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历代统治者的政策对生态环境变迁有着重大的影响,统治者一方面为满足自己的私欲.时生态资源巧取豪夺,另一方面他们的某些政策又对生态环境的变迁产生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生态管理机构的设置正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正>一、我国农村基层治理公民参与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一)发展历程不同的时代赋予公民参与基层治理不同的特点,公民参与的发展历程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轨迹。在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建立了家天下,百姓是臣民,不是公民,在这种强硬的制度下,他们对国家有强烈的依附性,总是屈从于统治者的权威之下,没有独立的人格,压抑自己的个性。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沿用了新民主  相似文献   

3.
徐丽娟 《新西部(上)》2007,(3X):187-187,214
历代统治者的政策对生态环境变迁有着重大的影响,统治者一方面为满足自己的私欲,对生态资源巧取豪夺,另一方面他们的某些政策又对生态环境的变迁产生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生态管理机构的设置正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怯里马赤"又作"乞里觅赤",是中世纪蒙古语一个词的汉字音译。蒙古语释为"舌人"或"通事",是对口译人员的称呼。蒙元时代是疆域空前广阔,所统辖的民族非常多,文化交流非常频繁。各民族间接触与交流中通事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元朝又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而建立的王朝,管理与统治汉地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多依赖于通事。通事制度在蒙元时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与发展。其中一些高级通事大多与蒙古统治者有密切的关联。他们通过与元朝统治者高层的接触,在官僚机构当中扮演重要角色,对元朝的军事政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贺 《魅力中国》2013,(11):28-28
教育制度、人才选拔制度的历史反顾自从人类社会形成之后,国家是社会的最外显的组织形式。任何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及各阶层的成功人士都重视于发展人才,因为大到国家小到私人产业是需要人才来治理的,没有治理的人才,都会走向衰败。因此在国家形成之后历代的统治者但凡明智的都会注重召集人才去辅佐他们。我们国家的人才选拔是具有一定的历史历程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国古代政权中,不仅有汉族统治者建立的政权,还有许多由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政权.清朝作为一个由满族统治者建立的政权,其统治的社会基础与其他封建王朝一样,都包括了不同的民族.在这些民族中,汉族所占的比重最大.为了巩固政权,清朝统治者最初重满抑汉,对汉人实行了圈地投允、逃人法等政策,加深了满汉矛盾.后来废除了这些政策,主动吸收汉族文化,与汉族地主、读书人组成利益共同体,推动了满汉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伐檀>的解读,<诗序>说:"伐檀,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诗中的"君子"就是统治者,是责问和讽刺统治者不劳而获的,如下文所理解:伐檀哪伐檀,把伐下的檀木放置在河的岸边,河里的水真清啊.他们不种植不收获庄稼,为什么要收取三百户的水稻呢?他们不打猎,为什么庭中挂着猪獾呢,那些大人君子啊,不要白吃饭哪!  相似文献   

