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领导下基层调查,发现基层存在不少问题,当即向基层干部发问:"如何处理?"回答:"已将此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该领导严肃地指出:"还应当列入办事日程。"好一个"既要议事,也要办事"。常常在汇报及材料中可以听到、见到这样的语句:"要把或是已把某某工作列入当前的重要议事日程",听多了,看多了,是得问一问:"为何不将工作摆上办事日程?"就是说要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可我们有些单位往往并非如此,有的只议不办,成了马拉松"议事";有的"议事日程"一结束,所议之事再也没有下文了。这种"议"而不"办"的现象,表面上看起来是工  相似文献   

2.
在"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我通过深入到自己联系的秀阳乡汪溪村蹲点调研,深刻体会到,在新的形势下,坚持群众观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当前领导干部转变作风的迫切需要,是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坚持群众观点,必须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这次蹲点调研,我感触最深的是领导干部下基层,到群众中去,群众是非常欢迎的;倾听群众呼声,解决实际问题,群众是最渴盼的。在我进村入户走访群众时,当他们得知是县委书记来到群众中间的时候,既惊奇又激动,有的群众说:"书记与我们面对面地拉家常,听我们说心里话,我  相似文献   

3.
一盼“轻车简从”不张扬。群众特别希望干部下基层能轻车简从,多些“微服私访”,少点形式主义。 二盼“扶弱爱贫”察实情。希望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不要“嫌贫爱富”,多往那些贫困落后、矛盾突出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体验一下民生疾苦,以求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日到基层调研,听到不少基层干部这样说:上级又要求我们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我们身在基层,天天接触群众,还不叫深入群众?这话乍一听,似乎频有道理。但实际上天天接触群众并不等于深入群众!目前大多数基层干部是能实实在在为民办事的,但也有少数基层干部群众观念淡薄,虽然身在基层,但在主动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方面还很欠缺。表现在:一是避而不见。碰到反映情况的群众,总认为是找麻烦,出难题,躲躲闪闪,不与群众见面。一些群众越级上访,恐怕这也是原因之一。二是见而不听。对群众的反映,心不在焉,几句"了解了解情况,研究研究再说"的空话、套话便把群众打  相似文献   

5.
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总体要求,按照省农业委员会统一部署,4月25-28日,我与委计财处处长钟伟宏赴丹阳市司徒镇固村开展"三解三促"驻村调研。我们深入基层下接"地气",脚踏实地,了解农民在想什么、农村发展有什么困难、现代农业建设怎样;贴近群众上接"天气",百姓为天,带着深厚的感情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肩并肩劳动;以小见大把握"景气",解剖麻雀,以村为样本,思考农业农村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6.
耕夫  林萌 《农家之友》2009,(7):46-46
在机关作风建设中,机关作为指导基层、服务基层的职能部门,下基层调研和帮扶是履行职能的一种有效途径。为了加强服务基层的效能建设,各级机关都相应采取了不同手段、不同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从具体情况看,有少数机关工作人员下基层时存有一些问题,影响了下基层工作的成效。实践中笔者感到,下基层要力求做到“九忌”。一忌下车伊始乱发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下基层不要一下车就说这讲那,发表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言论。  相似文献   

7.
笔者认为,农信社必须从"实"字着手,以"实"字当头,才能将工作做实、步伐走实、根基夯实。一是解决基层难题,改进工作作风。各级领导要多下基层调研、多向一线靠拢、多问职工寒暖,多给员工解难题、办实事、送关怀,切实做到亲员工、想员工、为员工,让大家真正感受到领导的亲和力、感召力、凝聚力。只有这样,才能缩短与员工之间的距离,充分调动起大家干事创业的进取心和积极性,形成人人变带动整体变的良好局面。二是狠刹歪风邪气,清化工作环境。当前,"吃、拿、卡、要"现象还时有发生,找关系、走人情办事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紧扣脱贫攻坚大局,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在"引"字上做文章,在"育"字上铆足劲,在"用"字上下功夫,在"留"字上求突破,实现人才工作理念从"为我所有"到"为我所用"、从"追求数量"到"数质并重"、从"传统守旧"到"开放合作",有效破解人才引进难、培育难、作用发挥难和留住难"四大难题",构建聚才引智推进脱贫攻坚的新格局。刚柔并举"引",破人才紧缺之难  相似文献   

