在农产品价格进一步放开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对农业要不要保护以及如何保护,又成为政策研究中新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农业现代转型必须走协同创新之路农业现代转型的典型范式有二 :工业化带动模式和传统农业改造模式。理论上 ,前一种以刘易斯等人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为代表 ,后一种是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理论的主张。现实中 ,前一模式主要是对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概括 ,后一模式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尝试工业化带动模式未获成功之后转而在实践中探索的农业发展之路。中国农业的现代化改造 ,不可能在工业化带动模式与传统农业直接改造模式之间作出选择。因为二者用之于中国农业发展都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尖锐矛盾。就工业化带动模式而言 ,第一、其设定…  相似文献   

8.
一、9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的增长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转变 从1979年至1988年间的十年经济体制改革,就其经济的增长方式看,具有显著地“由重转轻”特征,即在农、轻、重三大物质产业部门增长格局中,由改革前30年长期持续的以重工业主导增长格局,转向以农业而后是轻工业主导增长的格局,这种不同于以往增长格局的出现,与1979年以来中国政府对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和在经济体制中引入市场机制的改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古利  宋军 《农业经济》1998,(10):30-31
农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础和起点。中国的经济增长,有赖于农业迅速稳定的增长,农业发展问题,实际上是将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问题。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技术停滞是传统农业的最基本特征。不在农业中引入现代技术就不能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  相似文献   

10.
一、农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教育是将农业科技从知识形态物化到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上 ,并转化在农业劳动者身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教育。在农村经济发展中 ,农业教育具有以下效应 :1 农业教育的经济增长效应。196 1年 ,舒尔茨对 192 9— 195 7年美国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计算 ,得出两个著名结论 :一是教育投资收益率占劳动收入增长的 70 % ;二是教育投资收益占国民收入增长的 33%。同样 ,世界银行教育局萨卡罗勃劳斯的研究结论也表明教育投资的收益率远高于物质资本的收益率 ,发展中国家物质投资的收益率一般为 10 %左右 ,而用…  相似文献   

11.
黄胜利  孟音 《农业经济》2001,(12):24-25
一、都市型农业概念的提出都市型农业出现于城市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以资本和技术投入为主,高度知识化、高度节约化、多功能型的综合高效农业。对都市型农业理论的探讨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杜能提出的“农业圈”理论,1935年日本学者青鹿四郎在《农业经济地理》中首先提出了都市型农业的术语,50-60年代,该术语受到更多的美国经济学家的重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发展的关键是向人力和物质资本投资。农业投资在农业发展的因果链中居于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化时期,不断增加农业投资对加速农业经济转型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目前的经济现实对向农业投资以增加再生性资本的各种形式的存量几乎无多大  相似文献   

13.
以有效农业金融政策促进农业优质快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进行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带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使中国走出了短缺经济的时代,走上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轨道。但是进入八九十年代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没有突破性进展,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中国经济二元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制约了中国经济需求的增长。为了中国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必须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在加大农业经济制度改革的同时加大对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投入。制定有效的农业金融改革政策是加大金融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4.
自从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开始,经济学家就开始了对经济增长原因的研究。本文通过对经济增长原因的分析,把经济增长理论依次归结为分工-专业化理论、劳动要素论、结构效应论、技术创新论、收入分配论、制度决定论,并结合中国国情,针对制度决定论做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宜丰县发展特色农业的思路及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要紧紧围绕“农业上台阶,农民奔小康”的总目标,突出发展特色农业,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壮大支柱产业,继续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努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动力,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围绕四高(高起点、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抓好四大(大农业格局、大产业形成、大水面开发、大基地…  相似文献   

16.
浅议城市工商业争向农业“押宝”凰咏90年代以来,轻工、房地产、股票、汽车等先后成为中国经济的投资热点,而农业相形之下黯然失色。然而,近来这种局面有柳暗花明之势。工业资本悄然向农业渗透,演绎出如今中国一种引人瞩目的经济现象。城市工商企业争向农业"押宝"...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与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研究目的、基本方法论、制度变迁主体理论、国家理论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解释等几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马克思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方法论,以生产力理论和阶级理论为基础,在社会分析上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把阶级作为制度变迁的主要担当者,坚持生产力是决定经济增长的第一位因素的观点,并以研究基本制度的革命性演递规律为主要目的;新制度经济学则以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为哲学基础,以其市场产权理论和新古典国家理论为基石,以解释经济绩效为理论目的,并在此问题上从市场产权制度和国家政治制度的层面上坚持了其”制度决定论“。  相似文献   

18.
<正>11月21日,2014第二届中国新农业(食品)产业年会暨全国农业经济高峰论坛在天津市静海县召开,吸引了众多借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农业商家,给天津新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经营模式。2014第二届中国新农业(食品)产业年会暨全国农业经济高峰论坛以"农业大时代"为主题,携手百家县域、知名企业家和各类涉农从业人员聚焦县域、电商、营销、资本等热点议题,共话农业发展趋势,共谋农业发展大计。艾格农业及艾格资本首席执行官黄德钧说,随着近年来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而生产力发展则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区别于以大量资源投入来谋求农业增长与食物供给的传统生产力,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亟需新的生产力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生产力的理论创新,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创新。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大国小农”向“大国强农”的历史性跨越,迫切需要加快形成以高质量为目标、以创新引领为基础、以科技赋能为内核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基本的方向是,着力推进从传统要素到重构基要函数的根本性转变;从能源农业到数智型农业的跨越性提升;从种子技术到“五良法”的匹配性延伸;从大食物观到大国土资源观的创新性配置;从食物生产到农业功能拓展的突破性转型;从农民队伍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系统性培育。要以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能驱动农业强国建设,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古典增长理论虽能解释有形物资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却无法解释无形的知识或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人力资本新增长理论不仅综合了新古典增长理论对于资源配置问题的分析范式,而且解析了斯密的分工引发人力资本积累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本文通过阐述人力资本新增长理论的兴起和发展状况,及其对增长理论的贡献,说明该理论在宏观经济学增长理论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