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主论坛第二时段,发言专家围绕G20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进行研讨。关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专家认为:全球经济治理需要共同承担责任;二十国集团(G20)应发挥更大作用,充分发挥新兴经济体作用,关注全球能源治理和安全。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专家认为:各国利率差别阻碍了国际金融体系稳定,应制定改革时间表和目标,人民币国际化可分三步走,要对储备货币发行实施监督。  相似文献   

2.
王萍 《当代经济》2018,(3):46-49
全球金融治理理论为国际货币体系变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而IMF作为全球金融治理的中坚力量,其自身的改革一直是国际社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以IMF贷款条件性改革为研究对象,运用全球金融治理理论分析条件性改革对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重要性,从而探讨IMF贷款条件性改革的努力方向和采取的措施,最后指出现今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法律路径可从IMF增加机制运行的透明度、扩大资金池、建立货币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3.
2013年6月20日,全国首届"全球学与全球治理论坛"在北京花园饭店成功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政法大学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中共中央编译局全球  相似文献   

4.
2014年10月22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主办了第二届全球治理高层政策论坛。在分论坛"全球经济治理现状与国际机构角色"上,与会者指出,当前全球治理低效,亟须完善全球治理机制。各个国际机构要确立统一的目标,相互之间必须有合作性的制度安排和互补性的关系来实施全球制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考察全球经济失衡内在逻辑和具体表现的基础上,探讨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全球经济失衡主要体现为全球经济的"结构性失衡";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国际储备货币发行约束机制的缺失、国际收支汇率调节机制的失灵以及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国际资本流动,不仅导致和固化了全球经济失衡,而且使失衡态势进一步加剧。笔者认为,推动构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矫正全球经济失衡,有效避免危机发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粮食安全是实现全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多重风险挑战叠加共振,削弱了国际社会抵御和应对粮食危机的能力。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来看,粮食危机的生成因素涉及器物、制度与政策三个向度。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地缘冲突频发、气候变化加剧削弱了全球粮食系统的器物基础,机制碎片化趋势降低了国际制度的治理效能,贸易保护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粮农政策扩张致使诸多国家忽视粮食安全困境下必要的国际合作与共同利益。面对当前全球粮食危机,中国作为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宜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深入推进各项粮食安全行动,动员各方加大资金、技术等器物资源投入;加速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转型,维护联合国粮农三机构的中心作用;倡导普惠包容的粮农政策,引领塑造互利共赢的全球粮食安全合作氛围。  相似文献   

7.
全球失衡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从非均衡国际货币体系的角度,从理论分析和实证验证两个纬度探究外汇储备、私人投资流动和国际储备资产需求等因素对不同国家经常项目均衡的影响。构建的跨国资产组合模型发现储备货币持有国的官方储备和外部私人投资流入对经常项目均衡有负效应,储备货币需求对储备货币提供国的经常项目也是负影响。使用1989—2013年58个储备货币持有国数据和1995—2011年7个储备货币供应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结论。解决全球失衡问题,改变当前的非均衡国际货币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当前美元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反思。作为国际货币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际汇率制度的改革成为后危机时期各国关注的焦点。在未来国际汇率制度的改革中,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将发挥其积极作用,主要体现为夯实东亚货币合作基础、进一步推动区域性汇率合作机制建设,在此基础上构建东亚地区"混合驻锚"货币篮,并促进东亚各国共同盯住该货币篮,建立起东亚区域内外的汇率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搭建了全球气候治理机制的基本框架。从《京都议定书》到巴厘岛路线图,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围绕基本原则阐释、减排、技术与资金、履约核查和透明度四大核心要素,在公约框架下逐步发展完善。德班平台建立以来,全球气候治理格局、治理机制发生显著变化。巴黎气候大会是这一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公约》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对称责任"减排转变为在一个共同平台上,为2020年后的全球减排目标贡献力量。"承诺+审评"作为一种典型的"自下而上"的模式最有可能成为未来全球气候治理机制的主流形态。中国须在主动承担更多责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发展中的大国作用,切实推动未来国际气候谈判进程。  相似文献   

