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四处拜名师学来烙馍绝技2000年10月,30多岁的蒋永超在粮食系统工作,当时粮食行业效益不是很景气,单位连基本工资都难以保证。下岗吧,满街都是做买卖的,但自己一无资金,二无技术,去哪找活路?不下岗吧,工资少得可怜,在家歇着等于虚度光阴,心里犹豫不决。不过,天无绝人之路,最终  相似文献   

2.
王增勤 《销售与管理》2006,(12):14-16,34
下岗 1995年3月,全国粮食系统改革的春风吹到山东费县,30岁的县粮站营业员李怀珍心里犹豫不决:下岗吧。满大街都是做买卖的,自己一无资金,二无技术,去哪儿找活路?不下岗吧,粮店二三十名职工挤在一间门市部里。天天打扑克织毛衣,工资少得可怜,等于虚度光阴。李怀珍相信“天无绝人之路”这句话,因此最终还是选择了下岗,她心想,只要自己努力,老天不会饿死大活人。  相似文献   

3.
<正> 我整夜整夜睡不着。上班不到一年,就下岗了,真闹心!我叫李洪,今年才30岁。1996年毕业于山东济南化工学院,分配到济南化纤厂。1999年因厂破产下岗。刚下来时,倒没有什么感觉,因为大家都下岗了。日子一久,慢慢地意识到什么叫下岗,下岗就是失业,就是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活保证。在岗时,虽然工资较低,但每月还有近300多元的工资,可以维持一家三口的基本生活,但现在什么都  相似文献   

4.
我常年在外地务工,过去,年年都为春耕秋收犯愁:不回去吧,庄稼种不下去,粮食收不回来,一家老小吃什么;回去吧,差旅费加上各种开支,一趟就得花去1000多元,还不算工资损失。现在好了,咱们村里的农机服务基本可以满足全村的春播秋收需  相似文献   

5.
<正>煎饼是山东沂蒙一带常见的农家食品,如果有人靠它挣下了千万财富,并当上了全国劳模,你信吗?专在"吃"上找生意下岗女工开煎饼店1995年3月,全国粮食系统改革的春风吹到山东费县,30岁的县粮站营业员李怀珍心里犹豫不决:下岗吧,满大街都是做  相似文献   

6.
<正> 我叫马胜利,我们夫妻俩都是郑州市灯泡厂的职工,3年前双双下岗。原来,虽说工资不高,倒也过得去。一下子没有了那几百元钱,还真活不下去呢!开始,我也想不通。工作了十几年,说不让干就不让干了,说没钱就没钱了。  相似文献   

7.
意外的中复     
阿莹 《商业文化》2007,(5):39-39
一个月前,我的老古董手机屏幕一片白,摁号码播出去电话都没有作用,陪伴我四年了,终于光荣下岗。去买手机吧!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减员、分流、增效”政策出台后,全国粮食行业有50%多的职工下岗(这还不包括没拿全工资的半下岗职工),个别地方粮食行业的下岗职工甚至占职工总数的85%以上。下岗职工的生活和再就业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前粮食行业改革、发展的难点。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暴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必然阵痛。一、“再就业”难点及成因1.计划经济体制铸就一纸定终身的就业制度和就业观念。在长达40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就业是“大锅饭”和“铁饭碗”制度,劳动者基本上不能自…  相似文献   

9.
下岗─-这个裁员与失业的代名词究竟意味着什么?恐怕只有下岗者才能深切地体会到个中滋味。离开了热热闹闹、天旱雨淋都有工资保障的单位,一下子走入无人喝彩、无人鼓掌的下岗族中,这个现实无疑是非常痛苦的。下岗后,生活困难加重,心理压力加大,个人烦恼,家人犯愁,社会关注。有人说,下岗者是时代列车转弯时抛下的旅客。他们都面临着一个痛苦的人生转折。在这支下岗大军中,有的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对自谋职业消极观望,裹足不前,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有的则在经受失落、委屈、压抑、苦闷的洗礼之后,丢掉幻想,面对现实,正视自…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只会切菜下岗能干啥不管你能做什么,只要跟市场挂上钩,就有钱赚。这不,45岁的蒋其英,除了会切菜,别无专长。去年。蒋其英下岗了。一家人全靠丈夫那点工资过日子,由于丈夫所在企业效益也不好,工资常常只能领到80%,所以生活过得很艰难。她相信"天无绝人之路",骑上一辆破自行车满城转,但因她年龄偏大、文化低、又无专长,转了几天毫无结果。蒋其英虽然在食堂干了20多年,但却从未上过灶,炒焖蒸煮她一样不  相似文献   

11.
<正>12年前,凭175元起家;如今,她手下员工月工资就达2000元。 1987年,王志洁从春城饮料厂下岗了,一家4口,全靠爱人每月47.43元工资生活,这日子可咋过!王志  相似文献   

