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萍  甄辉  丁富军 《经济地理》2012,32(10):108-113,176
构建了农民工住房需求的吸引力—吸纳力分析框架,对我国31个省(市、区)进行了实证模拟,将其分别按照对农民工吸引力和吸纳力的大小划为"四型九类"地区,并探索了不同地区的农民工住房问题解决路径。研究表明:我国农民工的地区分布十分不均衡,对农民工吸引力和吸纳力都较高的Ⅰ型地区是农民工住房矛盾较为突出的地区,可分别采取园区配建型、公共租赁型、市政改造型、商业配建型和市民化型方式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Ⅱ型地区要充分挖掘住房市场潜力,结合公共租赁型方式共同促进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的解决;Ⅲ型地区和Ⅳ型地区则要进一步规范租屋管理,同时采用准市民化型住房政策逐步解决农民工住房困难。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杭州市的农民工住房现状和需求进行了研究,发现受户籍二元化管理和土地制度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大量农民工住房存在过度拥挤、环境恶劣和居住分割等问题。本文针对农民工的住房需求,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如何落实责任主体,缓和各方矛盾,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以期分阶段逐步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构建居住选择与城市融入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辽宁省不同规模城市农民工调查数据,运用logit、PSM和中介效应检验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农民工城市居住选择对其城市融入存在直接影响,与市民居住融合或与市民为邻显著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中小城市农民工邻里效应要强于大城市,老一代农民工邻里效应大于新生代农民工;居住选择通过邻里互动这一中介变量来影响城市融入,邻里互动程度越高,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概率越高。相应的政策含义是,在改善农民工城市住房环境的政策制定过程中,应注重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居住融合,通过居住融合加强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联系与互动,进而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4.
城市住房保障制度,是住房市场化分配机制的必要补充制度,也是国家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由于广大城市低收入者无力参与市场化的交易,难以通过市场解决其基本的居住需求,使得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问题随着住房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而日益突出。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是中国目前城市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制度的两种形式。由于中国城市低收入阶层居民的住房保障制度还刚起步,制度还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部分,同时,在实践中也存在若干偏差,使得当前城市收入阶层的住房保障整体效果并不尽人意,广大城市低收入群体享受到的住障十分有限。因此,对中国城市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制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家庭生命周期内,最优住房消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最大化整个生命周期的效用,家庭通常需要权衡迁居的交易成本和不迁居的效用损失。本文介绍研究住房需求的动态模型,给出家庭住房消费决策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6.
郭力 《当代经济》2016,(25):108-110
加快农民工实质性“城市融入”是未来十年我国城镇化的工作重点.本文通过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养老、医疗、子女教育、住房支持、新增基础设施等成本进行分析及横向比较,发现东部地区、大城市由于房价与地价高企、资源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不足、心理适应性困难等原因,很难再继续承受大量新增人口压力.而相比大城市与小城镇,百万人口左右的内地中小城市更具成本与效益优势,应当成为推进农民工“本地市民化”的重点依托.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城市住房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民工作为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其城市住房问题不容乐观,现有政策及利益分配格局使得差距逐步扩大、形势日益严峻.通过对农民工住房供给需求的成本-效益分析,从住房供给方和需求方两个角度阐述了解决农民工城市住房的迫切性,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落实责任主体,缓和各方矛盾,以实际行动分阶段逐步将农民工住房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住房社会保障机制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房社会保障机制是针对城镇中低收入家庭解决居住困难、改善居住条件而带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制度,是政府制定和实施住房政策的社会保障。现阶段我国住房政策的核心就是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但中低收入家庭对住宅市场的有效需求却严重不足。因此,建立和发展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我国住房社会保障机制已成为深化往房制度改革中亟等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住房政策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城市住房市场中存在明显的分割,"城中村"等居住环境恶劣的"非正式"住房容纳了大量农民工。通过构建一个农民工住房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本文发现,针对农民工的单纯住房数量的供给在低端产业占主导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但在高技能产业比重逐渐增加时其效果逐渐衰减。相反地,改善农民工居住环境的政策能够使住房供给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具有可持续性。同时,这类改良政策能够减少潜在的社会冲突所导致的社会资源非生产性损耗,使得分给城市原有居民的"蛋糕"份额也会变大,因此有希望成为一个可以自发实现的内生政策变迁过程,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实现城乡融合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的标志之一是"村容整洁"。搞好村庄治理,能够尽快改变农村面貌。建立、健全以规划为前提,以业务指导、技术服务为依托,以财政补贴为激励机制的建房法律政策支持体系,引导帮扶农民建房,是当前挖掘内需潜力的有效措施,是破解经济危机的一剂良方,是解决当前农民工"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推动农村住房建设、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已经成为拉动投资、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需求与现实政策的契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人的城镇化中"人"的主要组成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的现实需求与当前政策具有密切契合性:就业看重发展与高质量就业的契合,对城市的认同度高与农民工市民化的契合。职业教育是实现农民工需求与政策契合的现实选择,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要从通用性素质教育和专用性技能培训两个角度展开。  相似文献   

