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金融系统的风险大致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大类,近年来对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量化与管理的研究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而操作风险一直受到人们的忽视,对其的研究一直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2.
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形成的超循环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风险已成为电子商务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其规避方法成为目前电子商务理论和实务中研究的热点,但需要明确这种风险是如何形成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影响机理比较复杂,本文从超循环系统的基本观点出发,建立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系统中的反应循环、催化循环和超循环模型,分析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系统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如自稳定性等,揭示了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形成的超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3.
信用风险转移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信用风险的分散度和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但是,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却会给参与机构造成风险,影响市场的效率。本文对信用风险转移市场中商业银行等参与机构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我国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于海涛 《全国商情》2006,(6):49-50,48
信用风险是现代金融体系所面临的主要风险。管理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课题,管理信用风险有多种方法。本文主要阐述信用衍生工具是管理信用风险的新型工具,它能将信用风险单独分离出来并提供风险转移机制,主要介绍了总收益互换、违约互换和信用关联票据。利用信用衍生工具,商业银行可以更有效地管理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5.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当前信用风险度量的主流方法多侧重通过客观因素估计信用风险,忽视主观因素对投资收益的影响,这限制了信用风险度量的准确性。基于行为金融学研究成果,结合信用风险特征,通过VaR方法量化风险,探索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汪琳 《西部金融》2007,(5):74-75
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连接各银行金融机构和相关业务系统,支撑各种支付工具的应用,支持的范围广,处理的业务种类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因此充分认识系统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风险,将对促进支付系统的应用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Credit Metrics模型是国际金融界内流行的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它以风险价值VaR和期权定价思想为基础,以衡量信贷资产组合的风险价值为核心,用于识别贷款、债券等传统信贷产品的信用风险,开启了银行信用风险量化评估的先河,开创了现代信用风险度量研究的新领域,对中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小额支付系统业务功能的不断拓展,银行机构业务运行中的各类风险也逐渐暴露.本文通过分析撤销同城清算系统后,运用小额支付系统处理同城清算业务中存在的风险隐患,提出相关措施、建议,旨在防范风险,更好地利用现代化支付系统,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支付清算服务.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金融风险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确认识房地产金融风险对于房地产业和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内容及其涉及面广,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资产质量风险等7类。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控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不良贷款压力日益增大,缺乏完善的风险控制信息数据库等.此外,金融危机中信用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被大大提升,这要求所有的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信用风险控制.在新巴塞尔协议的监管框架下,我国应当借鉴西方国家相关成功经验,结合中国的传统与现实,在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建设较为系统的、科学的风险控制系统,同时着力从外部打造良好的商业银行信用文化体系,理性且有效地控制中国商业银行运营中普遍存在的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1.
电子商务的资金转移主要通过电子商务在线,电子商务支付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传输信息内容的不同,可以把互联网上支付系统分为非数字现金支付系统和数字现金支付系统。由于运作模式的不同,各种支付系统在安全性、风险性和支付效率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在我国日益市场化和商务电子化的过程中,交易主体的信用观念和信用行为是健全市场环境的理性选择,支付与信用问题永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电子商务活动中电子支付系统的特点及风险、电子支付的类型和过程以及电子商务中与支付有关的银行信用问题作了相关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支付结算系统是商业银行资金运行的中流砥柱,境外汇款是银行支付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外汇款支付清算系统是商业银行与境外资金联系的主要通道。但是,相对于它的重要性而言,国内银行业境外汇款的风险管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境外汇款操作风险应从风险理念转变、合规文化传导、产品创新、建立汇款业务流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第三方支付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机构数目不断增多,业务范围不断扩展,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其风险的暴露,这对市场的健康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就第三方支付特有的合规风险、网络系统风险、纠纷处理风险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合规监管、健全信用体系和完善内部控制方面给出防范建议,为监管者提供一定的政策参考,以利于我国第三方支付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方财政风险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债务、财政支出与收入、财政赤字与管理体制等方面。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现行债务管理与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及其短视行为、事权与财权不匹配及现行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等。应增强风险意识,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合理界定地方政府的职能范围;按照事权与财力相匹配的原则,正确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广辟财源渠道,进一步规范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地方债务管理制度,有效防范地方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支付清算行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支付清算市场参与主体不断增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和监管机制不断完善三个方面对我国支付清算行业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定价机制亟待优化、产业链分工有待细化和风险控制水平有待提升三个方面对我国支付清算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价格体系,以创新推动资源整合和继续完善监管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完善第三方支付征信平台 促进网络信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信贷行业的快速发展,网络信用风险日益凸显。第三方支付平台,凭借其独特的流程设计和相对完善的信用评价机制,掌握着各种网络交易信息。完善第三方支付征信平台,不仅有助于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同时可以促进网络信贷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建立KMRW声誉模型,探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过程中第三方支付征信平台支持网络信贷的发展模式,并以支付宝为例分析认为,完善第三方支付征信平台,可以降低信贷风险,增加信贷规模,延长信贷期限,增加社会福利,促进网络信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农保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能够对新农保制度面临的风险大小进行评估,反映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从制度建立和运行程序上来看,新农保风险包括制度设计风险、筹资风险、基金投资风险、操作风险和给付风险。从这五个方面选取合适的指标可以建立起新农保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可以确定出各指标的权重。新农保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的关键是新农保风险评估标准的确定以及指标实际风险值大小的判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我国第三方支付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信息安全风险也日益涌现,不仅导致了交易各方的权益受损,也增加了风险管控的难度,对信息安全风险的研究有助于规范企业合法运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法/过程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信息安全风险产生的原因,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不同层面的信息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结果/结论法律、平台和技术风险情况对第三方支付的信息安全风险影响较大,用户自身风险对其影响较低。因此,我国第三方支付信息安全风险防范应创新管制思路、增强平台内控管理能力、提高企业技术手段、完善纠纷解决及救济机制,为第三方支付市场提供健康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9.
构建现代化农村支付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支付体系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现代化农村支付体系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在对福建省农村支付体系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确立长期发展战略,统筹推动农村支付体系建设;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培育有序竞争的支付服务环境;完善农村支付基础设施,进一步畅通农村支付渠道;丰富农村支付工具体系,推广适合农村的非现金支付工具;政策扶持与加强监管的结合等方式构建现代化农村支付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现代金融和风险管理角度看,住房抵押贷款提前还贷对商业银行是一种期权性风险,对其收取违约金并非国际惯例,也并不是有效的风险补偿方式.商业银行应适应市场竞争需要,接受风险转嫁并提供风险管理服务,运用风险定价技术在按揭交易价格中对提前还贷风险进行补偿.对于已承担的风险,商业银行应构建抵押贷款提前还贷的数据库,通过表内对冲和市场对冲,推出多样化的住房抵押贷款方式,积极推进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从而最终增强银行的盈利来源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