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鲁克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今后商业社会思想的一座丰碑,尽管世间已无德鲁克(1909-2005年)。本刊获悉德翁于11月11日辞世的消息后,即邀约国内外多位深研德鲁克学说有年的管理学者与本刊同仁一道,缅怀德翁,探讨德翁学说的精义及其对中国商业社会发展的启示。此次刊出的讨论整理分为“难以告别的德鲁克”、“管理与社会”、“德鲁克与中国”三个部分。如“管理与社会”部分的讨论者所指出,只通过“管理”的视角难以窥得德鲁克的思想世界的堂奥。德鲁克最为基础的思考在于他对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的冷静观察,他的论述往往作为经典的社会哲学论述被引用,他对现代管理之道的洞见决定于他对现代商业社会内在逻辑的深刻发现。“德鲁克与中国”部分则重点讨论了德鲁克的洞见对于中国人思考自己的问题有何启示,中国人应该如何理解德鲁克?我们希望走出人人都说德鲁克而鲜有了解者的怪圈,为中国商业思想界真正把握这位“现代管理学之父”的思想提供一个新的踏实基础。未来更可期待。  相似文献   

2.
董事长书架     
《华商》2011,(7):92-92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须做到的事。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本书中,德鲁克集中论述了一个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这本书是德鲁克最著名的管理学著作之一,倾注了德鲁克极大的心血。德鲁克认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该具有6个特征:(1)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蔡子悦 《商》2013,(15):300-300
目标管理是德鲁克对管理学的重要贡献之一,它充分体现了对人性平等、自由和主观能动性的追求。本文从目标管理对传统管理学的继承、目标管理实现过程和目标管理中国化等三个角度简述了笔者对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商业文化》2006,(5):95-95
本丛书由日本的Atsuo Ueda先生选编,丛书由德鲁克先生亲自认定其内容并作序,由《个人的管理》、《组织的管理》和《社会的管理》3本书构成。这三本书因为汇集了德鲁克先生所有书著中的精华,所以在日本一度成为管理类畅销书。  相似文献   

5.
书讯     
《商》2012,(1):96-96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作者:[美]德鲁克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德鲁克集中论述了一个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这本书是德鲁克最著名的管理学著作之一,倾注了德鲁克极大的心血。谁是管理者?是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德鲁克认为:一个重视贡献,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  相似文献   

6.
《进出口经理人》2009,(4):82-82
2005年11月11日,举世公认的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去世。一代宗师留下了丰富的管理思想遗产:39本著作和数百篇论文,其内容涉及管理学的方方面面。在大师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在此和大家一起重温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在德鲁克去世前的16个月里,本书作者伊丽莎白·哈斯·埃德莎姆女士,应德鲁克的邀请,为他撰写关于其管理思想的传记。  相似文献   

7.
模糊致胜     
无法定量的模糊目标并非低效的代名词,而是乐观预期与持续动力的源泉。 众所周知,提出“目标管理”理论是彼得·德鲁克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该领域的工作必然会被忽视。问题是,什么样的目标更能激发人的主动性?一般认为,越精确的目标就越容易进行考核和激励,因而会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糖烟酒周刊》2007,(11):115-115
彼得·德鲁克被尊为“现代管理学之父”,是这个时代最出色的管理学者。本书是德鲁克倾注最大心血的一本书,也是他最著名的一本管理书籍。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2年到1949年任贝宁顿学院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1942年受聘为当时全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他曾发誓:“如果我能活到80岁,我要写到80岁”。许多著名企业的总裁和专家学者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商业科技》2013,(10):53-53
内容精要 本书作者弗朗西斯·赫塞尔本是当今世界最杰出的领导者之一。作为以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命名的“德鲁克基金会”创始人、首任CEO兼总裁的她,用半个世纪的管理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真正的伟大领袖不在任何人之上,而是居于一系列同心圆的中心,靠“展现自我”来领导,用使命、价值观、道德和性格去吸引和感召众人。领导力最终来源于一个人的品格。  相似文献   

10.
特立独行的“德鲁克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专注于中小企业创业的美国商业杂志Inc派员走访德鲁克,请教创业者的定义。德鲁克说,只有一个定义:创业者创造了新颖而与众不同的事物。Inc问,从这一点上看,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创业者吗?德鲁克毫不迟疑地回答:“不,我是一个作家。我不能、也永远不会经营一家企业。与人们头脑中的固有形象不同,创业者并不是独来独往的人。而我总是独来独往。” 刚刚以96岁高龄病逝的彼得·德鲁克也许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独来独往者。市面上存在无数的有关如何做经理人乃至  相似文献   

