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牌》2015,(3)
在文化全球化和产业化的大背景下,为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创新和发展,提高地方的文化产业化进程,必须探索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融合的科学模式和途径。文章提出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的多种形式融合、政府支持引导与个体保护相结合、保护传承与创新经营相结合等方式,提高文化产业化升级,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承德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农耕文明造就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工业化和现代化飞速发展的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地域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它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与历史特征遭遇了传承危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保护与发展渐渐受到关注。产业集群发展是比较成熟的传统工艺,产业化模式也是浏阳花炮产业化的重要特征,文章分析了浏阳花炮制作技艺的产业集群模式,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保护与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宋洋 《致富时代》2011,(5):21-2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民族历代先辈奋斗和创造的历史实录,是一个民族深入脊髓的文化积淀,它所承载的是整个民族的文化记忆与文化精神。无论是为自身发展,还是为了全人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我们必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不断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进行产业化运作,产业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成为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君 《江苏商论》2009,(6):129-131
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特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必要性、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梧州市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但经济发展水平在广西区内排名中等,物流业发展存在着速度缓慢、滞后,物流公司规模小,经营范围窄,竞争力较弱等问题。为深入了解梧州市物流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构建物流业与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模型,分析得到梧州市物流业与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强的影响关系,并进一步分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等指标对物流业的影响程度。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优化人才结构、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和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来发展梧州物流业推动梧州区域经济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旅游业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经营之路是一种必然趋势。本文从旅游业的角度出发,以淮安市为研究对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经营进行探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旅游业特点提出相应的产业化经营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栋梁  蒋凌  张翔 《中国市场》2010,(48):195-196
马戏是集动物的驯化、表演以及杂技、魔术等为一体的多功能门类文化艺术,而随着马戏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发展现状怎样及如何更好发展、实现马戏人才的培养开发已成为我们不得不关心和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结合专业知识并把握当代正规化教育特点及马戏自身有别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对"中国马戏之乡"及上海市马戏学校开展实地研究,提出一套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戏人才培养开发异地正规化教育试点模式,以求能对马戏及相类似的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传统手工艺技能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偏重于依靠技艺,能源消耗低,所生产产品的文化附加值高,不会污染环境等特点,非常适合今天及以后的产业发展结构和方向,适合于进行产业化。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传统手工艺技能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处于刚刚起步的摸索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怎样才能推动其深入产业化和健康发展,无论从保护、传承传统手工艺技能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说,还是从推动新型文化产业发展的方面来讲,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即以温州市传统手工艺技能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现状为例,逐一分析其在目前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于今后如何发展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其产业化经营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式,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方向作出了遗产产业化的预测,并针对产业化经营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人类历史发展中留下的重要财富。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单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交叉管理缺乏共享机制,缺乏系统的非物质文化教育,保护意识淡薄。信息技术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竞争力,不仅产品研发、生产、销售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加深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的融合,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宣传黑龙江非物质文化资源,以实现黑龙江文化产业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云南省七宣村的田野调查,分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产业化对策。我国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遭遇到很大困难,通过旅游产业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困难,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提出我国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产业化对策是加强哑巴节原真性保护、参与市场化运作、不断开发新作品和相关衍生品及增加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12.
2010年8月,重庆剪纸和其他地方剪纸作为中国剪纸联合申请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文介绍重庆剪纸的概况,通过对其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重要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教育价值,提出了推进重庆剪纸产业化经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然而,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往往以一种静态被动保护的方式封存起来,对人类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化经营,使其走向市场,为更多的人所了解.本文从产业化的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经营进行了分析,并列举相关成功范例,以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铁时代的到来,梧州旅游业走进了“高铁时代”,给梧州市旅游业发展带来一定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挑战,文章提出了高铁时代梧州市旅游业发展的六大战略,助推梧州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前江西婺源"傩舞"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正确处理婺源"傩舞"的旅游开发中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促进两者的长足发展。针对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婺源"傩舞"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具体措施:包括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加快"傩舞"专业人才培养建设、建立婺源"傩舞"博物馆等。2010年5月婺源"傩舞"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对婺源"傩舞"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婺源"傩舞"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湘西旅游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对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影响力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湘西旅游业和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共同发展中实现了和谐共生和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多赢"。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宝贵的精神财富。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全域旅游发展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全域旅游共建共享和"全要素"的理念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带来了新的思路和路径。因此在描述攸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攸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利用的条件,最后从全域旅游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最深根基,我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既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也发挥着融洽地区关系的功能。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对象,采用旅游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互促进的方式来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也成为了其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得出了目前鄂尔多斯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真实现状,并站在不同社会主体的角度,尝试探寻少数民族"非遗保护+文化乐游"以促进文化传承的有效方法,为西北边疆搭建一条文化绵延之带。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为当地带来了机遇,保护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至关重要。非遗会展作为良好的交流和展示平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推广提供了一种新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具有天然的优势和特点,如更具文化性和艺术性、更注重文化遗产保护,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可以提高其深度和反思性,使展览更具互动性与参与性,在展览中营造情感和人文氛围,并建设数字展览,以加快媒体宣传进程。本文主要讨论了非遗会展新媒体传播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路径,并重点介绍了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非遗会展注重新媒体应用、完善活动体系、融合思政教育和构建数字会展四方面的内容,以供行业参考。  相似文献   

20.
《品牌》2014,(4):3-4
在全球化趋势与现代化进程中,我国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自然和文化生态环境失衡的冲击和威胁,很多"原生文化"面临衰落、变异和濒危的生存空间格局,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已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贵州土家族民间体育-肉莲花的实地调查,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及口述史等方法就"肉莲花"保护与发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构建土家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新模式:一、以学校教育为平台,构建土家族体育文化的保护、传承机制,二、以全民健身为发展导向,夯实土家族体育文化的群众基础,三、联动旅游,保护民族体育生态良性发展,四、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机制。为贵州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良好生态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