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造业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技术进步提供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和基础。而数字经济作为推动技术进步和企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为传统制造业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基于2010—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技术进步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并探究数字经济在此过程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经济时代下,技术进步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依旧具有很强的驱动效应;(2)在技术进步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过程中,数字经济可以有效发挥正向调节作用;(3)技术进步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显著的数字经济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这一点没有人怀疑。但是在美国逛商店,随便买一件东西,十有八九是贴着“中国制造“、“泰国制造”或者“墨西哥制造”的标签。无论是美国的媒体还是国外的舆论,“美国制造业正在衰落或者已经死亡”的论调都不少见。在很多人眼中,美国好像除了电脑软件、医药、飞机和好莱坞的电影就不生产什么了。美国制造业真的衰落了吗?  相似文献   

3.
关于珠三角制造业发展前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并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中国制造的产品已全面走向世界,并成为了各国人民生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近两年国际油价暴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中国制造业腹背受敌的情形愈演愈烈",中国制造"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品牌是对产品名称、历史、声誉、属性、广告风格和文化等方面的无形组合。品牌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为了让国内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转变,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将以福建省晋江运动鞋企业为例,具体分析了我国现代运动鞋业的总体竞争格局,并对我国晋江市运动品牌企业近30年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同时总结了晋江企业在营销战略和销售模式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企业如何打造中国品牌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同时提出一些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自2008年入主白宫以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致力于拯救美国制造业。在连任竞选中他更是公开承诺"将把就业和制造业带回美国"。在2013年国情咨文演讲中,奥巴马将制造业放在核心地位,并提出一揽子刺激制造业增长计划。在奥巴马新政的激励下,包括汽车工业、重工业、高科技企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表明,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在过去的20世纪中,是制造业给美国、日本和欧洲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制造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支柱。无论从制造业占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比重来讲,还是从扩大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来讲,我们都可以肯  相似文献   

7.
生产者服务进口影响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中介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1997-2008年的数据,引入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两个中介变量,对生产者服务进口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内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产者服务进口和生产者服务业FDI促进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技术进步是生产者服务进口促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8.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29):F0002-F0002
工业和制造业是经济升级的核心基础《中国经济周刊》从.上期开始开辟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栏目,从一地区、一行业、一企业关注中国经济在点和面上的探索和突破,很值得推广。作为学者,我也愿意把相关理论研究拿出来与读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钟鸣 《生产力研究》2014,(9):149-151
文章基于1990—2012年甘肃医药制造业的相关数据,运用C-D生产函数和索罗余值方程,分别计算出资本、劳动、科技进步对甘肃医药制造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科技进步对甘肃医药制造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率仅为23.8%;甘肃医药制造业目前尚未达到规模经济阶段,狭小的市场规模使医药制造业无法充分发挥专业化分工、规模收益递增效应。文章最后提出了协同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朱苏  聂乜 《经济视角》2009,(22):31-33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与我国经济结构多次合理调整有着紧密联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经济加快融入国际经济中,一定程度上也对我国国民经济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根据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充分考虑世界科技加快发展和国际经济结构重组的趋势,着眼干全面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注重对变化的研究,强调时间与历史、制度变迁等在经济演化中的重要地位,全面考察我国经济结构演变的动因及其趋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引入索洛余值法并建立我国装备制造业生产函数模型,对1999-2009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科技进步因素在装备制造业经济增长中日显重要,我国装备制造业单纯依赖于资本并不能取得长足发展,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最新公布的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7月初值升至495,达到五个月来最高值。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认为,7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温和回升到5个月以来的最高值,表明前期的宽松措施开始产生效果。然而总需求仍偏弱,就业市场继续承压,因而需要继续加大政策宽松力度以稳增长、保就业。  相似文献   

13.
李斌  赵新华 《财经研究》2011,(4):112-122
文章将环境污染的影响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纯生产技术效应、纯污染治理技术效应、混合技术效应、结构生产技术效应、结构治理技术效应和综合效应,并运用37个工业行业2001-2009年三种主要废气排放数据实证分析了工业经济结构和技术进步对工业废气减排的贡献,得到如下结论:纯生产技术效应、纯污染治理技术效应在减排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工业经济结构的变化对工业废气减排的作用效果不明显,相对2001年甚至还加剧了环境污染;结构生产技术效应和结构治理技术效应都对废气减排起到了促进作用,环境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工业结构的不合理。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制造业劳动工资和能源价格不断上涨,过去依靠成本优势获得的竞争力正在逐渐减弱。基于要素替代的框架构建了包含中性和有偏技术进步的KLEM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利用中国制造业30个行业2001-2010年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第一,总体上除劳动和能源互补以及能源与中间品关系不确定外,其余各要素均呈替代关系;第二,不同来源的技术进步对成本的节约效应不同;第三,中国制造业的确存在技术偏向,其中R&D更倾向于资本增强型和偏向型技术进步,而FDI更倾向于能源、劳动增强型和偏向型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5.
在技术引进中,我国长期存在一些影响技术使用效果、消化和创新,倾向于生产线的引进而忽视软件技术和必要的关键设备的引进等问题,这些问题目前已经得到了足够的认识,也正在这方面进行着技术引进方面的五大转轨,即:引进主体从以国家为主体向以企业为主体转变,并从企业单独引进向科研、制造系统联合引进转变;引进目的从生产使用为主向消化  相似文献   

16.
为厘清数字经济、人才数字素养与制造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基于2010—2019年中国内地31个省域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均存在显著的相互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结构高级化对人才数字素养具有持续促进作用,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对人才数字素养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人才数字素养未能有效发挥对数字经济、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促进作用。最后,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人才数字素养提升和制造业结构升级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1980-2008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基于技术进步视角实证分析了进口贸易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的进口都能促进我国技术进步,工业制成品进口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大于初级产品;然而,初级产品中的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类、饮料及烟草类和工业制成品的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类的进口对技术进步具有阻碍作用.进口贸易结构与技术进步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技术进步还未从总体上改善我国的进口贸易结构,进口贸易结构改善与技术进步之问的良循环并未形成.最后,提出进一步优化我国进口贸易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上篇(刊载于本刊上期--编者注)中,分别从通用设备制造业吸收外资的状况、外资控制情况、独资化趋势、投资动机和市场结构等方面,评估了跨国公司对我国通用设备制造业经济安全的影响.本篇集中研究跨国公司对我国专用设备制造业的投资和经济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衰微与复兴的动态变迁过程是一系列多层次、大规模、不均衡转型的外在反映。本文构建"制度变迁—技术进步—结构转变"的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国经济衰微与复兴的历史形成机制进行深层次解释。认为由盛转衰是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的必然结果;建国以后经济复兴的重启得益于近代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的转型;1978年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源自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而包容性制度环境的构建、经济开放度的提高、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以及供需结构的调整是中国经济由衰微走向复兴带来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今中国制度环境下,研究"二重开放"及区域结构的趋同抑或趋异具有很强的现实及理论意义。通过成熟模型进行数据实证分析,表明长三角产业结构总体趋异,区际化与国际化水平呈现阶段性特征,"二重开放"对于制造业区域结构差异的影响至少与地区行政垄断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一样显著,"入世"前后长三角制造业区域结构差异水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