12.
张立群 《经济月刊》2014,(11):12-12
目前,一些重要经济指标出现回落,房地产投资是影响投资增长以及经济增长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但如果政策引导得当,预计其增速也会由落转稳。主要因为目前城镇人口过多地集中于大城市,这个区域的房地产市场,总体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目前受预期影响,大家都在等待住房降价,使大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销售困难。但这意味着大城市买房需求作为存量正在不断聚集和扩大。在市场和相关政策的共同作用下,这些需求是有可能积极释放的,并会使房地产企业的销售困难状况明显缓解,进而会带动房地产投资增长由落转稳。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一些重要经济指标出现回落,房地产投资是影响投资增长以及经济增长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但如果政策引导得当,预计其增速也会由落转稳。主要因为目前城镇人口过多地集中于大城市,这个区域的房地产市场,总体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目前受预期影响,大家都在等待住房降价,使大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销售困难。但这意味着大城市买房需求作为存量正在不断聚集和扩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住房问题及市民化发展趋势下的住房政策调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劳动力的城市转移一般出现在各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之中,我国自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由于受到土地和户籍二元化管理制度影响,出现了诸多城市新问题。该文从"农民工"住房问题出发,首先依据多项调查数据明确"农民工"住房供需情况;其次从现行城镇住房政策角度分析造成"农民工"住房供应不足问题等的主要原因;最后借鉴国际经验,比较日、英低收入住房供应政策,提出长期的居住地管理政策改革方向和短期的住房实物供应政策。  相似文献   

15.
住房保障制度是政府通过国家、地方和社会的力量,为住房困难人群提供基本生活住房的、以转移支付制度为主的若干制度安排,使最低收入家庭住房通过廉租住房制度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通过经济适用房解决,中高收入家庭住房通过限价房和商品房解决.转移支付制度的主要目标是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实行房地产均等化目标意味着房地产这种特殊公共物品的公平分享,也有助于房地产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的住房政策自2005年开始,由市场化提供住房为主向加强住房保障制度建设调整,目的是为了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民工融入到了城市的生活当中,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为城市换来了更好美好的生活环境。然而,由于农民工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很难在大城市中长期立足,因此,现今的很多农民工都选择的回乡就业,尽管这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也会导致大城市的用工荒和乡镇的"劳动力过剩"等问题。因此,做好城乡劳动力的协调分配工作,加强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已经成为当前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重点探索农民工的就业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7.
《经济地理》2021,41(5):95-102
解决城市中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对于促进社会融合和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国25个城市流动人口与家庭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居住迁移行为、家庭化迁移等特征对其住房选择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仅有小部分流动人口在流入城市已购房。其中,社会经济水平越高,越有可能通过迁居改善住房,并获得城市住房。(2)家庭化迁移已成为流动人口在城市中购房的直接驱动力,起到决定性作用。(3)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城市获得住房的机制存在显著的城市差异,非一线城市社会经济水平较高的流动人口在住房选择上呈现出"向上的流动性",即实现从租房到购房,而一线城市的流动人口即使具有高收入仍很难获得城市住房。建议进一步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将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需求纳入考虑,进而促进流动人口落户,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  相似文献   

18.
刘正才 《经济研究导刊》2011,(27):148-151,177
房地产市场运行既具有一般规律性,又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表现出特殊性。在分析中国转轨经济和社会文化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大城市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原因,认为强劲增长的真实需求是投机需求兴起和泡沫形成的基础,投资渠道的狭窄、政府对土地供给的垄断、银行的预算软约束以及市场秩序的不规范成为进一步推高房价和泡沫的重要因素。在进一步反思中国当前住房调控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五点防范中国大城市房地产泡沫的政策建议和措施,即加强房地产泡沫的预警工作,建立以空置率为主要指标的预警体系;树立以需求调节为主的调控观念,恰当配以供给调节;建立以财税手段为主的调控体系,谨慎使用行政手段;深化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廉租房建设,为住购房需求降压等。  相似文献   

19.
浅析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1991年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以来,经过近二十年的实施与发展,住房公积金制度日趋完善,在改善广大职工居住条件、解决住房困难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随着房改的逐步推进和城镇职工住房需求的不断增长,住房公积金管理过程中产生出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对住房公积金管理环境、资金归集、贷款、资金运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方法和手段,为解决住房公积金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找寻与进一步释放新的增长动力。该文基于二元结构背景下农村富余劳动力源源不断转移进城这一国情实际,顺沿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源,分解经济增长作用渠道与路径,发现农民工"半城市化"严重抑制了劳动力资源重新配置带来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认为农民工市民化有益于提振消费拉动效应,强化劳动力要素效应,放大城市化效应,将在很大程度上主导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