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旅游是将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生态环境三者合为一体进行的旅游开发,是一种特殊的农业形态。在新形势下,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战略之路是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创新之路。本文针对当前四川省成都市周边乡村旅游品牌化建设现状,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当前四川省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着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宣传营销手段雷同、品牌化营销意识欠缺等问题,并提出相应整合区域旅游开发模式、开展主题乡村品牌旅游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基于精准扶贫背景对四川省乡村旅游驱动力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为四川省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方法]文章对四川省旅游扶贫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概括,并总结出了目前四川省乡村旅游扶贫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弊端,然后根据问题和专家意见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基于精准扶贫的四川省乡村旅游驱动力指标评价体系,确定了指标权重,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四川省旅游扶贫主要问题和专家意见归纳出影响四川省乡村旅游的驱动力主要体现在政府推广力、乡村旅游吸引力、游客需求力等3个方面。从上述3种驱动不同指标的权重值分析得出,3种驱动力中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最为重要,其次为游客需求性,最后是政府的推动作用。而乡村旅游吸引力中的区位条件、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完善度是影响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游客旅游动机和信息来源是影响游客需求的主导原因;政府的监督管理与科学引导是实现推动力的主要体现。[结论]四川省乡村旅游扶贫发展前景无限,潜力巨大。由于四川省乡村旅游经济与发展动力不足,应充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明确乡村旅游发展的驱动力,努力提升驱动力水平。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承担了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使命。为了促进我国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我国乡村旅游适应性管理中生命周期理论应用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得出我国乡村旅游经济适应性管理中存在特色旅游资源的探查滞后、人力资源组合不当致使乡村旅游衰落、物质与精神的协作发展尚未平衡及乡村旅游风险的规避和防范存在延迟性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加大政府对特色资源勘查的扶持力度、打破常规性的人力资源简单组合模式、延续并创新物质与精神协作的旅游战略和健全乡村旅游风险管理的体系和制度的措施,促进生命周期理论与乡村旅游经济管理契合,以求真正推进乡村旅游经济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江苏省政府的大力引导下,江苏省依托当地的古村落、古文化及自然资源,发展起一批深受大众喜爱的乡村旅游项目。1995~2010年,江苏省乡村旅游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乡村旅游的规模不断扩大,乡村旅游收入已经成为江苏省旅游业的重要支柱,部分地区的收入已经超越传统旅游行业。经过近40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江苏省部分乡村旅游项目仍然存在因项目老旧、环境代价巨大等问题而出现旅游地生命周期缩短情况。如何能够延长江苏省旅游地生命周期,提升乡村旅游适应性,是目前需要研究的课题。鉴于此,文章基于江苏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针对游客与项目适应性较低、项目与环境适应性较低的问题进行分析,参考国内外的发展模式与管理经验,从提升乡村旅游项目的游客接受度和提升乡村旅游项目的环境接受度等方面构建江苏省乡村旅游适应性管理策略,以有效延长其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充分挖掘当地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人们越来越丰富的旅游需求,农业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得以迅速发展起来。农业生态旅游不仅可以让游客享受新鲜空气、欣赏乡野风光,还可以使游客对乡村的民俗生活进行了解与体验。四川省作为我国的农业与旅游大省,因其个性化的地形地貌、水域及气候等特征,而具备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天然独特优势。文章在厘清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旅游功能区等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四川省农业生态旅游功能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其中现状是具有天然资源优势、丰富旅客来源及良好的扶持政策等差异性,问题是缺乏规划、影响环境,区域偏僻、交通不便,粗放经营、形式单一等,提出积极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着重设计地方特色旅游项目、促进农业与旅游业联合发展、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的策略等建议,以此为发展四川省农业生态旅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其优化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节奏的提高,都市人群越来越向往乡村的田园生活,乡村旅游产业应运而生,近几年保持持续良好发展势头。海南省凭借着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乡村旅游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文章首先对海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得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海南的旅游人数和收入逐渐增加,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但存在区域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其次,对海南省的乡村旅游开发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发现:海南乡村旅游存在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开发管理不规范、缺乏总体规划、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基于上述4个问题提出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品竞争力;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打造乡村旅游知名品牌;坚持"四化"先行、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针对性对策建议,以促进海南省乡村旅游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相对落后,游客来源主要依靠周边的传统自然景区,乡村旅游景点或景区尚未形成能够独立发展的经营局面。文章结合实地调研,对四川省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根据顺应空间结构现状、区域利益统一化、综合考虑交通条件等优化原则,从构建"以点带面"空间发展格局、突出传统旅游区的节点作用及优化交通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匹配等方面提出了四川省乡村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策略,以期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村落衰落是社会发展规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现代经济模式对传统村落的冲击,使乡村发展需要一种转型。旅游开发作为现代乡村建设的热门领域,不仅能带动乡村经济,也是村落重生的契机;但国内20余年的乡村旅游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亦产生了有利有弊的影响。文章分析国内旅游业介入乡村建设后产生的问题与矛盾及其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运用建筑工业研究领域中的"适应性设计"概念,提出乡村建设的"适应性设计"策略,通过探讨"如何取舍"及"适应性设计的分析步骤",总结乡村低破坏性更新与可持续化建设的方法策略。通过借鉴目前国内较成功的乡村建设实验基地与国外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经验,提炼出具体的解决策略与适应性设计原则。主要结论有:乡村旅游建设应以村落传统物质形态为基础;通过"新媒介"融合乡土文化和商业文化;旅游活动应回归最简单的乡村生活。并将研究经验在芬水村乡改实验中运用而生,提出乡村旅游适应性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四川省乡村旅游的民俗文化特征,试图找到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衔接及良性互动的实现途径。[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综合分析法对四川省旅游资源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乡村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良性互动机制。[结论](1)四川省乡村有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并孕育着独特的民俗风格;(2)四川省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二者互动机制有待深入;(3)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的灵魂在于民俗文化,创新基于民俗文化的旅游产品是乡村旅游的根本出路。