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的求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为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程,同时也掀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程。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改革开放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动力,主要体现改革开放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深厚的实践依据,赋予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时代特征,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发展规律。展望未来,在改革开放实践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必将是当代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6,(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两个概念既有不同之处,又相互密切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开始于中华民族走向觉醒时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在近百年的历史中,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紧密结合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已经形成两大科学理论成果。今天的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征程中,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离不开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但时代在更新,实践在变化,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中国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巨大的系统工程,它贯穿在整个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之中。毛泽东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邓小平承前启后,向前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江泽民又进一步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只有深刻认识“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进一步明确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采取有力举措,才能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在早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开启了人们的思想之门;为人们理解从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内容打下了基础;为人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并使其中国化作出了奠基性贡献;初步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大方向;指明了未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提出了落后国家经济跳跃化的思想;提出了中国式道路的前提条件;提出了社会主义应大力发展生产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历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三个相互关联的重要特质和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逻辑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实现途径;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则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中国化的根本归宿。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7,(7)
张闻天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尤其是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他通过对"左"倾错误的深刻反思,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问题有了更深的领悟。他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而且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张闻天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汤子琼  张平 《经济师》2012,(4):32-34,3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批判吸收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即中国经济学。在全球化背景下,探索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总结、提炼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体系结构,用中国经济学理论来解释"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现象,进一步指导中国正在深入进行的改革开放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张素琼 《经济研究导刊》2011,(16):195-196,224
中共八大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了积极探索。中共八大提出历史任务,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分析具体国情,提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坚持科学态度,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提出并回答了许多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两次伟大创新。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经济领域革命和建设的特殊道路;结合中国文化和社会特点探索经济领域革命和建设的特殊方式;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主要特色。在学习与传播中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奠定基础;在运用与实践中把中国经验上升为系统理论;在辩论与斗争中进一步创新发展并普及发扬,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主要途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要继续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要继续立足我国国情和实践开展研究,着力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民族性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用民族文化语言等形式阐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彰显了鲜明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上,五四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两次历史性抉择,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对空想社会主义的否定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使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教条主义的摒弃和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形成,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了鲜明的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决了思想路线、实践主题、文化意义等基本问题,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构建起坚实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决了思想路线、实践主题、文化意义等基本问题,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构建起坚实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20,(1)
中国自古以来就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生态思想。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的发展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的生态文明思想。我国历代领导人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推动着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创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文章通过阐述中国生态思想与马克主义生态思想的内在一致性,梳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内涵,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王恒兵 《经济师》2015,(4):32-34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理论界和学界就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涵义均是在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的研究中,蕴意了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涵义界定,大多限于句意和词义化,缺乏深入的学理分析。因而,要准确界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涵义,就必须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和研究。静态层面,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做过比较明确而又精辟的阐述,其一致的认识和观点是,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那个时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毛泽东思想。那么,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方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当然地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动态层面,从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来分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两大历史阶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因此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第一阶段是毛泽东思想,第二阶段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当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平 《经济师》2010,(9):23-2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物化于中国的实践活动。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主题相结合,是取得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确保了中国不会被西化;坚持服务于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发展观,使社会主义永葆活力;坚持开拓创新,实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能深深地扎根于中国土壤中,同时使传统文化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方面,他不仅首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完整性,而且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实际,开创了中国的革命事业。  相似文献   

19.
叶德跃 《经济研究导刊》2015,(7):269-271,312
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我党在理论和实践创新中的一个主要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遗憾的是,胡锦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不多,研究还有待于深化。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消除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的误区,有助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助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当代化进程。胡锦涛之所以做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巨大贡献,是因为他能够科学认识和平、发展与合作成为时代主题,全球化加剧,世界多极化曲折发展,国际社会流行“中国威胁论”等国际形势;能够牢牢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中国发展的矛盾凸显期,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情的新变化等国情民情及党情;能够立足自身温和的个性品质,丰富的工作经历,独特的领导风格等个人条件。  相似文献   

20.
张劲 《经济研究导刊》2012,(12):213-214,280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认识,目前学界存在三个误区。首先,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是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历史实际做出的理性选择,决非是传统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其次,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结合,但主流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决没有被中国文化所同化。最后,追溯毛泽东思想的渊源主要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去寻找,毛泽东思想决非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合乎逻辑的发展。当代中国的文化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而不是所谓的传统文化,这是当前文化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