12.
我叫宋宝平,1999年10月下岗,此前妻子郭守玲从江苏省连云港市水表厂下岗已有6年。夫妻二人都失去了工作,这往后的日子怎么过?重新就业吧,年龄大;做生意又是外行,还没本钱。在困惑中,我开始考察市场,发现劳务经纪人在我国刚刚兴起,其市场潜力和商机都很大。于是,我就用下岗买断工龄和卖掉自己住房加起来的5万多元钱,开办了劳务信息服务站,当起了劳务中介经纪人。困境之中觅商机劳务经纪人的种类也很多,具体做什么才最有前途呢?我和妻子首先到了南京。在劳务市场,我看到出国劳务公司招聘处人头攒动,来自全省各地农村的务工农民在焦急地等待考…  相似文献   

13.
<正> 今年春节刚过,下岗在家的张刚闲着无事,正在看电视,突然,他家来了一位多年没有来往的表弟李某。刚落座,李某就说:"表哥,你咋一脸的不高兴啊!"只见张刚一声叹气地说:"下岗了,一直没找到工作,现在连生活都成问题,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听完这话,李某站起身来,在屋里来回踱了几步,思索片刻说:"表哥,你咋这么糊涂,现在谁还找工作呀,干什么都比上班挣的多,不如带上千把块钱跟我干吧,我这两年和别人  相似文献   

14.
<正> 两年前李华东和妻子杨敏相继下岗失业,一天,李华东在杂志上看到金木老师的粮食豆塑画项目时就觉得眼前一亮:粮食豆塑画投资低、风险小又不需要太高的技术要求,这不是自己苦苦寻求的小本创富门路吗。回来后多次跑市场做调查,从多方渠道了解到粮食豆塑画既可以做成仿名人字画,也可以拼成人  相似文献   

15.
从一名下岗工人到拥有一家年产值上千万元、产品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私营企业老板 ,陈朝东只用了6年时间。这个时间很短 ,但陈朝东却从中体味到了什么是风险 ,什么是失败 ,什么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从企业下岗 ,26岁的他南下广东“淘金”1982年 ,16岁的陈朝东招工进了湖南省衡东县草席厂。10年相守 ,作为一名普通工人 ,陈朝东的工资从进厂的21元一个月一路涨至300多元。而后 ,随着企业的衰败 ,工资又一路看跌。1992年10月 ,陈朝东下岗了。家里的困境逼得他不能呆在县城里等望。下岗不久 ,他…  相似文献   

16.
近几个月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8〕15号),围绕落实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基本上做到了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的余粮,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一些粮食品种实现了顺价销售,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初步扭转了大量亏损的局面;制止了粮食收购资金的挤占挪用,实现了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加快了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下岗分流、减人增…  相似文献   

17.
粮食企业的下岗职工潘德贵,下岗后又重拾老本行做起了粮食生意。不同的是,这次他的粮食生意做得有些另类,并在这另类的粮食生意中找到了条另类的财路。2003年盛夏的一个午后,东北一位粮食经销商接到以前的一位老客户潘德贵的电话,想从他那里弄点大豆。这位经销商很是奇怪,潘德贵不是从粮站下岗了吗?他疑惑地问:“老潘,你又要做粮食生意啊?”电话的那一边。潘德贵哈哈地笑着说:“我是要做粮食生意,但是这次不需要发车皮。你只要把粮盒从邮局给我寄过来就行了。“不发车皮怎么做粮食生意?潘德贵这次做的就是一次另类的粮食生意。  相似文献   

18.
单大明 《商业研究》1999,(6):15-16,20
作为企业的主人──职工,对工资、下岗等不公平感是导致企业活力不强的重要因素。这种状态影响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许多下岗无业小本创业者都在努力寻找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项目,他们有的人辛辛苦苦就是找不到好的项目,而有的人却能一次就中,究其原因,其实有些人对项目缺少一种潜力的预测,缺少一种审视的眼光。而金木老师的粮食豆塑画正是以投资少风险低的特点能给想寻找一个好项目者以成功契机。  相似文献   

20.
<正> 2001年春节,王斌没有一点过节的心情,因为他下岗了。在食品厂上班时,工厂效益不好、工资也不多,现在下岗在家,本不富裕的他,如今更是雪上加霜。王斌不可能每天都呆在家里,必须出去找活干。可大过年的,上哪儿去找活呢?他决定先去水果市场看看,趁着过春节搞点水果买卖。第二天,他来到了太原桥西批发市场批了几箱水果,推着车子开始走街串巷地卖。可是一连跑了几天,竟连一箱也没卖出去。找准定位小土豆打开大市场这天回到家里,天已经大黑了。妻子心疼地看着他说:"这几天你辛苦了,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