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做好粮食运输工作,是西部大开发对粮食工作的必然要求西部十二省区市是相对贫困落后地区,自然条件较差,耕地面积有限,粮食品种单一,多数省区市粮食只能基本平衡,西藏等地粮食需大量调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粮食总量基本自给平衡的格局将被打破,西部粮食将出现较大缺口,品种不平衡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我们认为此后几年粮食产需将呈现以下特点:1.粮食总产量下降一是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高附加值农业取代粮食生产,种粮面积必将减少;二是西部宜牧地区,粮退牧进,种粮耕地减少,影响粮食总产量。2…  相似文献   

2.
种粮大户为何不愿种粮楼宏基,孙龙根最近,我们对浙江省富阳县7个村17户种粮大户1993年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典型调查。从调查中发现,种粮大户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减少。17户种粮大户1993年共承包水田922.96亩,户均54.3亩,全年粮食复种面积...  相似文献   

3.
<正>实行粮食直补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而采取的一项激励政策,自从我国粮食直补政策实施以来,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种粮农民收入增加,全国粮食大局稳定。但是,补贴工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存在问题补贴对象不够明确。按计税面积进行补贴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补贴方式,但难以细分种粮耕地与非种粮耕地,缺乏粮食补贴的针对性,致使一些地区产生了非种粮耕地也同样得到了种粮补贴的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跟过去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从总体上讲,我国农业生产力还较落后,经不住大的自然灾害的打击。13亿人口中有近9亿人生活农村,农业生产规模狭小,基本上是一家一户耕种,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很低;粮食自给部分很大,向社会提供的商品率只占社会粮食的30-35%;耕作技术比较落后,生产成本高,土地产出率低,不少地方出现农民种粮亏本现象。  相似文献   

5.
当前,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一个重要任务摆在人们面前,特别是粮食价格的全面上扬,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各地再次掀起种地高潮。但也有一些地方在工作中不切实际地追求形式,甚至要求农民为扩大粮食种植面积而填湖种粮,伐木造田。笔认为,此法偏颇,实不可取。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立足于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可掉以轻心。2004年,国家将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努力增加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江区、鹿寨县两地农户水稻种植及种粮收益情况,分析了影响农户种粮收入的因素以及企业发展优质稻商品生产基地的方式。本文研究认为,影响农户粮食种植的主要因素是农户种粮的收入,而种粮收入中农户种植面积对种粮收入的影响最为明显,在达到一定种植规模的基础上,粮食种植的品种结构、粮食价格才会对农户收入产生明显影响。进一步研究认为,  相似文献   

8.
1.加大粮食生产流通政策的执法力度。一是加强粮食用地保护,在计划之内用于二三产土地和用于农产品结构调整需要外,禁止将农田用于花卉苗木等非农产品生产环节,禁止土地摞荒。二是各级政府完善托市制度,进入财政扶持,保障农民余粮全年都能够享受托市收购,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三是建议各级粮食协会向中央反映,提高粮食进口关税,保障种粮农民积极性,提高土地复种率,提高粮食自给水平。  相似文献   

9.
现在许多人认为,农民不愿意种植粮食,是粮食管理体制的非市场化约束多了,只要将粮食市场化,粮食价格就会涨上来,农民就有了种植粮食的积极性。不可否认,现在的粮食流通体制的确市场化不够,行政干预太多。但是如果一味认为,只要粮食市场化,就能够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则是以偏概全了。  相似文献   

