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沿江旱地耕作制是提高沿江旱地种植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哪种耕作制经济效益高?如何改革沿江旱地耕作制?我们通过在江津县金刚乡圣中村试验观察、分析、比较的结果如下: 一、“小麦——花生”。实行这种耕作制的农户有4户,亩产小麦423斤,花生239斤。每百斤小麦按23.00元计价,花生按50.00元计价,加上副产物,亩产值达233.17元,亩平均支出费用49.13元,亩纯收入184.04元,亩用工44.25个,日  相似文献   

2.
山西地处农牧交错带,具有发展"粮草兼顾"型农牧业的资源基础,深入分析山西省发展粮草兼顾型农牧业的优势和不足,探索适合山西粮草兼顾型农牧业发展的方向,是实现山西现代农牧业优质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3.
旱地推行小麦——玉米——红薯分带轮作多熟制,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及产出率。但多熟制栽培致使土地超负荷生产,大量耗费土壤地力,要实现作物季季增产、连年丰收,须在规范2米对半分厢中的1米预留行、大力扩种绿肥培肥地力的基础上,因地制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春节,许多"吃货"有了新目标——澳洲牛肉。不同于以往的冷冻牛肉,这次可是品尝新鲜牛肉——澳大利亚活肉牛进口到中国再屠宰分销。其实,第一批活牛在去年10月就"打飞的"从澳大利亚来到重庆,经隔离后于11月屠宰上市,已经有很多人先尝为快。据悉,首批澳大利亚鲜牛肉主要在川渝地区的各大商场超市销售,价格也与国内养殖肉牛基本持平。肉质细腻、价格合适,炖着吃、烤着吃……不少人都惦记着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小麦面积的60%是旱地,水分是限制旱地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如何蓄水保墒一直以来深受旱作小麦栽培工作者的重视。前人在蓄水保墒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往往忽视了休闲期降雨,本研究团队在闻喜县长期蹲点,总结提出了旱地小麦土壤水分单循环与复循环规律、土壤水分垂直变化与周年水平变化规律、土壤质地及土壤水分垂直分布特征与运行规律、磷肥增效氮磷配合理论及种子根群作用理论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早三多"技术,并在上世纪70~90年代在全国推广。进入21世纪后,针对当前农业生产出现的新问题,为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和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创建休闲期"三提前"——提前深耕或深松、提前深施有机肥、提前秸秆覆盖或还田——蓄水保墒技术,此技术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动物、微生物数量,降低地表无效蒸发,有效提高土壤蓄水保水能力,达到伏雨春夏用的目的。同时自主研发并推广应用了实施"三提前"技术配套的农机具—深松施肥机械与施肥覆膜一体机械,已在北方旱地上广泛推广,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冬小麦粮草兼用在保证籽粒稳产,缓解家畜饲草短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否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仍然具有争论,缺乏准确数据支撑。[方法]文章基于甘肃省庆阳市32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研究了冬小麦粮草兼用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以期能为冬小麦粮草兼用的农业收入效应提供实证支撑。[结果](1)冬小麦粮草兼用的确存在明显的农业收入效应。(2)倾向得分匹配法在纠正样本异质性偏差后,估计出冬小麦粮草兼用对农户农业收入的效应为12.8%。而使用传统的OLS参数估计方法实际上把冬小麦粮草兼用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低估了约6.4%。这一结论这为相关部门推广冬小麦粮草兼用技术提供了有力的佐证。(3)冬小麦种植面积,冬小麦产量,养殖数量和玉米种植面积对农户农业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基于此,从加快农村土地的流转,扩大农户家庭土地经营规模,引导农户标准化、规模化养殖,重视冬小麦粮草兼用生产模式在陇东黄土高原的推广及应用等方面提出增加当地农户农业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山区旱地普遍存在的“三差”(土地利用率差,用地养地、培肥地力差,种植质量差)“三低”(生产水平低。农业投入低,经济效益低)的现状,四川省巴中市农技站在该市青山乡进行了旱地多熟制的探索。经过三年的努力找到了适合山区推广的旱地多熟制模式,即洋芋—玉米—红苕—旱稻—大豆—蘑菇—蔬菜,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旱地七熟制的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铁耕模式     
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县富阳镇铁耕村距县城8公里,辖1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248户农户、人口1067人;全村耕地总面积5850亩,其中水田1315亩,旱地4535亩,人均耕地面积5.48亩.从2006年以来,该村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的原则,在确保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创造了以"土地流转共议制、产业发展片区制、公共资源配置集中制"(简称"三制")为发展抓手的"铁耕模式",通过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整合,实行机械化耕作、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后发展农村迅速走向经济强村的有效捷径.  相似文献   

