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究,仅供交流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为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工作,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人大环资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联合组团,先后赴日本、韩国开展了应对气候变化立法交流活动。交流团系统学习了日本、韩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行动,并现场调研了日本、韩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举措。来自日本、韩国相关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的研究人员、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先后就本国的应对气候变化及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实践进行了讲解和分析,从减缓及适应气候变化、保持低碳及可持续发展、企业及地方实践等多个角度分析了本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应对气候变化事关人类长远利益,走低碳发展之路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迫切要求,也是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导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本文基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总体战略部署,提出了及早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研究的建议,并介绍了标准体系编制的初步构想和思路。同时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应是一个持续完善的过程,是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全局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概念,分析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界定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类型,介绍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编制要点。  相似文献   

5.
《国土经济》2011,(5):19-22
作为纪念第42个“世界地球日”,大力推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系列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土资源部于2011年4月22日在重庆召开了国土资源系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成果新闻发布会。以下是此次会议摘要。  相似文献   

6.
生物柴油作为可代替柴油的一种环保燃料油,是典型"绿色能源"。在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的今天,开发和利用绿色能源,不仅可以缓解能源危机,同时也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生态安全、改善城乡环境,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根据国际能源署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统计,全球可再生能源的77%来源于生物质能源,而生物质能源中的87%是林业生物质能源。可见林业生物质能源是发展"绿色能源"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要求中国创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可持续能源发展理念的核心是节能减排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中国的能源和环境状况决定了创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阐明创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在创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对中国创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的发展目标和行动策略进行了探索,表明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做出的不懈努力和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6月10日是第二个"全国低碳日",为进一步广泛普及气候变化科学知识,宣传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和成效,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意识,营造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在"全国低碳  相似文献   

9.
陈涛 《价值工程》2011,30(32):142-144
极端恶劣天气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影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应对气候变化不仅需要政府的积极努力,也需要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而公众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性与他们对气候变化的认知程度呈正相关。本研究通过对3489名网民的调查,了解中国网民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认知水平,有利于更好地实施节能减排计划,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0.
《新远见》2011,(6):10-19
全球气候变化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各种举措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自1972年国际社会开始关注气候变化以来,人们为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暖共同努力,不断凝聚共识、不断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1.
洪贺 《活力》2011,(3):50-50,52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森林的吸碳功能越来越吸引人们的青睐和重视。黑龙江省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在低碳经济转型期间,应把握林业对气候变化发展大局的重要影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林业带动地区环境、经济及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主要包括能源、生态、生产方式、交通方式和生活方式等。  相似文献   

13.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森林的吸碳功能越来越吸引人们的青睐和重视.黑龙江省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在低碳经济转型期间,应把握林业对气候变化发展大局的重要影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林业带动地区环境、经济及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口的急剧增加,森林被大量砍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草原沙漠化,目前的气候变暖趋势速度空前,是五千年以来最剧烈的气候变化,将给地球环境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面对全球变暖的可怕后果,人类该如何应对全球变暖,该如何不在牺牲经济发展的同时与自然和谐相处?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仅次于美国。面对如此形势,同时作为气候变化影响的最大受害者,中国政府深深感受到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加快建设国家气候变化应对科学工程。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准确把握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5.
宋淑英  诸江 《企业导报》2014,(17):82-84
森林碳汇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我国《森林法》中原有的植树造林制度、封山育林制度、退耕还林制度、森林分类经营制度、森林采伐制度、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森林碳汇交易制度对扩大我国的森林面积,增加森林碳汇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其都不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增加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为出发点,故而使得我国当前的《森林法》对通过森林增汇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法律制度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及缺陷,应通过《森林法》的修改,完善我国各项森林增汇法律制度,充分发挥《森林法》在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林业实施森林抚育的重大意义 森林是陆地上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的防线,它对于维护陆地上的生态平衡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森林经营已成为现代林业建设的永恒主题。森林抚育作为森林经营的重要环节,国家已将其作为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的主要内容,将加快提升森林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实现从单纯保护向保育并举转变。因此,加强森林抚育已成为林业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林业发展目标的迫切需要,开展森林抚育更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林区职工的收入。总之,森林抚育的实施给全社会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及今后长时期内人类所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与发展挑战。低碳经济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变暖的最佳经济模式,已成为许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行动和社会实践。发展低碳经济,中国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在发展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有利于中国人民和人类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中国做出了不懈努力和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高度关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林业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之一。因此,应加强林业统计工作,充分发挥林业统计工作职能,采取相应措施,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让林业在实现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19.
于淼宇 《河北企业》2023,(5):157-159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凸显,人口基数的扩大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剧增,造成大气环境严重污染,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在不断扩大。我国在2020年于联合国大会上郑重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又于2021年将“双碳”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社会上开始形成以“双碳”目标为核心的“双碳”经济模式,表明了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兼顾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我国在法律上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起步比较晚,没有综合性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法律也未形成十分完备的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着“双碳”经济的发展。以“双碳”经济的运行为背景,结合国内现行的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制度以及国际间制定的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文件,为我国提供相应的法律对策,减少气候变化给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落实碳强度指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未来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17%。"碳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首次被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目前,需要在对该指标属性准确认识基础上,形成具体的政策框架。一、落实碳强度指标面临的形势(一)我国已作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承诺与污染物排放带来地域环境外部性的特点不同,温室气体排放具有全球性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应对气候变化不是任何一国有能力独立完成的,需要全球合作。只有各国共同遵守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公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气体排放问题。2009年,我国政府确定了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这是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的郑重承诺,也是我国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