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福 《新财富》2007,(6):98-104
以盈盛投资为载体,全兴集团管理层于2003年完成了MBO,但购买国有股权所支付的4.126亿元却让其背负了巨额债务。分析显示,为了还债,盈盛投资涉嫌以做亏全兴股份(现已更名为“水井坊”)业绩的方式套用上市公司资金、私有化上市公司资产并套现、高比例分红、注入资产套现、股权抵押等种种手法腾挪资金。为了彻底解决债务问题,盈盛投资于2007年初将所持全兴集团43%的股权转让给帝亚吉欧,自己仍持51%股权保持对全兴集团的绝对控股地位。这一安排无疑为外资直接谋取上市公司控制权加设了一道“防火墙”,看似高妙,然而隐患仍存。分析水井坊的股权架构,我们发现,帝亚吉欧只需从二级市场获得5.42%的股权,就可成为水井坊的第一大股东。[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飞草 《新财富》2001,(10):11-11
《新财富》9月号报道美尔雅将被大股东掏空后,中国证监会就湖北美尔雅股份有限公司大股东及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达3.689亿元的严重侵权行为发出通报,公开批评该公司及其高管;并指出已正式立案稽查美尔雅公司存在的违反证券法律、法规的行为,将依法作出处理。  相似文献   

3.
张勇 《商界领袖》2003,(9):50-53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治坦结构的不完善,导致上市公司各和违法、违规现象层出不穷。像ST南华,自l997年王20O0年底这短短的几年间,其大股东凭借其对上市公司的芒股权地位,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达6亿余元,造成二市公司流动资金匮乏,公司处境艰难.此外,还有下少上市公司进行”主动性”的造  相似文献   

4.
贺姣 《商》2013,(24):196-196
为解决控股股东占用资金问题,2006年正虹科技大股东以股票抵偿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文章研究了此公司以股抵债方案设计中的定价问题。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以股抵债方案中,过高的定价损害了流通股股东和债权人利益,以股抵债或许成为大股东套现的合法途径。  相似文献   

5.
4月13日,高盛于港股收市后沽售约38.5亿股工商银行H股股份,套现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5.2亿元)。减持后,高盛仍持有49.78亿股工行H股。这也是近年来高盛第四次减持工行,4次共计套现77.5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大股东本身就变成了大庄家.出于其自身赢利和管理层私人利益的考虑.利用市场操纵股价和利用内幕消息套现的动力被强化,可以预料,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将更为猖獗  相似文献   

7.
刘猛  盛敏 《新财富》2006,(5):182-183
股权分置改革令上市公司的自然人大股东财富显著增加。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的股东中,张近东是最大的受益者。以2006年3月31日的股票收市价计算,他持股市值高达48.6亿元,是持股市值最高的自然人股东,而在股改前,他的财富以公司的每股;争资产计算,只有5.02亿元。股改全部完成后,郭广昌有望超过张近东,成为持股市值最高的自然人股东,目前他的持股市值为49.4亿元。 不过,由于国内股票定价相对偏低,股改后的IPO仍难产生施正荣那样的百亿富人。以目前股改后控股自然人所持股份的平均水平计算,如果要在IPO时持股市值达到100亿元,需要股价达到177元,而要产生超过160亿元身家的“500富人榜”首富,需要股价达到284元——这在目前的国内股市仍是难以企及的高价。[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银亿股份较高的股权质押比例入手,分析了其股权质押的动机,发现前期股权质押融资用于支持上市公司转型,而后期大股东开始利用股权质押及现金分红掏空上市公司,损害了中小股东权益。基于此案例提出规范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市场》2010,(5):60-61
没有永远的首富,只有最新的首富。 2009年11月19日上午10时,龙湖地产顺利完成港交所挂牌仪式。公司实际控制人、重庆女商人吴亚军完成了从重庆第一富豪到上市公司主席的角色转换,同时她以近312亿港元(274亿元人民币)身家,超越碧桂园大股东杨惠妍,晋升中国房地产女首富。  相似文献   

