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沃克的小说《紫色》是佐拉·尼尔·赫斯顿《他们眼望上苍》的继承与发展。同样的主题,不同的寻找自我的途径使得两部作品成为经典之作。珍妮通过对异性恋婚姻的寻求之旅、西丽通过同性的"姐妹"情谊分别打破父权制的压迫,获得真正的话语权,完成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
谷彦君 《理论观察》2013,(1):112-113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的诗人和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杰出的代表作。该作品极具特殊的艺术魅力,丰富的内涵。作者在小说中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使其作品极具艺术感染力,不但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而且高度地统一了小说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本文将解读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及其对主题实现的作用。本文从小说中的场景描写入手,分析其中蕴涵的象征意义,如自然景色的象征意义:颜色的象征意义;泪珠的象征意义;动物的象征意义等等。目的在于证明象征手法对于反映苔丝坎坷命运以及映衬小说中人物心理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卉  李佳颖 《理论观察》2013,(1):110-111
本文从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理论出发,对张谷若和孙法理的《苔丝》的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译者是如何做出语言选择的。  相似文献   

4.
迟骋 《东北之窗》2012,(17):96-97
客观而论,《世说新语》不过是“名人轶事”类笔记体小说的一种雏形,是准意义上的“小说”。那么它为何能够代代相传、世世争说?比如说,《世说新语》出现之后。就有梁刘孝标的《续世说》、唐王方庆的《续世说新书》、宋王谠的《唐语林》、明何梁俊的《何氏语林》、清王日卓的《今世说》等仿文。而到了近代,在20世纪这百年中,专述《世说》之文更是汗牛充栋。20年代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刘盼遂的《世说新语校笺》,上世纪30年代李审言的《世说浅释》,40年代宗白华的《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之后,关于《世说》的研究更呈现火热之势。萧艾的《〈世说〉探幽》(1992年)、吴金华的《世说新语考释》(1994年)、张振德等合著的《〈世说新语〉语言研究》(1995年)、蒋凡的《世说新语研究》(1998年)。用一个时髦的词说,《世说》简直成了“发烧者之友”。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惹人兴趣、撩人情愫、世世争说的现象呢?笔者认为,应与以下几种特质有关。  相似文献   

5.
《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代表作之一,它讲述了黑人女性珍妮如何找寻自我并实现自我觉醒的故事。从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该如何生活到独立勇敢地与大自然抗争并向社会束缚发起挑战,珍妮经历了一个精神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6.
张朝中 《开放导报》2005,(5):110-110
学邹蓝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在学术研究之余为《中华工商时报》、《经济日报》、《深圳商报》和《南风窗》等报刊以及网络撰写了大量的评论,内容涉及宏观经济、国际经济、国际政治、环境生态保护、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医疗卫生、企业和管理、化艺术和演艺等方面。今年5月,深圳海天出版社将他的这些评论收集成书,以《小话大说》为名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7.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的是贫穷的农家女子苔丝的悲剧性命运。本文试图从其生存的社会环境与其性格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以及哈代的宿命论等方面进行剖析,通过对其悲剧命运的具体分析,使读者能够更理性、系统地赏读这部作品,从而加深作品所表达的悲剧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刘梦羽 《中国报道》2009,(10):110-112
《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展现,是对20世纪中国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建国后两个版别的《毛泽东选集》,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恰逢建国60周年,本刊记者采访了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  相似文献   

9.
廖格 《魅力中国》2009,(22):128-129
《蝇王》是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一朵奇葩,作品通过对古代神话的戏拟,深刻剖析了人性主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文本中频繁出现的"石头"意象进行分析,达到从符号学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以意识流手法的运用而闻名于世。《阿拉比》是其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第三篇。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贯穿这篇小说的始终。小说中一系列看似平常而意蕴丰富的各类象征因素,使整篇小说生动且贴近生活,使读者感受到乔依斯想要揭示的共同主题即精神瘫痪。  相似文献   

11.
《改革与战略》2010,(4):F0002-F0002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行的《新宏观经济学》是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编审,《学术论坛》杂志社社长、主编罗运贵潜心研究20多年的新作。该书对现行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金融学》教科书中80%以上的理论观点进行了质疑,并具体地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鲁迅对中华民族的忧虑和救国救民的革命思想,更重要的是他的小说唤醒了长时间笼罩中国民众的沉睡心理。而小说集《呐喊》和《彷徨》作为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则代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一种反传统的文化内涵,强烈地反映出了他强烈的爱憎情感,对下层民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绪更是被深刻地表达。也正是在这种新与旧的文化冲突中,鲁迅先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情结,从而使《呐喊》、《彷徨》的思想内涵更加具有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日瓦戈医生》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异类,它因描写的内容、表达的思想的非主流性受到文学界的非议。帕斯捷尔纳尔用这部小说,将20世纪的俄罗斯知识分子形象进行了充分的描绘,这是帕斯捷尔纳尔对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命运的挽歌,也是对俄国社会的批判。  相似文献   

14.
赵七月 《新西部(上)》2009,(10):152-152,145
本文选择《围城》一书以及珍妮·凯利和茅国权的译本为例,着重对会话含义中违反质的准则的情况加以探讨。会话含义在小说对话中的地位与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对译者而言,掌握会话含义就更为重要了。译者需要揣摩小说中的会话者是为何要违反会话含义中的原则来进行会话的,这样才能够更准确地传递原文所隐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个纯洁女人悲剧的根源——读《德伯家的苔丝》有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文学巨匠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和不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封建的社会道德对苔丝的束缚;自我意识缺乏造成苔丝对男人和爱情的过分依赖;双重道德标准造成了男女的极度不平等,直接导致了苔丝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6.
仪淑云 《魅力中国》2011,(18):87-87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文学巨匠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和不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本文以女性主义的角度为出发点,从两个方面分析导致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即:教育和苔丝自身因素。  相似文献   

17.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红字》是霍桑文学思想和文学艺术的成熟代表,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自从1850年这部小说发行以来,《红字》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并得到文学圈中的各种评论。本文通过对男主人公亚瑟·丁梅斯代尔的圣经原型分析,见证了霍桑的宗教特质及其对《红字》的描述。而文章的分析也进一步论证了《红字》这部小说中大量的圣经原型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浅析乔伊斯《一片浮云》的创作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柏林人》是意识流创作大师乔伊斯在其创作初期用写实主义手法写就的一部旨在反映20世纪初都柏林精神瘫痪的短篇小说集。文章拟以《一片浮云》为例,从对比、顿悟和象征等几方面对乔伊斯的早期创作艺术风格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圣经》的魅力不在它的宗教性、神性,而在它的文学性;“二希”(希腊、希伯莱)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两个源头,它们对世界文化发生了深刻影响;《圣经》在20世纪初才与中国社会全面接轨,并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0.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20世纪的一部"长河小说",它反映了世纪之交风云变幻的时代特征和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现象,它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与人格魅力。其中对自由生命的向往,对理想真理的追求及对西方精神的整体反思是其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