11.
杨志 《信息与经营》2010,(11):121-121
在我看来,玩泥制陶是放松身心的最佳娱乐方式之一,用泥来塑造主角,用泥来思考人生,泥土成了我生活新伴侣,触动泥土是舒心的,优雅的,  相似文献   

12.
杰弗里.摩尔是一个显得有些另类的商业思想大师。他远算不上著作等身(只有五本);他有教授的头衔,但不是管理学而是文学的;他的名声远不及德鲁克、波特、明茨伯格这样的大师,甚至也不及柯林斯、克里斯坦森。但在一个特定的圈子里(比如在硅谷),他的名字如雷贯耳,他提出的一系列概念和理论模型在高科技企业峰会被频繁地提及;在美国的顶级商学院里,教授们提醒优秀的学生一定要读摩尔的书;他同时担任好几位声名显赫的商业领袖(如思科的CEO钱伯斯)的私人顾问,而且顾问费高到每天15000美元(德鲁克的顾问费是每天8000美元)。  相似文献   

13.
秋高气爽,人们出行旅游的欲望因此而被触动,对于色彩缤纷的世界来说,再没有比用数码相机将它留在回忆里更美妙的事情了。正如世界是不同的一样,每一个走出户外,准备用数码相机拍摄美丽景色的用户由于个人需要的不同,对于数码相机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那么,如何选择一台能够满足个人实际需要的数码相机,就成为每个用户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隐性渎职     
《商界》2007,(11):44-64
德鲁克说过:“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是德鲁克所有著述的出发点。把握德鲁克的本质必须从如下问题开始:要创建自由社会的多元主义的备类机构,而且是发挥作用和卓有成效的机构,我们要做什么?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怎样才能持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能不能够持续,怎样才能持续?吴敬琏就这个问题提供一些个人的思考给大家。一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二是中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它的根源;三是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难点;四是克服这些难点的出路在于落实党的十七大的决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7.
在Google,对于如何管理“知识型员工”,我们认为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深谙其道。毕竟,是德鲁克1959年发明了“知识型员工”一词。德鲁克说,知识型员工相信自己是为效率而工作,绝不是简单地想朝九坐到晚五。而真正聪明的公司则能“为知识型员工排忧解难,让他们的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8.
触动消费     
数字浪潮席卷而来,改变的不只是生活形态,更扭转了传统的行销思维。未来,广告不再是以大众宣传为目的,而是要用新媒体塑造出更符合消费需求的氛围,来精准触动人心。  相似文献   

19.
知道大师德鲁克逝世的时候,我正在看大师的书籍——《旁观者》。离96岁的生日还有8天,大师显然已经不想再玩这些数字游戏了,他带着一生的成就仙逝。遗憾的是,大师的《管理缺失》还未出版,不知明年的那本书是否就是这本遗作。德鲁克一生都是一个旁观者,正如他自己所形容的那样,他就像一个看电影时不坐在观众席上的人,而是站在舞台的后面。正是这样的位置,让他有别于他人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发现了别人所不能发现的问题。德鲁克是一生都在向传统挑战的人,尽管他获得了布什总统2002年授予他的总统自由勋章——一个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但如果不是德鲁克长寿,这也许就将是一个无可挽回的遗憾了。曾经有段时间,我闭门苦读德鲁克的著作,大师的思想尖锐而深邃。这两种品质是很难结合的,这种品质使得德鲁克的思想既具有时代感,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德鲁克的作品有的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思想,他视野广阔,涵盖了政经、社会学、哲学的许多概念,读德鲁克的书,你会发现他不仅对自己的师傅,经济学家熊彼德的思想了如指掌,对马克思的理论也是时有提及,正是德鲁克的博学,才孕育了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的子科学——管理学。德鲁克很少用到数据模型,事实上他的文章和著作都有着管理学界罕见的人文精神和哲学思考,他也许缺乏财经狗仔队所需要的那种“新”的理论,但是他的思想必定经得起恒久的考验,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年代,德鲁克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管理学家,也是一位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事实上从我写作的那天开始,我就深受德鲁克的影响,在我的作品中,亦涵盖了营销、管理、社会学、政治的题材,甚至也和德鲁克一样,写过小说。而今的那些营销专家和管理专家,在他们的文字中,我已经很难找到那种德鲁克式的博大精深和直指人心的深刻了。再复述一遍德鲁克的座右铭,它现在也成为了我的座右铭:“我一生都是音乐家,且一直极力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我一直很困惑自己是否已达到这个境界,只是下定了决心再努力一试。”  相似文献   

20.
读书     
卖故事 (让你的产品和身价高卖10倍的秘密,卡耐基.里根,彼得·德鲁克.稻盛和夫都在用的方法) 作者:黄学焦,赵彤著 出版社:南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