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与创新社会治理关系研究是完善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社会治理的举措,对连云港港口地区国有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通过对连云港港口地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分析,明确企业在社会治理中应承担的具体职责,同时推动社会治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江红 《北方经济》2011,(20):53-55
效能监察是企业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加强企业效能监察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充分发挥效能监察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完善企业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和遏制腐败现象,促进国有企业科学发展。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还必须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上海国资》2002,(8):52-52
<正> 为了进一步完善本市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保障国有资产运行的安全高效,现就加强本市市管企业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以下简称本市国有企业)监事会有关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完善监事会管理体制和制度1、市国资办为本市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管理机构,负责本市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的业务管理,其主要职责为:负责本市国有企业监事会政策的拟订和业务的指导与协调;负责本市国有企业监事会的日常管理;负责办理市领导交办的国资监督事项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需要完成两个创新 :产权制度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在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 ,传统的管理思想已不能适应这种变化 ,本文提出了外界环境变化对企业的挑战和传统管理思想在新时代中的不足 ,从而引入企业流程重组 (BPR)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必要性 ,并对BPR的实施进行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石颖 《产权导刊》2023,(3):26-30
践行ESG理念是国有企业顺应国际化发展的外在要求,更是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本文首先明确ESG理念的概念溯源、内容要求及发展进展。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中国国有企业ESG政策演进进行梳理总结。在ESG具体实践中,国有企业是我国践行ESG理念的重要载体,国有企业ESG披露数量和内容显著提高、ESG管理和评价更加科学有效,党建是国有企业探索ESG行动的创新实践。可以预见,国有企业ESG未来发展方向将主要聚焦四个方面,包括进一步完善ESG工作相关制度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评级体系,利用资本使“好”国有企业越做越大,以及从被动应答到主动践行ESG实践。  相似文献   

6.
禹来 《特区经济》1998,(3):56-56
<正>一、观念律道 纪律律人 规则律事 在给定的公有制的社会制度前提下,在给定的国有企业的财产制度前提下,国有企业对现有的体制或正式改革中的体制是适应,最多是促进体制改革。在这个大背景下,地方政府或中央部委和国有企业都应该从管理创新的角度来设计国企的出路。中国的国有企业在近三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近二十年的体制转换过程中,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国有企业自身的领导人都养成了很多习惯,如何从习惯中走出来,需要自上而下的努力。企业外部环境改造超出本文讨论的范围,笔者着重谈在设定前提下国有企业的管理创新问题,基本思路再造工程的“从头开始”的思想,归结为“观念律道,纪律律人,规则律事”。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层层落实,极大地激发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动力和发展的活力。广大国有企业紧紧抓住改革、调整、创新、管理等关键环节,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国有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加,国有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8.
梁辰 《中国经贸》2014,(6):136-137
财务治理是企业财务管控的重要工作环节,国有企业的财务治理更是对企业管理、公司治理和企业责任管理的一个交叉问题。需要进行系统性的管理研究。国有企业的财务治理是国有企业公司财务管理的功能延伸,是其财务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通过强化企业本身在公司财务治理上的核心地位和主导权利,可以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和财务管控的整体效率,是解决国有企业财务工作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苗伟  傅博 《产权导刊》2003,(2):50-53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途径,也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经过25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连续迈上几个台阶,为整个世界经济增添了活力。上海具有相对有利的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外部环境,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加快落实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任务,完善市场规则和秩序。要从学习模仿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这一阶段转入自主创新阶段,从而在开放的既定成本下,最大限度地释放学习效应。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以我国2008—2014 年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高管金融背景、产融结合 与企业价值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发现,高管金融背景和产融结合均有降低国有企业当前价值、 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国有企业未来价值的作用;更进一步地,高管金融背景与产融结合的协同作 用会显著提升国有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未来价值。相关结论为进一步深入 推进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落实提供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事关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高素质职工的培养在于国有企业培训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有必要在总结国有企业近十年来培训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培训管理工作进行思考,探索适应国有企业发展需要的培训管理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国资监管具有制度叠加技术、集成叠加共享、监管叠加服务的特征,在解决信息不对称和改善委托代理关系等监管问题上具有优势。