9.
嘉兴市郊区近几年内,遵循“区划——试验(示范)——规划——开发”的路子,应用农业区划成果,开农旱地资源,在引种杂交玉米,开发旱粮生产上初见成效,取得较显著的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江右 《农家之友》2010,(2):15-16
广西德保县隆桑镇南部的下布社区,九分石山一分地,全村686户2870人,仅有水田520余亩、旱地740亩,人均耕地(含水田、旱地)面积不足0.5亩,村民们收入入不敷出,一度过着"望天吃饭"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化德县七号乡地处阴山北麓风蚀沙化区,多年来形成以粮为主及广种薄收掠夺式经营的局面,造成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实施“百千工程”以来,该乡将提高农作物单产和发展舍饲养殖作为搞活农村经济、建设生态农业的突破口。种植业方面,大力推广旱地地膜覆盖技术,全乡推...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长顺县通过近几年的生态农业示范建设,大力推广粮——猪——沼生态农业模式,探索一条在石漠化和半石漠化地区开展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发展的路子。一、明确目标,找准症结,推动生态农业向前发展长顺县地处贵州中部,全县总面积15546平方公里,总人口22.2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和农村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52.3%和92.2%,耕地利用面积l.45万公顷(其中稻田0.53万公顷,旱地0.9万公顷),属国家级贫困县。随着人口的迅速膨胀,全县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石漠化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40%以上,其中水土流失面积累计达3.35万公顷…  相似文献   

13.
为缓解雷州半岛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结合雷州半岛旱地蔗区的地貌形态、水资源、灌溉条件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因地制宜地构建出了适合雷州半岛旱地蔗区实情的四种节水技术模式,即雷州半岛农垦蔗区:推广以"现代工程节水灌溉技术"为主的节水模式;青年运河流域旱地蔗区:推广以"渠道防渗"为主的节水模式;雷州半岛西南部机井灌区:推广以"低压管道"为主的节水模式;雷州半岛北部旱坡地蔗区:推广以"集雨节灌"为主的节水模式,并对这四种节水模式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对澳大利亚审计署(ANAO)对澳大利亚联邦税务局(ATO)出具的2004~2005年度审计报告——“澳大利亚税号制度体系监控纳税范围的完整性”所进行的编译。该报告系澳大利亚审计署对澳大利亚税务局正在实行的税号系统(TFN),2004至2005年度运行情况所出具的公认审计报告。  相似文献   

15.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农发行总行资金部把服务脱贫攻坚作为统揽业务发展全局的重大任务,充分发挥市场化筹资优势,全方位做好扶贫资金供应,彰显了资金业务"发展支撑、质效保障"的基石力量,用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浇灌出漫山遍野的"脱贫之果"。创新推动,强化扶贫资金保障。2015年以来,资金部把服务脱贫攻坚摆在资金供应首要位置,用"真金白银"保障"粮草军需"。  相似文献   

16.
我们2003年在吉林省乾安、农安县、洮南市弃耕盐碱地种植的近百公顷碱稗子,长得一多高,穗头整齐,粮草双收,创造碱洼变成米粮川的奇迹。试验证明,碱稗子是高耐盐碱,粮草双收的优质饲料作物,在治理盐碱地中推广前景极为广阔。  相似文献   

17.
<正>在内蒙古,有一位痴迷农业科研的博士,潜心研究农业科技23年,并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2017年1月9日,在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他和他带领的科研团队的科研项目"东北地区旱地耕作制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就是今年47岁的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李志刚教授。日前,笔者采访了李志刚教授。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国家公园管理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1872年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成立之后,澳大利亚于1879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二个国家公园——皇家国家公园。文章总结了澳大利亚国家公园管理体系、法律体系、资金管理与特许经营以及公众参与的现状,结合我国国家公园发展情况,提出我国国家公园应推进产权登记,细化管理职责,建立统一保护标准;建立以"国家公园法"为核心的高层次国家公园法律体系,完善国家公园的准入机制;完善资金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强化特许经营制度管理;平衡多方面权益,形成社区共管,社会参与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家科技     
21世纪新粮源——旱稻旱稻是适于旱地直播旱管的一种既古老又新兴的稻作,其种植管理方式与小麦相似。旱稻也可育秧在水田或旱地移栽。过去农家旱稻老品种产量很低,人们只把它当“小杂粮”种植,如今已在我国大部分省区绝迹。水稻是耗水、耗能大户,且费工费时。我国水...  相似文献   

20.
耕作制度是在一定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生产技术水平下形成的农耕农艺措施的综合体现。思南县从1980年开始的旱地耕制改革,缓解了人多地少、粮经争地、粮建争地、粮牧争地矛盾,展示了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