10.
在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后,对种粮农民实行财政直接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的重大决策。从2004年3月份开始.粮食直补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补贴方式由地方政府自行决定.概括起来有四种方式:一是按粮食实际种植面积补:二是按计税产量补贴:三是按计税面积补贴:四是按交纳的商品粮数量补贴。我市按全省统一要求实行小麦实际种植面积补贴。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国家把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政策的实施力度,并切实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国家统计局一项农户种植意向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农民种粮积极性仍较高,全国粮食种植面积预计为15.58亿亩,比去年增长213%。其中,夏粮种植面积3.95亿亩,增长4.8%,扭转了连续7年下降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供给上出现的几次反复,可以得到一个共同点:种粮不赚钱。尽管由于粮价上涨、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等因素,种粮效益比过去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仍然大大低于种植经济作物的收益。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农民种粮无钱可赚,仅靠政府的号召和行政性措施,是解决不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的。为此,需要继续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应城市种粮大户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安全的关键在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应城是湖北省粮食主产区之一,近年来,在中央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的强农惠农政策拉动下,应城市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种粮大户迅速涌现。为了解种粮大户发展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最近,笔者对应城市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4.
财政部、农业部、水利部决定从1998年起,在粮食自给工程项目中,专门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支持优质粮食生产,要求各项目县在稳定或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保证粮食供给总量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扩大紧缺品种和优质品种的生产,努力改善区域内结构性供需不平衡状况。并强调项目县的资金重点要用于优质粮食品种的种植与推广上,各项目县要在充分考虑当地的传统以及固有的生态条件(如土壤、水份、阳光)的基础上,种植一定面积的优质粮食,以创造出“吃得香,叫得响”的地方名牌。我省在粮食自给工程项目县发展优质粮食生产具有良好的条件,一是…  相似文献   

15.
1.粮食行政管理要有利于种粮农民增产增收,调动农民的种粮、售粮积极性。粮食主产区的粮食行政管理要将重点放在如何确保种粮农民增产增收上,要以实现种粮农民增产增收为前提,努力提高粮食商品率。粮食主产区的粮食行政管理要以规范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的行为作为工作重点,重点检查经营者是否取得粮食收购资格,是否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严禁没有粮食收购资格的经营者入市收购,扰乱粮食收购市场,损害农民特别是粮食生产者的利益。要将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作为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措施来抓,引导农民种植市场适销对路的优质粮食品种,…  相似文献   

16.
农民种粮收入不高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进城打工经商、从事养殖业和种植经济作物已经成为我国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而粮食生产已成为农民收入的副业,谁来种粮的问题十分突出,这是涉及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大事。文章以湖北省为例,采取调查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提高湖北农民种粮收入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改变粮食种植方式、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实行粮食生产规模经营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河南、辽宁两省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全面分析了农民对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评价和期望。通过分析发现:样本农户对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评价较高,希望补贴标准再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更倾向于按粮食种植面积进行补贴,对直接支付现金的做法认同程度较高;市场价格、种植习惯和是否对种粮农民进行补贴是农民在决策种粮时考虑的三个最主要的因素;保护价收购、减免农业税和直接补贴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最主要的三项政策措施。上述研究发现对于完善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含义在于:坚持直接补贴的“特惠性”、逐步提高补贴标准以及完善粮食市场宏观调控体系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种粮大户雨后春笋般发展之后,随之而来的是资金问题.解决好粮食生产大户生产发展的资金问题,成为当前粮食生产大户发展一大难题. 江苏省泗洪县种粮大户将在田粮食抵押给地方粮食加工企业,由企业为其提供贷款担保的做法,是解决种粮大户融资难的一种有效办法。种粮大户获得了抵押资金再生产能够持续进行 不同于一般农作物的生产,粮食生产的重要特点,一是前期的资金投入大。一个种植1000亩粮食的粮食生产大户,一季的投入就需要上百万元。  相似文献   

19.
粮食主产区的农民要增收,就要在粮食生产与流通上下功夫。笔者 从研究商品粮基地之一的江苏省高邮市的实际情况着手,围绕粮农增收与粮食问题略抒己见 。   一、粮农增收与粮食生产   早在“八五”期末的 1995年,高邮便跨入全国百家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的行列,整个 “九五”期间,虽然已经强调要调减粮食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的比例,但是绝大多数农 民仍以种粮为主,种粮面积虽有起伏,但总体上在 140万亩左右,没有太大的减少,粮食产 量高时 7亿多公斤,少时也有 6亿多公斤,呈现小幅波动略有下降的态势。现这个市粮食生 产的收入…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了粮食供需平衡、口粮自给的粮食生产底线。2013年,江苏省粮食生产实现了建国以来首次"十连增",累计增产粮食190亿斤。粮食"十连增"一方面是因为在强农惠农政策的调动下,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种植面积增加,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减少,冬闲田和撂荒田得到有效控制,十年增加粮食1053万亩。另一方面是因为科技等措施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