9.
近日,湖北省谷城县委、县政府宣布:要大幅度精减会议、文件和领导干部的事务活动,减少不必要的应酬,使县、乡镇和县直部门的领导干部全年能有1/3的时间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群众中。这不能不说是一项好的举措。让领导干部少一些应酬,多一点时间去到基层调查研究;少一些不必要的这会那会,多一点时间用于学习提高;少一些无实际内容的汇报,多一点时间去解决一些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领导干部的一种"解放",是实实在在地为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0.
在新形势下,做农业、农村、农民工作,调查研究是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倾听民声、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的过程。做好农村调查研究工作意义重大,是群众路线的"硬要求",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必须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把做好做实调查研究放在首位,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富裕。为此笔者结合农村工作实际,谈点粗浅体会。一、把握农村现状特点,  相似文献   

11.
我们到农村去调研,农民问的最多的就是:"你帮我参谋参谋,今年种什么、养什么能赚钱?"现在大多数农民,仍然是单家独户应对市场,犹如一叶飘流在大海里的小舟,没有"导航设施"、没有"指南针"。农户种粮粮价低,种烟烟"双控",养猪猪降价,栽药药过剩……许多农户主要听的是村里号召,看的是左邻右舍,月亮走我也走,凭着感觉走,跟着人家尾巴跑。等收获时,往往有利的机会已时过境迁,成为明日黄花。听到某地某人发了财,只落得拍大腿叹气;"当时谁知道这东西能挣钱?晚了!"农民种养什么,经营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黑龙江省军川农场党委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围绕"强基础、转作风、促发展"目标,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为农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奠定了组织基础和政治保障。唱响夯歌牢基础2015年,农场党委实施三级党建责任机制,推动工作重心向基层倾斜,服务向基层延伸。农场8名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做调研、访民情、搞测评,50名中层领导干部坚持"进百家门、交百家友、办百家事、解百家难、兴百家业、保百家安"的六百  相似文献   

13.
岑溪市大业镇思回村有一位现年56岁的"二哥",凭他的魄力和巧妙的智慧,用科学的发展观去指导开展农村工作,亮出了"三板斧",解决了长期以来难解难办的凝难问题,扎扎实实地为当地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深得当地群众的夸口称  相似文献   

14.
网事     
《农村工作通讯》2012,(9):46-47
"假冒"记者对于假记者,公众深恶痛绝。然而近日,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在会议中要求,官员去基层调研时不要暴露身份,要"说自己是报社记者",这样才能了解很多真实的东西。据此新闻,某网站进行了投票调查,有50.4%的网友表示支持官员冒充记者下基层;24.1%的网友表示"反对,体察民情与作风有关,  相似文献   

15.
“作为最基层的村干部,最难办的是啥事?最苦恼的是啥事?”“作为乡镇干部,工作难不难……”5月11日至13日,省委书记白恩培来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和普洱市,深入弥渡、南涧和景东、镇沅等县的山寨农村、田间地头,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得最多的就是这些和乡村干部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按照中央和总行党委部署,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二级分行、县支行全面展开。对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基层行纪委不仅要切实积极主动把自身摆进去,更要以"高、实、新、准、严"五字为抓手,将政治监督贯穿到主题教育始终,推动基层行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做。一、站位要"高",努力践行"两个维护"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督促基层行党员干部认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初  相似文献   

17.
与农村基层干部交谈,总能听到"现在工作难开展"的抱怨:不但催粮收款难,组织群众调整结构、优化生产、发展经济也难.你倡导发展某项支柱产业,明明白白的好事,可一些群众就是不买账,有的甚至与你对着干.  相似文献   

18.
近日,笔者走村调查,听到不少基层干部反映,有些政府部门要基层做这做那,可就是自己不掏钱。而且一些事情并没有多大的实际作用,有摆门面作秀之嫌。这该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报载,山东省乳山市对镇、村上报的修建办公楼、教学楼、安装闭路电视等"政绩工程",逐个"过筛子",对耗资大、群众受益小的项目,坚决取消。现已有20多项"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被严令停建、缓建,减轻农民负担300多万元。此举值得提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凡有责任感的领导干部在自己的任上,都想上马几个工程,为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但是,为民办实事也要量力而行。如果不顾当地的经济条件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为了自己的政绩的显要,强行上项目,不但达不到发展经济的目标,而且群众对这种从他们口袋里掏钱所办的"实事"也不欢迎,甚至怨声载道。问题在于,时下,这种不顾群众的承受力,上马耗资大、见效慢、群众受益慢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的领导干部还为数不少。  相似文献   

20.
<正>为深入贯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更好地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农"重点工作,鼓励农委系统机关干部加强调查研究,提高为基层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上海市委农办、市农委组织开展市农委机关干部"转作风、下基层、增才干"啡定向调研活动。一、调研重点。紧紧围绕市委农办、市农委中心工作,整建制创建国家级农业示范区,编制"十三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