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齐鹏 《农家之友》2010,(17):12-12
“我以前是农民,我的正业是农业。后来我办服装厂,一开始生产衬衫,这已经是不务正业了。在衬衫厂到一定规模后,我又想引进西装生产线,生产西装,这对于衬衫厂来说,又是不务正业。至于房地产,实际上我们做得很早,1992年就开始了,所以说这个‘不务正业’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2.
东部地区工业化已经进入到中后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以浙江省为例的研究表明,劳动资源供给总量将继续增长,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会持续加剧,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二者的互动发展、第三产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对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政策评估,可以发现,统一的城乡社会发展政策、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订专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应该是东部地区工业化中后期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重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我们过去已经习惯于把生产要素(在农村,主要是土地和劳动力)的大规模集中当作生产社会化,当作经营联合,认为这就是全体农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我国农村经济在这种模式化的联合方式下实际运行了26年(从1953年到1978年),这期间,我国在农业生产领域尽了最大的集体努力,应该说,以土地为基础的劳动联合已经进行到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然而普遍地看,这种联合方式缺少对其组织成员的个人努力的有效刺激,又没有赋予组织体本身以多方面的自由活动机能,它不是鼓励、而是扼杀活动主体的开拓精神,滋长着一种普遍的惰性.因而,对于极为广阔的农村经济活动范围来说,这样的联合方式未免是太简单而不能胜任了.  相似文献   

4.
任何科学都有自己的核心科学问题、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农业经济学也不例外;任何科学的发展都必须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呼应重大社会需求,具有强烈应用和实践性的农业经济学更是如此。核心科学问题、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具有普遍的共性,而社会重大现实问题和重大社会需求则高度依赖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对于农业经济学来说,其发展还要加上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因为资源禀赋的决定作用,历史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经济学始终重点关注生产主体内部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提高总体效率和生产者福利则更多依赖打开外部市场,而近20~30年来则逐步转向农业的外部性,因而不再从宏观层面上关注农业生产本身。以中国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则与此相反,农业生产的宏观问题和农业农村的转型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农业经济学具有重大社会需求,因而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关键在于如何把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和社会需求与基本科学问题紧密结合起来重新构建符合国情、适应经济发展阶段的农业经济学。  相似文献   

5.
一、几个概念 (一)农业的生产率 在国内,有很多人自觉不自觉地将生产率的概念等同于劳动生产率,实际上这是一种偏狭的理解。所谓生产率是生产过程中的效率或效益,即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的比率。生产要素可粗略地分为土地、劳动力和资金,因而可以从不同要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背景下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如何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是我国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以山西省为例,在分析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制约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加快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对于提高城乡资源合理配置和加快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苏农村经济》2009,(9):32-32
营销是什么?我想,这个问题对于营销人员来说,是最简单,也是最难回答的一个问题!营销大师说:营销是满足需求!我最近越来越觉得,营销大师的话,只说了前半句,忽略了下半句。如何来满足需求?满足需求是靠什么来实现的?这才是营销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一、是农业劳动力剩余还是农村劳动力剩余近年来,随着对农业问题的研究拓广到整个农村领域,农业劳动力剩余问题也被称为农村劳动力剩余。但确切地说,农业是一种产业,农村表示区域。农业与其它产业相对,农村与城市相对。说农业劳动力存在剩余,意味着在现有条件下农业内部无法容纳全部农业劳动力供给,因而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主要依靠产业间的转移。而说农村劳动力剩余,意味着在现有条件下农村范围内无法容纳全部农村劳动力供给,因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主要依靠乡城间的转移。两者在概念上是不能混淆的。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陷阱:动态模型与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腾飞的重要性,已经被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实。在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都曾经或必将面对的课题。本文的动态模型表明:当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一定阶段时,农业就业比重将相对稳定。参照凯恩斯流动性陷阱的概念,本文创新性地把这种现象称为农村劳动力转移陷阱。贫困国家或地区可能会提前陷入农村劳动力转移陷阱。此时,其大部分劳动力被吸附在农业上,工业难以发展,农村劳动力难以转移,从而陷入恶性循环的贫困状态。  相似文献   