8.
清入关前,在利益的驱动下,满洲贵族统治者通过战争掳掠、因犯罪没入“奴籍”、“价买”人口等方式获得大量阿哈.对阿哈的压迫与剥削,不仅使统治者获得了巨额财富,更使女真社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实力大为增强,并为后金(清)最终定鼎中原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孔子相关的哲学观念中衍生出来的最吸引人且最有持久性的概念之一是孝道。儿女因为小时候受父母照顾,因此应该尊重父母、照顾他们,这种观念似乎是自然天成的。在孔子的经典里,这个观念时常被提到,在某些方面也被视为构成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的基础。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任何文明社会得以立足存在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刘勰在《时序》中提到了多位统治者,他们对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刘勰认为,统治者并不能左右文学发展的方向.中国古代社会处于相对封闭的体系之中,与此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文学缺乏必要的横向联系,它的主要发展方向是被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文学内部的纵向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对新余匾额博物馆现存功德匾进行实地调查、现场考察和收录具体匾文资料的基础上,对功德匾的内涵进行探讨。新余功德匾按内容大致可分为表彰功绩、宣扬德行和寄予明志三类,统治者采用奖赏的形式在思想上笼络民众,达到巩固统治的政治目的。中国的家族观念由来已久,国家和家族宣扬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鼓励女子树立“贞节”观念,并为他们颁发匾额表扬此类行为,鼓励更多的人向他们学习,匾额作为媒介又起到了社会教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中亚的起义此起彼伏,波澜壮阔。这些起义不仅反对俄国殖民统治者,反对封建统治者,亦反对二者双重统治。起义的发动者既有贵族或宗教人士,也有平民。19世纪中亚的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外来殖民者和封建统治者,为20世纪初中亚人民推翻沙俄殖民统治和地方封建势力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奠定了基础。起义也对中国新疆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3.
晚清时期,由于国势日趋衰弱,统治者腐败无能,海关洋员利用清朝官员对外交的无知,挤进清政府的外交领域,从而在中外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过程中扮演了相当不光彩的角色。海关洋员是近代中外关系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近代中外交往中具有特定的目的,并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和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伍长清 《新西部(上)》2007,(8X):206-206,202
刘勰在《时序》中提到了多位统治者,他们对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刘勰认为,统治者并不能左右文学发展的方向。中国古代社会处于相对封闭的体系之中,与此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文学缺乏必要的横向联系,它的主要发展方向是被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文学内部的纵向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公元1114年9月,在松花江一个不起眼的支流——拉林河(古称来流水)南岸(今吉林省扶余县徐家店乡石碑崴子村边)聚集着一伙衣衫褴褛的女真人,他们跳啊叫啊,轮流举着一根木棒(女真人称其为“梃”,象征着女真人最高权力)宣誓要与辽朝统治者血战到底。历史上将这次女真人大会称作“来流水誓师”。让人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伙女真人,创建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金国!  相似文献   

16.
从《二年律令》看汉初的以法治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是汉初的法律辑录,其中很多律文是反映汉初统治者对官吏的以权谋私、失职、不称职等行为进行惩处的.由此可知,汉初统治者已把对官吏的管理上升到了法律层面,即以法治吏.  相似文献   

17.
卫华 《黑河学刊》2011,(9):36-37
山西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唐风》和《魏风》大都是产生、流传在山西地区的古老民歌。这些民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非常广泛,或歌咏劳动生活,或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无耻,或倾诉人民生活的痛苦,也有反映婚姻或爱情生活的。从这些民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不仅用民歌来歌唱他们的生活,抒发他们的感情,而且通过民歌,去抨击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8.
历代封建统治者在治国安邦的指导思想上,基本上都以儒家管理哲学为主流;历代的先圣先贤,不管他们从什么立场和角度对儒家管理思想作出选择、补充、阐发和发挥,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几个不变的中心理念来进行.笔者认为,正是这几个一以贯之的理念,规定并指导着儒家管理思想的发展方向,显示出儒家管理思想与其它学派管理思想的最本质的区别,代表了儒家管理哲学的基本特征.本文试图对这些基本特征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电影展现的往往是俄式独有的硬汉气魄及对战争的反思.然而,俄罗斯的著名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却利用好莱坞的表现手法描绘了沙皇俄国, 《西伯利亚理发师》中的很多情节都突显了俄罗斯民族对统治者的狂热.这部作品通过美化沙皇、效忠沙皇、崇拜沙皇,深刻揭示了俄罗斯民族对统治者崇拜的历史成因.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国家为了限制官府与民间通过借贷谋取暴利,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保护正常的借贷关系,动用了法律的手段.明律中出现"违禁取利"的罪名,在法律上延续了前代"一本一利"的利息总量,确立了"利不过三分"的原则.清沿明制,进一步在法律上调整借贷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清代的借贷活动空前活跃,不仅存在着生活性和消费性借贷,也存在着生产性和经营性借贷,更存在着官吏、兵丁借贷,以及各种因官吏勒索及制度性缺陷而引起的借贷,而在"违禁取利"方面,统治者一味实施限制与打击.最终不但没有建立起他们期待的社会经济秩序,反而使朝廷失去经济控制能力,王朝的政治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