[结果]四川省乡村旅游主要以生态农业与农业体验为主,且该省生态农业、农业体验与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该省民俗旅游特点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协调城乡经济的发展,党与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本文以四川省为例,采用文献查阅法、调查分析等方法,从乡村旅游开发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入手,根据四川省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重点分析四川省新农村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阐释四川省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措施,为四川省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帮助,这不仅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的转型发展,还有效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综合分析其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之间的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以期对四川省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生态环境质量、资源开发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4个方面20个具体指标构成评价综合层,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系统分析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在综合评价层中,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开发情况的权重值分别为0.426 5和0.328 4,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0.104 2和0.140 9。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为85.48,为2级水平。[结论]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处于中等,有较大提升空间;交通开发难度较大和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较低,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强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增加交通便捷性,培养一批高素质旅游服务人才队伍是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而乡村旅游作为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可以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方面推动新农村建设。与此同时新农村建设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载体。文章以四川省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大箐乡白庙村为例,探讨了拥有优势资源的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山西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产业发展情况,提出缩小区域差异、提升旅游资源开发水平、运用现代化推广技术等发展意见解决山西省乡村旅游业发展道路上的问题。[方法]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山西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各级指标权重进行确定,对其旅游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策略进行研究。[结果]山西乡村环境舒适得分最高,自然资源是开发乡村旅游的优势。乡村旅游可进入性得分为0. 81,可进入状况良好。山西乡村权重为0. 534,乡村性特点不突出。山西乡村旅游资源的设施因子得分较高,乡村旅游景点设施配备比较齐全,开发空间和潜力较大。外围吸引物权重最低,可利用自然风景资源、农业资源互补的组合优势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评价结果总分为6. 25,这表明指标权重得到调研对象的一致认可。[结论]山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综合特征前3位的权重顺序为乡村性乡村资源可进入性。山西省在乡村旅游业的经营与发展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乡村旅游区域差异明显、旅游资源开发层次较浅、乡村旅游地缺乏知名度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山西省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构建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扶贫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以福建省福鼎市赤溪村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农户为调研对象,运用AHP(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根据农户调研实际情况,运用适应性评价模型对农户的适应性综合值进行计算并评价。结果表明:对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扶贫适应性影响最大的是经济适应性因子,影响最小的是生态适应性因子;对乡村旅游扶贫政策的了解度、年旅游收入、家庭成员从事乡村旅游的意愿度以及对游客的欢迎度的综合权重较大,传统节庆活动的参与度、使用清洁能源程度的综合权重较小;总体评价为较为适应,但综合得分值较低,仅为3.106。最后,根据农户的实际适应性情况,提出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旅游扶贫政策利用程度、给予困难农户更大的扶持力度、创新旅游经营模式和实行多项扶持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旅游事业持续发展,以农村为基础的生态旅游业成为一种热门的旅游方式,广受大众的喜爱。而目前,在乡村旅游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制约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本文就乡村旅游管理中基层政府的作用进行研究,进而找到一些完善政府职能的方式,以期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曹秋实 《山西农经》2023,(11):108-110
消费需求的变化让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更加向往田园乡村,注重乡村文化的体验,乡村体验式旅游能够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体验经济需求下的乡村旅游独特的卖点是旅游体验或旅游回忆,强调游客对文化、生活、历史的体验,强调参与性与融入性。滇西北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很多乡村旅游爱好者的不二之选,但是滇西北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滇西北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要转变发展思路,由追求高速度增长向追求高质量发展转变,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完善基础设施、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增强村民参与感、培养高科技专业人才等方面大做文章。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已成为广受城市居民欢迎的新型旅游形式,推动了旅游业发展,促进了乡村乃至全省经济发展。河北省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区位优势明显、客源市场广阔,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阐述了河北省发展乡村旅游的必要性和发展现状,剖析了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从政府和景区两方面提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定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是中国经济与休闲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针对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充分认识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优势与威胁,对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准确定位,从而促其理性发展,不失为农民致富的切实可行道路。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产业重要组成,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乡村旅游的发展为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辐射作用。河南省乡村旅游逐渐树立了品牌形象,且在特色旅游资源开发上效果显著,但随着乡村旅游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也逐渐暴露出一些开发管理问题。为促进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要加强乡村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与协同管理,发挥好政府、企业、农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为久居城市的居民提供了新的旅游产品,而且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承德乡村旅游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