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土地产出率是反映土地生产能力的一项指标,通常用生产周期内(一年或多年)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产品数量或产值(包括产值、净产值)指标来表示。人口增长导致人均农业土地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不可避免占用土地。本文就如何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粮食专业户的不断增多,正确评价其生产的经济效果越来越重要。为了促进粮食专业户的健康发展,本文试图对若干经济效果指标作一粗浅的分析。 (一)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和净产值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粮食专业户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努力提高土地生产率;从微观经济角度来看,粮食专业户生产是以盈利为最终的目的。因此评价粮食专业户土地利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农民常用“宽一尺不如厚一寸”这句话来说明扩大种植面积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关系。所谓“宽”,就是用增加土地种植面积和设备来增加产量;所谓“厚”,就是在现有土地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科学技术、改良土地、精耕细作方法来提高产量。“宽一尺不如厚一寸”概括地说明了我国农业生产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比扩大种植面积能有较好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浦东新区域外农业经济是指浦东新区的企业和个人在浦东新区以外的地域投资发展农业项目和种养业。一、域外农业的规模和分布情况浦东新区在域外投资的上规模企业有20家。主要以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种植业:土地经营面积19.38万亩,产值8.34亿元。主要种植水稻、蔬菜、花卉、药材等。种植粮食面积184400亩,产量达到13万吨,产值达到6.07亿元;蔬菜种植面积4755亩,产量达到11680吨,产值达到846.56万元;花卉种植面积2373亩,产值达到6800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15年黑、豫两省976个农业规模经营主体样本数据,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考察了信贷配给下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经济和土地生产率。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特殊的农地产权制度下,扩大经营规模对单位产量成本和单位土地面积产量的影响受到信贷市场不完善的制约:一方面,对于受到信贷配给的经营主体,其单位产量成本伴随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增加,而未受到信贷配给的经营主体则能够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信贷配给,扩大经营规模会降低经营主体的亩均投入强度,进而降低单位土地面积产量。进一步,本文估计出对于受到信贷配给的经营主体而言,信贷配给使其单位产量成本提高21%,单位土地面积产量减少26%。同时,相对于自我信贷配给,数量型信贷配给对单位产量成本和单位土地面积产量的不利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6.
基于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监测的池塘养殖户调查数据,本文以池塘的亩均产量、亩均产值表示土地生产率,以长期劳动力的劳均产量、劳均产值表示劳动生产率,分别从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角度考察了池塘养殖户的资金、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流入与其养殖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融资对以单位产值衡量的养殖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对以单位产量衡量的养殖效率不产生显著的影响;雇佣长期工对以单位产值衡量的养殖效率不产生显著的影响;承租村外池塘对以单位产值和单位产量衡量的养殖效率都不产生显著的影响。进一步分析认为,池塘养殖业"融资低效"可能是融资成本显性化、还款时限硬约束和池塘养殖保险发展滞后所致。劳动力投入的强可替代性使得养殖效率与雇佣长期工无关。池塘租赁市场打破了村组边界,促使不同区位池塘的养殖环境改善并趋近,进而引致养殖效率与池塘区位无关。  相似文献   

7.
<正> 一、计划生产 (一)制定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是依据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生产能力等有关指标制定的。内容包括计划生产期内应生产的产品品种、产量、生产面积、产值和有关经济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8.
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中,笔者根据本地经验和工作实践,介绍一种有效的土地调整方法,该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十分明显。一、按土质的差异分类确定产量。土地受土质、水利、交通等因素制约,有好有坏,差异较大。如果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面积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要把现有可分配的土地面积,按土地好差分成若干类型,分别确定每一类型的亩产量,好田宜高,差田宜低。然后,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计算出所有可分配土地面积的总产量。二、按人口分配承包产量。按已计算出的总产量,除以村民小组的总人口来确定每个人口应分配的承包产量。如某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  相似文献   

9.
人均收入指标是考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首要指标,这一指标的使用有一定的历史沿革性。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考评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首要指标是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只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处于服从地位的人均收入指标才开始逐步地取代了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指标。探讨这一演变的历史过程,并充分认识人均收入指标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对于我们在工作中更好地把握和运用该项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事实证明,只用单产指标考评农业和农村工作是不行的,为了纠正这一错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坚决地、完整地执行农林牧…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关于营林产值计算理论及方法的讨论,主要是围绕下述两点进行的。第一,现行的营林产值统计,以投入代替产出,违背了产值指标的基本内涵。这样的统计结果,一方面是低估了营林生产的经济成果和营林经济的现实规模和发展水平,影响了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林业内部生产结构的安排,另一方面也无法考核营林生产的经济效果,体现不了营林劳动成果在经营管理上的差异,无法分析营林投资在各地区,各种生产条件下的经济效果。因而,产值指标应包括物化劳动转移价值和活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也就是  相似文献   