通过缓解监管焦虑、提高监管精度、扩大授权力度等,数字化国资监管能够实现释放活力效应,巩固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提高企业智能化决策水平,增强企业业务创新能力,发挥激发动力效应。作为连接宏观管理和微观主体的物理信息系统,数字化国资监管形成系统合力的效应也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自2000年来,福建省从以下六个方面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抓住"四个一批",促进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战略重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政企分开,加强对国企的监管;坚持抓大放小,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实施兼并破产,优化资本结构;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通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改革的逻辑在一定程度上昭示了未来改革的方向。三十年国企改革的逻辑包括:从放权让利到产权改革、从享受保护到“泯为众企”、从经营国有企业到管理国有资产,从中可以得到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将垄断企业推向市场以及继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李善波  齐兴利 《改革与战略》2008,24(11):182-183
国有企业存在的根本问题是缺乏自我约束机制,特别是缺乏对企业管理层的激励和约束。文章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探讨国有企业形成自我约束机制的可能性,提出国有企业自我约束的形成模式:“双向回环式管理体系”,并讨论了双向回环管理体系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科技的创新投入实现技术突破。而资金支持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投入显得非常重要,既要推进社会资本投资,也要政府做好政策与资金的引导工作。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选取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2015—2019年的数据来分析政府补贴、融资结构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对企业创新投入都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债权融资的抑制程度强于股权融资;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对创新投入具有抑制作用,而国有企业股权融资对创新投入并不会产生影响;政府补贴对民营企业创新投入的正向促进作用强于国有企业;政府补贴只会显著增强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对创新投入的抑制作用,而对国有企业不会产生调节作用。因此提出,政府在继续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补贴力度的同时,要建立客观高效的补贴对象筛选标准,极力避免筛选过程中的"产权歧视"问题;我国应当继续完善股权融资制度,强调长期价值投资理念,营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的环境;银行应提供可灵活调整信贷周期的金融产品,并改进抵押贷款模式,降低对战略性新兴企业的贷款门槛;债券市场应多发行战略...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ovides novel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positive effect of standards-setting involvements on corporate innovation in China, reflecting in improving the patent quantity and patent quality. This kind of positive effect increases as the firm's top management team quality increases. We also show that the positive effect of standards-setting involvements is more evident for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an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due to the unique feature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Our results are robust to a battery of tests, including the use of alternative model specifications, firm fixed effects, the instrumental variable approach, potential omitted variables, and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rocedure. Further analysis reveals that standards-setting involvements foster innovation mainly through improving firms' R&D efficiency, reducing financial constraints, and inducing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verall,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standards-setting involvements matter for corporate innova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19.
唐剑  贾秀兰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1):105-112
文章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构建了分析框架,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制度变迁对企业竞争力演化的作用机理和实现路径.基于SPM(规模-方式-主体)的角度将中国国有企业制度变迁分为三个时期,按制度变迁的历程对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水平进行了纵向综合评价,进而验证了文章的基本理论框架,指出经过长期的制度变迁,国有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在曲折中得到持续增强,当前在制度边际效率递减规律的约束下,国有企业的制度变迁已步入攻坚阶段,尤其国有垄断企业的改革以及国有资本运营和监督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已进入到严重的制度瓶颈期,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探寻规律,在正确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市场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推动制度的持续、稳定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江媛 《改革与战略》2014,(11):133-135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财务信息一体化系统的建设成为提升国企管理效率的必要选择。文章以杭州某大型国企为样本,在探索其原有的财务管理系统与实践工作产生的矛盾的前提下,讨论建立统一财务平台,将财务数据与业务融为一体的实现途径与实施效能。现代信息技术在财务中的展开与应用,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国企效率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