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3.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重点分析生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结论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对现阶段城市化进程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与多样性则均对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利影响;对部分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城市而言,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的作用相对减弱,而竞争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增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产业集聚视角出发,运用2003-2010年服务业行业层面的数据,以统计分析的方法,试图从服务业集聚的角度分析FDI对于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FDI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FDI流入量越多,其集聚程度越高,并具体给出两者的相关系数,而对于消费性服务业与公共性服务业而言,FDI对其集聚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集聚发展战略与引资战略相结合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服务业整体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5.
高端服务业具有高科技、高人力资本投入,低污染、低消耗,高产业带动力等特点,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对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高端服务业内涵及集聚模式研究基础上,提出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为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对推动高端服务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2004—2011年全国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影响整体制造业及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的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流通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能显著提高整体制造业的效率,其中金融服务的提升效果最明显,但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的提升效果不显著;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的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效率的提升最显著,金融服务对三种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总体影响最大,而科技服务对三种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要么具有负效应,要么不显著。流通服务最能提升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效率,金融服务则最能提升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效率。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苏楠  宋来胜 《经济与管理》2013,(7):92-96,F0003
运用2000—2010年中国制造业分行业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广义矩(GMM)估计方法对FDI和产业集聚结构对制造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表明:从全国整体来看,FDI、产业多样化和产业专业化对创新绩效影响为正向,只不过仅在10%的水平上统计显著;从分组回归结果来看,FDI和产业专业化对高技术行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相对更大,而产业多样化对低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更为突出。为此,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实施行业差别化产业集聚战略、营造创新网络体系,提升制造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4年至2010年中国地级城市的服务业就业数据,根据EG指数公式测算了中国城市服务业及其子行业的集聚程度,同时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服务业仍处于较低的集聚水平,也弱于制造业,但集聚程度呈上升趋势;生产服务业集聚程度高于消费和社会性服务业;经济越发达的区域,服务业集聚程度越低.另外,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之间存在很强的协同关系,服务业总体和多数门类行业集中度的变动与制造业同方向,应充分运用二者的互动机理来促使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知识共享网络的形成、专业化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基础设施的提升、品牌化运作、服务的互补性是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据此,促进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政策建议为:在国家与地方规划层面上重视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快高技术服务区域品牌建设,开展高技术服务集聚区批量筹资试点等。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聚会促进地方化知识溢出,知识溢出又会影响区域创新效率。一直以来,存在两种结构性争论:究竟是产业专业化还是多元化、是地方竞争还是地方垄断,更有利于知识溢出和创新?基于我国2000-2007年省级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运用GMM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促进了区域创新,专业化的产业结构和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对知识溢出和创新有着更为显著的影响。结果还显示,基础设施和外商投资对不同类型的创新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6-2011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构建服务业增长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总体性实证研究;进而对31个省市进行聚类分析,并对各地区服务业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总体性实证研究显示,在各种影响因素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作用最大。分类实证研究显示,服务业发展水平不同类别的地区其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其中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起着关键作用。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服务业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机制,估计影响产业集聚的各个效应边际效益.通过理论分析,使用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全球价值分工程度通过要素禀赋效应、金融外部性效应、技术外部性效应和贸易成本效应影响制造业产业集聚机制.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劳动力和资本的竞争优势,随着参与国际分工程度的加深,金融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对于产业集聚有明显正向影响,但贸易成本效应会阻碍产业集聚进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同时验证了这一影响是否存在门槛效应和空间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对所在城市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不存在门槛效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同样对所在城市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存在门槛效应.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相邻城市经济效率依旧具有促进作用.考虑到城市间吸收能力差距的影响,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外溢效应减弱.进一步将全国样本进行分组检验,发现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所在城市和相邻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本文从产业集聚视角分析了我国城市经济效率提升的可能性,为我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豆建民  刘叶 《现代财经》2016,(4):92-102
以2003—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市为样本,利用面板数据门限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不同规模城市经济增长的门限效应。结果表明:协同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存在双重门限效应。当城市规模小于23.004万时,协同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当城市规模处于23.004万和199.996万之间时,两个产业间的互补效应逐渐显现,城市经济也从协同集聚中获得好处;当城市规模大于199.996万时,受资源、环境等条件限制,协同集聚对城市经济显示出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省域经济集聚性与污染集聚性趋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分别用Herfindahl指数、Gini指数、地理集中度指数测度了我国省级区域的经济集聚度水平与污染集聚度水平,通过空间相关性检验,证明了经济集聚度与污染集聚度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即经济的集聚加速了污染的集聚,并且污染的集聚态势趋同于经济的集聚态势。其次,应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了影响污染集聚的因素。经济集聚是引起污染集聚的首要决定因素,能源消费、城镇化进程、外商直接投资都会显著促进污染的集聚;技术创新则会显著降低污染的集聚;产业结构对污染集聚的作用不显著;人口的集聚性高则未必会引起污染的集聚性高,如我国的上海和北京等发达城市,尽管人口密度很大,但是由于污染处理及时得力,并没有引起污染的迅速集聚。  相似文献   

16.
站在趋同的角度对城市的技术效率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对σ趋同、绝对趋同和条件趋同构建了理论模型,并利用辽宁省的经济发展数据来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σ趋同、绝对趋同和条件趋同同时存在于辽宁省技术效率的发展过程中。2005年以前趋同速度较快,2005年以后逐渐减缓。起促进作用的外生变量为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进出口比重;起阻碍作用的外生变量为政府消费比重。  相似文献   

17.
生产性服务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集聚是区域服务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选取国内22个省、市2005~2009年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面板数据,运用区位熵法和Theil指数模型计算出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集聚度及差异度,然后运用生态位评估模型进一步测算出生产性服务业区域集聚的适宜性。结果表明:(1)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集聚效应具有地域不均衡性;(2)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整体集聚差异在2005~2009年间呈波动型变化,集聚差异总体较大;(3)除北京市外,其余各省、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适宜性较低。  相似文献   

18.
获得外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学习创新效应、文化品牌效应,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基本动因。概括了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国际经验,提出服务业集聚发展是实现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区域服务业体系的整体功能和创新能力之重要依托;服务业集聚发展是培育网络化的服务业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也是发展壮大服务业、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支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引领力量,也是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的重要载体;服务业集聚区是城镇功能疏解和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也是深化产城融合、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托;区位条件、市场需求、基础设施和产业生态环境等是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发展的基本原因,但政府规划和政策引导的影响往往也是举足轻重的。  相似文献   

19.
服务业集聚发展模式是经过检验的发展服务业的有效方法。随着安徽省服务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服务业集聚发展初见成效。通过计算出2006—2011年安徽服务业集聚的区位商值,客观分析安徽服务业集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基础薄弱、结构不优、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并建议通过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式,推动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空间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利用OpenGeoDa空间数据分析工具分层次分析我国现代服务业的空间布局和集聚发展状况。结果发现,我国现代服务业分整体上呈现"半环状"的发展格局;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存在显著的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聚类分布类似,HH聚类和LL聚类分别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部,而HL和LH异常值集中分布在中部地区;并且两者都存在属性值最发达的省区(广东省)与邻近省区未形成集聚发展的"尴尬"现象;消费性服务业不存在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