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备受世人关注的"十六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第一次世纪盛会,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十六大"报告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纲领,反映了全党意志、体现了人民心愿,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2.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国目前的小康建设达到了什么水平?如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对小康社会及如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小康社会的由来及内涵 几千年前,中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即已出现这样的语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得到了系统的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  相似文献   

3.
4.
5.
胡毅 《新疆财经》2002,(6):19-20
"十六大"报告提出在本世纪前二十年,我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现代化跨进的宏伟蓝图,意义重大,振奋人心.  相似文献   

6.
《湖南经济》2003,(1):19-19
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的全面建设小康的总目标,这是确定湖南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基本依据。根据这个总目标,在分析研究未来20年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趋势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人均3000美元左右国家和地区,以及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水平,确定我省各项指标预期目标。现将指标体系部分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指标测算分析如下:经济总量及速度。2001年,我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054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0.3%。按照到…  相似文献   

7.
8.
全面小康:激动人心的奋斗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平 《湖南宣传》2003,(1):28-29
  相似文献   

9.
10.
《重庆经济》2007,(11):1-1
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分析研究,定量准确评价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指出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合理化建议。对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及其目标确定的原则,建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四个方面的16项指标,其中经济方面4项指标,社会方面7项指标,环境方面3项指标,制度方面2项指标。  相似文献   

14.
从总体上把握,“十一五”时期的任务,仍然是“十六大”所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继续做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篇文章的纲领性文献。  相似文献   

15.
16.
《西部大开发》2013,(Z1):114-115
主持人语:从十六大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七大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十八大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吹响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军的号角。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中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倒计时"。弹指十年,如期而过。这十年,是艰难的十年,曲折的十年,更是奋进的十年。在这十年间,我国的经济水平、政治环境、社会面貌、人口素  相似文献   

17.
18.
《重庆经济》2004,(2):9-15,18
未来20年,是重庆在西部大开发中完善体制、扩大开放、积聚实力、跨越发展的关键之期;是城乡结构大转换、人民生活大改善的转折之期;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突破之期。重庆要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开启新航程,创造新优势,在西部大开发中富民兴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19.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小康",最早见于《诗经》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代表劳动人民对社会稳定、生活丰衣足食的向往.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为小康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十八大总结了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初步成就,对小康社会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20.
解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东峰 《市长参考》2003,(9):30-32,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