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产业体系中存在市、区县和乡镇三级间的纵向产业关系。北京市的总体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业已确定,它对区县、乡镇的产业发展有强制作用。京郊乡镇在产业发展中要走专业化道路,使自身纳入区县级产业体系,保持与全市产业调整方向相一致,在经济资源、市场需求与纵向产业关系要求相结合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产业。  相似文献   

2.
基于农业产业融合视角,以云南蒙自市石榴产业为研究对象,在构建石榴产业融合模型的基础上,明确了石榴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分析蒙自石榴产业融合的五种模式及典型案例,发现蒙自石榴产业融合发展仍存在产业融合要素瓶颈制约突出、产业融合广度深度不足、产业融合主体利益联结松散等问题。据此,提出了强化产业融合高级要素投入、拓展石榴产业融合广度深度、健全融合主体利益联结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产业大脑促进生产要素提高、优化组织架构、智慧生产管理。本文阐述产业大脑发挥的功能,并分别介绍以地方政府主导、链主企业主导、一定区域内产业主导等三大模式。针对光伏产业大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行业大脑+企业大脑”两级大脑,解决产业大脑建设方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借助数据脱敏解决企业担心的数据安全性,实现产业大脑企业端、产业端和政府端上下联动,并重点打造产业大脑五大应用场景,最后探索产业大脑专业服务提供商的实现路径,以推动光伏产业发展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4.
首先阐述了企业创新能力与产业创新能力;然后从二维的角度分析了制浆造纸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产业创新能力的因素包括产业自身创新能力因素和产业外部环境因素;最后,提出浆造纸产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包括:产业创新资源、产业创新倾向、产业创新成果以及产业制造能力等产业自身创新能力指标和产业政策支持、相关服务业发展水平等外部因素指标。  相似文献   

5.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和基础,也是现代农村产业体系的重要目标。而金融服务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随着辽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农村金融不断发展,金融服务农村产业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提升。但是,仍面临着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金融服务农村产业振兴不精准、金融产品系统化程度不高、配套政策不健全等问题,亟需进一步加快农业金融科技应用,成立产业基金,采用产业投行模式,完善农村产业振兴政策,促进金融服务精准化、高效化等,推动辽宁乡村产业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江山市木材工业发展迅速,但在快速的成长中难免遇到产业安全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江山市的木材工业产业安全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主要从产业生存环境、产业竞争力、产业对外依存度、产业控制力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7.
鹅产业是一个科技含量较高,产业关联度较大的朝阳产业。纵向,可优化种植业结构,拉动饲料工业发展,促进食品、制药、服装、服务等产业发展;横向,可增加社会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丰富生态旅游发展。为此,正确认识洪泽鹅产业现状并根据鹅产业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打造科学的鹅产业发展体系,才能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浙江林业产业建设30年回顾与经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统计年鉴数据进行回顾总结的结果表明: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林业产业经历了产业化阶段和战略转型阶段的历程,浙江林业产业发展具有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高、林产品国际贸易快速增长、产业集群区域特色明显的特征,竹木加工产业、森林旅游产业、花卉苗木产业、森林食品产业是浙江省具有特色优势的林业产业,浙江促进浙江林业产业发展的原因可以归结为3个:政府采取的政策、中介组织的作用、企业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北京冷水鱼产业是生态产业、休闲产业、民生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冷水鱼种业成发展亮点,鲑鳟鱼与民俗旅游联系紧密,鲟鱼市场不断拓展;但总体上,北京冷水鱼市场体系亟需完善、品牌建设亟需加强,产品亟需提档升级。要创新驱动,继续推动冷水鱼种业稳步发展;加工引领,大力推动鲟鱼产业高端发展;品牌打造,全面推动冷水鱼产业高效健康发展;三产融合,持续推动冷水鱼产业向休闲产业、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分析框架,从产业定位、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三个维度提出以产业定位基础、以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业升级为目标的总体发展战略,对实现新疆棉纺织行业持续、健康地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安吉县竹产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竹产业是一个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产业。发展竹产业,对于保护自然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安吉县竹产业发展的调查研究,本文总结了安吉县竹产业发展的经验,剖析了竹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安吉县竹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宗淡水鱼类产业发展历史久远,得天独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也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论文从大宗淡水鱼类产业的水平与态势、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矛盾、产业的传承与创新、产业科技与传播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大宗淡水鱼类产业的环境因素和产业发展的技术经济方面的现状与问题,并从技术实现角度提出对策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新世纪,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以高于国民经济6~8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增长。2008年全国木材产量达到7894.33万m3,人造板产量达到8171.41万m3。但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整体素质不高、资源支持能力弱、贸易摩擦频发、产业管理弱等问题。因此必须打牢林业发展基础,增强林业产业发展的动力,培育林业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的金融危机,对林业产业调整结构、推进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形成市场倒逼机制。  相似文献   