10.
全球经济失衡与再平衡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对全球经济失衡和经济再平衡的内涵进行梳理,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国际货币体系不健全、各国消费和储蓄习惯不同三方面探究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以及各国内外失衡的表现,指出全球经济再平衡过程将会引致的新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货币体系重新调整、全球流动性过剩继续增加、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各国经济再平衡的政策建议,尤其是中国应对西方国家经济再平衡战略和实现内外平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4年10月22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主办了第二届全球治理高层政策论坛。在分论坛"中国及其他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角色"上,与会者指出,随着发展中经济体崛起,发展中和发达经济体将愈发需要寻找共同点,以推进全球发展进程并保护有关方面利益。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将会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美元本位、全球经济失衡与国际货币体系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升级和深入,世界各国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的美元本位制为线索,对美元本位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时期所导致的三次大规模的全球经济失衡进行分析,并对每次经济失衡后的调整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进行探讨。文章认为以美元本位制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将难以维系,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加速了各国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愿望。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作为新兴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在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议题设置、规则变革、机制建设、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诸如"一带一路"建设、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亚太自贸区等倡议,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格局的修正和完善,获得一定的国际赞誉。中国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建设者和变革者,需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经济秩序的对接,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制变革;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建设,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的包容性增长;进一步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公共品的供给,争取更大的制度性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与“新特里芬悖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当前的全球性国际收支失衡,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制度性、结构性失衡,是“特里芬悖论”似的重现。根据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条件,从关键货币的市场竞争结构、汇率调节的有效性、国际合作机制、金融全球化下的财富效应、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脆弱性等角度看,全球国际收支失衡首先要解决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双赤字问题,改革不对称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国际合作机制,减少发展中国家的福利损失。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次提出,以不同的竞争性的各国主权货币体系中的各国主权货币及其利率与浮动汇率工具来应对其各自的个性化的国内市场,以新型的国际公共货币体系中的国际公共货币及其利率与固定汇率工具来应对该区域内统一的共性化的国际市场这一"双重货币区域理论",彻底解决"最优货币区域理论"无法处理而一直悬而未决的这个国际经济难题,从而最终为"亚元"、"超区域元"或"世界元"等区域性、超区域性或世界性国际公共货币的建立开辟一条可行的全新道路.  相似文献   

16.
《经济研究参考》2014,(9):24-34
国际货币体系应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但近年来国际货币体系并未随经济全球化深化而同步优化,在金融危机爆发频繁、破坏升级背景下,各界对于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诉求愈加迫切。国际货币体系短期内难以突破主权信用货币充当国际储备货币的格局,未来通过大国主权信用货币竞争、推动国际货币多元化,仍是国际货币体系最主要的发展方向,人民币通过市场竞争充当国际货币是未来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17.
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发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暴露了美元独大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即以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国际储备不利于保持全球金融稳定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首先,把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在一国的经济地位基础上,一旦该国经济地位发生变化,国际货币体系也必然随之动荡.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全球新型多重复杂挑战交织叠加,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严重受阻,重振全球发展合作是有效应对发展挑战的关键。基于此,2022年12月2—3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联合主办了第三届“中国与国际发展”论坛。论坛以“应对多重挑战,重振全球发展合作,助力2030年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围绕国际发展合作前景与中外实践、气候变化、创新可持续发展融资和债务处理模式,以及儿童发展合作等议题进行对话。论坛期间,商务部研究院牵头发起“中国与国际发展智库联盟”。  相似文献   

19.
中国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而国际货币体系仍以美元为主,这形成了国际制造业转移下国际货币体系错配。国际货币体系与制造业技术创新具有协同演变效应,国际货币体系匹配对英国、美国形成国际制造业中心起到了支持作用,国际货币体系错配造成了德国、日本与制造业强国失之交臂。中国面临国际制造业转移与货币体系错配局势,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需要变换外汇债权为利用国外资源权,利用汇率机制增加创新资金,通过后金融危机技术链裂变实现技术"突破"与"点断平衡"等。  相似文献   

20.
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提条件,而国际游资的攻击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实现条件.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国际经济失衡会导致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