11.
通过武汉市1996—2009年的经济、土地、能源数据,分析基于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如何实现产业用地的低碳利用。采用单位产值占地率的计算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三次产业各年份的单位产值占地率依次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能源消耗碳排放量与第二产业的用地面积关联度最高,与第三产业关联度次之,与第一产业关联度最小。因此,武汉市需要保证第一产业的面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第二产业往第三产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生产的地块规模经济及其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从地块层面考察规模经济及其来源,探讨要素不可分性对农业生产规模经济的影响。本文以小麦、玉米和水稻三种粮食作物为例,利用来自全国8省的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地块规模对农机使用、劳动投入、土地投资、粮食单产以及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地块规模变量并非在每种作物的各方程中都显著,但总的来说,扩大规模会降低农机作业成本、提高农户使用机械和进行土地投资的概率,同时也会降低亩均劳动投入量。从成本方面看,水稻单位产品生产成本随地块规模的扩大而递减,即存在地块规模经济;小麦和玉米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与地块规模则呈"正U型"关系,表现出由地块规模经济向地块规模不经济转变。从产量方面看,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与地块规模呈"正U型"关系,小麦和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则随地块规模扩大而递减。成本方面的地块规模经济意味着地块合并整理、地块规模扩大有利于降低成本和增加农民收入;而单位面积产量随地块规模扩大而递减意味着处于撂荒和非粮化边缘的地块应该成为土地整理政策的重点对象。此外,除了地块合并整理外,"联耕联种"等也是地块规模经营的重要形式和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的任何一个晶种从播种到收获,是一个独立的物质生产过程。单位面积收获的产量(或产值)和生产时间之比,为该生产过程的生产率,以种植作物品种来表示它以区别其它生产过程,称该生产率为作物品种生产率。有关系式N=C/T,其单位斤/亩·日,C——单位面积产量(或产值),T——生产时间(基本上是作物生育期),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以虚拟单位产量作为比较与评价水产养殖经济效果的一种方法,给出了量化公式.公式中,充分考虑了品牌价值而不只是价值,土地占用而不只是养殖水面的使用,生产时间的占用而不只是"1年"等重要因子.其中,土地的占用采用平均存鱼量与生产周期的积的比例方式作为分摊依据,虚拟产量以剖分后的价值比例系数折算.  相似文献   

15.
根据江苏省如皋市各乡镇土地资源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针对其各乡镇的土地资源特点,选取地均固定资产投入、地均农业产值、地均工业产值、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耕地面积与建设用地比值等6项指标,应用分层聚类分析法,得到如皋市5个土地集约利用分区及其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6.
征地补偿的多与寡:公平与效率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征地是当前中国转型进程中的热点,补偿普遍低下的事实引发社会冲突。基于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本文实证考察征地补偿的公平与效率。一方面,通过计算单位地租现值和、单位农地价值及单位农地产值等指标发现,征地补偿总体偏低,75%的家庭补偿不公平,中西部较东部更低。另一方面,分析单位农地面积的人均收入等指标得出征地补偿的空间差别又总体符合农地利用效率机理。综合对照不同地区补偿的公平和效率发现征地补偿总体有失公平,东部低于当地人均收入的事实还显示有失效率。因此,征地补偿应注重社会公平,更要兼顾土地市场效率,转变农地补偿评估思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衡量土地经营规模的指标,我认为应该是规模效益的高低。所谓规模效益是指扩大投入规模后所能增加产出的效益,即产出投入比。就土地经营规模而言,产出投入比的具体指标是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投资产出率。三个指标综合反映在产出[产值(产量)]和投入[土地、劳力、投资(资金、技术)]上。土地、劳力、投资三要素同外部条件[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扶贫开发战略中成长起来的特色产业已经成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规模和经济效率直接决定着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能力。[方法]文章以茶叶、蔬菜代表武陵山片区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扶贫产业,利用集中度指数、扩张弹性系数、单位面积的产值能力和产量能力以及单位产量的产值能力等指标进行扶贫产业发展的规模特征及其经济效率评价。[结果]“十一五”期间以来武陵山片区扶贫产业发展的产业地位逐渐提高、规模扩张优势显著、规模收益递增、投入规模扩张率高于产出规模扩张率、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比较经济效率差距持续扩大。[结论]扶贫产业亟待根据产业发展的生态化、集聚化和融合化等趋势,在规模扩张中强化特色产品的品质建设和效率优势品种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以及完善产业化组织及其能力建设,提高扶贫产业的经济效率和致富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以每亩产值或产量数值为标志的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体现着土地的经济价值。它的提高依赖于劳动、物质能量(肥料、农药、电、水等)和科技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有机组合。研究完善土地生产要素投入制度建设,是不为民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业生产持续、稳步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试从陕西省渭南地区农业土地经营的现状出发,探讨投入制度建设的方向、内容及可行性措施,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系统工程。土地生态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土地生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生态系统安全研究的重要组成,对其研究有利于提高区域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土地保障。[方法]文章以塔城市为研究区,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方面构建土地生态安全影响因素,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揭示2009~2014年塔城市绿洲土地生态安全影响主要因素。[结果]塔城市土地生态安全主导影响因素为农业机械总动力、耕地面积、牧草地面积、农药施用量、林地面积、第一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化肥施用量等因子。[结论]构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管控机制,包括绿色经济发展机制,土地资源"三位一体"保护机制和科学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监管机制。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实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保护措施、科学利用土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