14.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是解决农村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手段。基于农村产业现实状况,对中国农村产业融合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村产业融合存在供给侧矛盾突出、产业价值链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新型主体培育不足、政策与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从调节农村供给侧生产要素投入、提升农村产业链价值、密切各产业主体合作、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完善农村产业融合政策与法律制度等角度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5.
根据广东省海水利用产业发展现状,从海水利用产业需求、市场表现和产业投入3个层面构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面板数据,基于因子分析方法,对全国沿海11个省、区、市海水利用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得出广东省海水利用产业综合竞争力及各个公因子得分与排名,并从发挥优势产业带动作用、加大资金支持、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不断提升广东省海水利用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03~2007年度的数据,分析了广西林业第一、二、三产业动态的E(G)产业集聚指数和产业竞争力水平。研究表明,2010年第一、二、三产业集聚指数分别为-0.0607、0.0338和0.0896,对应为无集聚、中度集聚和高度集聚,同年其产业竞争力水平升至全国第4名。综合评价了广西林业产业竞争力水平,运用弹性模型论证了产业集聚与广西林业产业竞争力水平的关系程度,探讨了通过产业集聚促进广西林业产业竞争力水平提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选取海洋产业结构变动率指标对我国海洋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海洋三次产业中,海洋第三产业与海洋总产业关联度最大,其次是海洋第二产业,再次是海洋第一产业。主要海洋产业中,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业与海洋总产业关联度最大,海水利用业、海洋矿业、海洋电力业最小。我国海洋"三、二、一"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但不是很稳定;新兴海洋产业仍需大力发展。必须通过优先发展海洋主导产业、建造完善的现代化海洋服务体系、调整三次海洋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海洋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海洋产业、提高海洋科技水平、重视人才培养,才能最终促进我们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海洋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如东县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翼,南黄海之滨,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滩涂大县。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形成粮油饲料产业、蔬菜产业、林果产业、畜禽产业、文蛤产业、紫菜产业、海产育苗业、蚕茧产业等“八大产业”特色农业。面对WTO的挑战与机遇,只有培育做强“八大产业”,才能促进和提升如东农业国际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指出了当前地勘产业存在的诸如产业布局分散、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等问题 ,提出要用新的思维理念提升地勘产业水平 ,要调大调强现有地勘产业和开辟构筑新产业 ,提高地勘产业的科技含量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保证地勘产业水平的提升 ,文章提出了建立新的决策机制 ,建立以局为单元的产业宏观运行机制和建立严格的产业微观管理机制等项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绿色食品产业演进及其阶段特征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结合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对中国绿色食品产业演进进行了梳理,根据各阶段不同特征,分析了影响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问题。研究表明:2003年是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形成期与成长期的"临界点",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已经成功跨跃产业形成期,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阶段;它的发展将受其所在阶段的产业规模、产品和品种结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认证制度、政府监管制度、绿色食品市场与消费需求等多种因素影响,同时受产业、企业、消费者、政府等方面问题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