10.
《新财富》2004,(7):53-55
2003年,“新天国际”一方面通过增资控股原由大股东控股的亏损企业“新天房地产”,使其资产猛增15.81亿元而盈利降低,直接导致经常性总资产回报率降至一年期贷款利率之下;另一方面,通过让大股东免费占用自己从银行获取的贷款资金7.67亿元,不仅资产有增。更令其有息负债率直线上升,成长性“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1.
《商》2016,(3)
<正>自上市以来,X公司一直争议不断。2015年该企业公告称其高管减持大额股所持股份使该企业成为舆论热议焦点。有观点质疑这种大股东巨额减持套现行为的正当性,进而引发了对上市公司市值管行为的讨论。本文从市值管理的相关理论出发,对X企业2015年的市值管理行为进行分析,旨在为投资者理解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行为提供参考。一、市值管理概述根据学者的定义,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有意识的综合运用一种或多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表现及其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金奇 《江苏商论》2008,(3):168-170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偏好股权融资,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着上市公司的行为,因此应该从上市公司大股东实现其利益角度分析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行为。通过分析得出股权融资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实现其控制权收益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新财富》2009,(5):134-137
马化腾 100亿元 金融危机影响下,国内四大门户网站广告收入同比增长但环比下降,网络公司普遍上演“主席减持,公司回购”。一方面,马化腾于2008年11月减持161.88万股,套现约6600万港元;2009年2月两次减持200万股,套现约9700万港元,这已是他半年来第13次减持,累计套现逾7亿港元。另一方面,腾讯控股凭借丰厚现金流频频回购股份,2009年1月和2月先后回购1.9亿股股份,且公司尚有8000万美元额度可用于回购股份。  相似文献   

14.
《新财富》2012,(11):48-60
珠海中富曾以优秀的业绩引得资本青睐,但上市后其业绩长期萎靡,债台日益高筑。这与其前后两任实际控制人的持续套现不无关系,尤其是2007年3月欧洲私募基金CVC以16.5亿元高价入主后,上演了一场套现连续剧。  相似文献   

15.
<正>近来年,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产业进入"井喷式"增长阶段,截止2010年12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卡量已达2.3亿张。而信用卡套现、信用卡诈骗的案例也层出不穷,套现金额从几千元到几千万元甚至上亿,信用卡的坏账数据也持续上涨。司法解释和相关法律颁布虽给予了信用卡业务的法律保障,但从风险角度来说商业银行信用卡管控仍然是信用卡业务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三联竞争力》2007,68(11):16-16
2007年9月20日,中国家电连锁龙头——国美电器“掌门人”黄光裕悄然减持国美电器1.7亿股,套现23.9亿港元,如果再加上2006年3月黄光裕以国美电器35%股权注资套现,这位曾经的中国首富已经从股市提款80亿港元。  相似文献   

17.
综合     
《新财富》2007,(5):78-90
中信泰富 受益于钢铁、矿业和房地产三大主营业务增长,中信泰富2006年收入达470.49亿港元。同比上升77%。其业绩增长的最大亮点为特钢制造业,公司旗下目前拥有江阴特钢、湖北新冶钢及大冶特钢等企业。特钢产能超过700万吨。2006年初,公司出售香港又一城项目50%股份。套现61.8亿港元。荣智健个人2007年3月斥资4.53亿港元入股保利香港(00119.HK),成为第二大股东。  相似文献   

18.
张向杰 《北方经贸》2005,(11):39-41
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成为上市公司治理的主要矛盾,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文章分析了我国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原因和方式,并从法律、公司治理的角度提出了制约大股东掏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品牌新闻     
6月1日,科龙董事局主席顾雏军给合肥市政府带来一份厚礼,格林柯尔协议将以2.07亿元的现金高价收购美菱电器20.03%的股权,成为美菱电器的单一控股大股东。顾雏军正式宣布,其拥有全资股份的顾德格林柯尔成功入主上市公司美菱电器,收购价格  相似文献   

20.
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的密集减持套现行为引发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和忧虑,但目前财务学领域关于高管减持的经验研究还很缺乏。本文以2012~2014年间创业板发生高管减持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高管减持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在减持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减持越多,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大;当高管减持行为发生时,第一大股东未能起到抑制高管减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