10.
当前所谓的用工荒,实际上是一种结构性用工荒,而并非劳动力出现整体短缺。这和这些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经济布局的变化和调整,还有收入分配比较利益关系的变化,以及农民工的人员构成发生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结构性用工荒并不是坏事,这表明我国已经到了产业产品结构大调整、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的阶段,我们可以借此用工压力来推动经济转型、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1.
农业劳动力女性化及其影响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但目前尚未有公认一致的研究结论。本文基于浙江省4个林区县(市)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在对集体林区女性劳动力参与林业生产状况进行描述分析的基础上,以竹林这一典型非木质林产品生产为例,采用DEA-Tobit二阶段方法,定量分析劳动力女性化对竹林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集体林区,女性劳动力参与林业生产已经较为普遍;随着女性劳动力参与竹林经营比例的提高,竹林生产效率不仅没有下降,相反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竹林生产效率。据此,提出在林区应该大力发展包括竹林在内的非木质林产品产业,并加强非木质林产品相关技术培训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共赢。  相似文献   

12.
我国能养活多少农民?——21世纪中国的“三农”问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关注一个农民可以养活多少人 ,关注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 ;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 ,也关注提高土地生产率。原因很简单 :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既依赖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供应的持续增长 ,也依赖从农业向其他部门转移的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各种资源 ,因而依赖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的持续增长。同时 ,过去由于长期以来实际存在的农产品供应不足 ,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增加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供应就能增加农民收入 ,因而农业、农民、农村 (简称“三农”)问题是统一的 ,与农业部门被赋予的“基础”地位或职能也…  相似文献   

13.
机采棉的成本分摊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棉花总产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出口占全国50%,棉花收入占职工收入的70%。随着兵团植棉面积的扩大及棉花单产和植棉技术的不断提高,兵团对植棉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每到棉花采收季节,需要劳动力约50多万人,拾花劳动力已成为兵团棉花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那么,如何解决这一困扰兵团棉花生产和发展的问题呢?其技术措施是,大力发展机采棉技术。使用先进的机采棉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棉花生产效率,对于以棉花为主的兵团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实的农业主要是集体经济。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以执政党的地位来领导集体农业的,因而党和国家如何实现领导,对于发展农业生产和巩固工农联盟关系极大。为此,本文拟就改善对集体农业领导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一、领导的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毛泽东同志历来教导我们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所谓实事求是,从哲学上说,就是正确认识事物内部的本质的联系,使主观认识符合于客观实际;也就是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15.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人口的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呈刚性增长趋势,但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农业劳动力的日益短缺却影响着农产品生产。这就对农业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科技对于提高单产,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未来对农产品的需求肯定是不断增加的,但是生产供给的形势却不容乐观。以粮食生产为例,暂不考虑生态环境、农民收入、质量问题等,产量等于面积乘上单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村级尺度从农户自身出发探究影响山区劳动力自身特征的因素,以期为充分利用山区劳动力资源进而提高农业收益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重庆市武隆县4个村部分村民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有关劳动力的年龄、数量、文化程度、身体状况、家庭收入等数据,应用熵权法结合灰色关联法分析影响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因素。[结果]由于目前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理性农户不单单是考虑农业活动带来的收益,他们更多考虑的是选择从事非农活动所带来的收益。这样一方面促进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使得土地资源与劳动力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就模型结果来看,文化程度、年龄对于劳动力来说影响是最大的,该地区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比较低,但是调查统计得知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劳动力会从政、或者选择从事非农活动。[结论]影响劳动力资源自身特征因素重要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劳动力者文化程度、年龄、劳动力人数、劳动力身体状况。  相似文献   

17.
面向农业产业链的生产性服务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农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研究分析,认为在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型过程中,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一方面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是我国当前的实际客观需求。尤其是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对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需要作出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农民进城动力探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中国的城市水平至今只有 30 %左右。加快城市化进程 ,对于促进中国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 ,没有城市化 ,就没有现代化。本文结合浙江省的实际 ,主要探讨城市化动力以及农民进城动力问题。一、制度结构是影响城市化动力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工业化与城市化存在着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两者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从西方各国工业化过程和结果来看 ,由于工业发展存在规模性和生产要素空间集聚性的要求 ,工业经济大部分集中于城市 ;同时 ,由于在城乡之间存在着以城市工业为主的现代部门与以农业为主的传统部门之间比…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供应由过剩向短缺转变、工资开始上涨的时点即"刘易斯拐点"。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计划生育政策效应,青壮年劳动力供给已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工资普遍上涨,中国"刘易斯拐点"已经悄然到来。"刘易斯拐点"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具有标志性意义,安徽是传统农业、劳动力大省,应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20.
我国长期以来农业生产的目标是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传统的农业生产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使得农业开始向高质量的阶段发展。高质量的农业发展一方面符合人们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同时也符合时代变化的要求。另一方面既可以提高我国农业的整体效益,也可以提高国际竞争力。本文以农业转型的背景为切入点,阐述农业急需转型的一个大背景和其缓慢发展的现状以及农业转型升级的优势,同时研究了影响农业转型的因素,进而为农业以后的转型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